從互聯網投身影視產業,“折騰”20年的侯小強靠什麼在業內紮根?

文 | “廣電獨家”

記者 楊哲

9月27日下午,侯小強親自操刀的火星小說IP大會座無虛席,吸引了400餘家影視公司800餘人參會,王小槍等懸疑靈異作家、藤萍等7位IP向知名女作家,以及曹盾、梁振華、白一驄等百餘位影視業導演、編劇、製片人、平臺負責人、影視公司CEO為他站臺祝賀。

現場加了兩輪座位後,依舊有很多站著、蹲著或直接坐在地上的觀眾。這種火爆場面給活動主持人、合領科技創始人(盛大影視前CEO)趙雨潤留下了深刻印象,這是他第三次主持好朋友侯小強創辦的火星小說發佈會。

儘管會上宣佈了“火星女頻”APP上線,發佈了60部核IP,以及成立諸神聯盟影業、開放與影視公司合作等計劃,但更吸引眼球的是侯小強對IP思考的12條金句。

再次出發的侯小強,發射的能量有目共睹。如今他不再像以前一樣希望成為誰,因為他就是侯小強。不過,與別人創業後的熱血沸騰不同,先後創立中匯影視、火星小說的侯小強說:“我是不斷地在膽怯,不斷地有挫敗感,不斷地在懷疑,但是我最後選擇的始終還是堅定地走下去。”

從互聯網投身影視產業,“折騰”20年的侯小強靠什麼在業內紮根?


創業就是要自己堅韌的一個旅程

火星小說IP大會之後不久,記者再次見到侯小強。他依舊是一副潮人打扮:小白鞋、紅色運動褲、深藍色帽衫。兩年前侯小強再度創業,繼中匯影視後又成立了火星小說,意在做高質量IP。兩年間,火星小說曾創造出“三天出版一本書,七天銷售一個影視版權”的速度,實現了快速發展,業界影響力也在不斷提升。

儘管他坦陳“創業就是壓力”,不過此刻的他卻顧盼有神,不見倦容。和其他創始人一樣,侯小強每天早晨一醒來,想到的第一件事就是要解決巨大的人力運營成本,是如何讓公司更好地活下去。不過他又說:“我不缺最底層的驅動力,就像底下有一把烈火永遠在燃燒一樣。”

說起侯小強,用“折騰”一詞來形容他再合適不過。從畢業成為新浪媒體人到將新浪博客做成中國第一大社區,從加入盛大文學到創立中匯影視,上線電影社區“毒藥”及APP,再到成立火星小說投身影視產業,他從業的這20年可謂起起伏伏。

“我見過很多優秀的人,知道自己和他們是有差距的,就得奮起直追。”曾在20多歲就拿到五六百萬年薪的侯小強,最終還是選擇了九死一生的創業之路,離開盛大時的他已經38歲了。“有的事是你心甘情願去做的,有時候你也回不了頭。”

從互聯網投身影視產業,“折騰”20年的侯小強靠什麼在業內紮根?


從2014年創業開始,他也像其他創業人一樣承受著巨大的孤獨和壓力。“那時候(創業之前)學到了很多東西,也有了格局;但是等到出來創業的時候,就會發現學到的東西跟過去是不一樣的,它更實用。”

如今的他意境更深遠,“一個人得能上去還能下得來,我覺得創業就是讓一個人下來的過程。下來是為了再上去,就像爬山一樣。上了一座山不必驚慌,也不必驕傲,因為還得要下來;下來也不必慌張,因為你還有別的山可以去。這能見識到不同的風景。”

歷經這樣一個過程,侯小強變得更務實,對世界的理解也更真實,焦慮症也在自律的規律作息和跑步中治癒了,把自己引向一個更為健康的方向。不過他也透露:“創業這個過程對於成功的人來講叫九死一生,對於像我們這種還沒有成功的人來講叫七上八下。”

侯小強並不認為自己和公司已進入到成功創業的行列,“真正成功的人,他是向死而生,他選擇了活著。但對我們公司來說,每天真的都有可能要死掉。並不是每件事都很順,

創業給了我不同的體驗,在這個過程中不斷讓自己堅韌。”

同時,創業也讓侯小強的服務型人格發揮到極致。他鼓勵新媒體《靈魂有香氣的女子》雞湯文作者李筱懿走上了小說創作的道路;他勸說隱退的經典言情小說作者藤萍重出江湖,聯繫她的書迷、歌手張碧晨為她站臺;他把耶魯大學“超級學霸”李哲遠通過微博、出書、知識付費等方式打造成新晉網紅……“互聯網的本質就是我來搭臺、你來唱戲。”

“我是做互聯網出身的,對我來講,沒有什麼競爭對手。”多年的互聯網從業經歷讓侯小強視野開闊,結交了一大批朋友,左右逢源。即使一直“批鬥”IP的編劇汪海林對於侯小強也是認可的,曾在微博上表示:“我們是好朋友。觀點完全不同也可以做朋友。”

此外,侯小強也非常受媒體界歡迎,因為他在公開演講時總是金句頻出,“要麼爆款要麼死”等100條金句在網上廣為流傳。此次他在火星小說IP大會上又拋出“IP主要性別是女,贏小女生者贏天下”“小眾高分作品更容易成為爆款”等金句。

侯小強透露,這是前十年從事媒體的緣故,同時也深受麥基項目的影響,並表示:

“其實這就是你真心想說的話,你自己相信的話。人就是要真誠地說話。”

從互聯網投身影視產業,“折騰”20年的侯小強靠什麼在業內紮根?


審美必須升級

對於發佈會上出現的盛況,侯小強認為:“大家既好奇也疑惑,更多的是焦慮。”在他看來,近幾年互聯網裹挾資本攪動傳統影視市場,新市場培育新受眾,這些新受眾需要在互聯網上看到不一樣的東西,影視製作公司的焦慮與日俱增。

“那個時候,大家緩解焦慮的做法是什麼?‘大IP+小鮮肉’。”侯小強認為這種模式當時有一定的合理性,大IP有勢能、有用戶,“小鮮肉”有流量;不過這種模式在今年卻屢屢遭受重創,很多新的不確定性的出現讓行業開始反思IP的價值。

但是侯小強卻是始終力挺IP的,他用一組數據進行了說明:截止到今年8月底,劇集播放量排名30強中有67%是IP改編;電影30強中有14部是IP改編,約佔47%;而豆瓣評分前二十名中的影視劇,有13部是IP改編。

“在別人恐懼時我貪婪,在別人貪婪時我恐懼。”侯小強用巴菲特的這句格言說明,所謂的動盪也好、迴旋也罷,其實是讓市場更良性。“眼下對於熟悉內容、熱愛內容的公司來講,反而是一個特別好的機會。”

客觀市場穩中有升,主觀市場的調整卻與從業者水平有關,很多不專業問題的出現是與其看事物發展眼光太窄有關。“80%的人喜歡看天氣,不喜歡看氣候。這麼多年來,我最重要的經驗和教訓都來自於風險。影視產業的大氣候沒有變,大盤很穩健,我對影視市場整體發展保持樂觀。”

他進一步指出:“IP的成功是絕對的成功,相對的失敗。”同時,他從實操層面提出了一種新的解決方案:“爆款=好IP+化學反應團隊。”

對於好IP的標準,侯小強指出,它不應該是最貴的,而應該是性價比最高的,並認為“只有有勢能的小說才叫IP”。

所謂“勢能”,是指用戶規模、情緒、“人設”、跨界能力、操作能力。有勢能的小說必須經過豆瓣評分、微博討論、站點流量等數據不斷檢驗。“三高”數據的IP往往具有辨識度,“人設”也有代入感,唯有這樣才會產生強大的內核和穿透力,才能夠突破圈層,贏得更多受眾。

他又給出了“爆款IP”的一個公式:“爆款=廣譜情緒+超級人設+經典敘事+迭代審美。”侯小強特別強調了“人設”和審美。他說,觀眾看過美劇、大片等之後,就不可能再回去看盜版、爛片和“五毛特效”,“消費可以降級,但審美必須升級。”

此外,侯小強特別重視女性向作品,認為“IP的主要性別是女”。因此,“火星小說”APP拆分成兩部分,即定位為女性小說平臺的“火星女頻”APP和定位為掌上奇聞詭事的“火星小說”APP。

“好的故事都有兩條腿,一條情節,一條情感。”他認為《夏洛特煩惱》《快把我哥帶走》等就具有很強的共情能力,“它們到底為什麼吸引大家?其實本質上它就是一種情緒。”而在男性向IP中,作品往往只有情節這一條腿走路,這就很難成為“爆款”。

基於對IP的認識,侯小強把金字塔頂端的20%的IP分為1000萬以上的S級、500萬左右的A級、二三百萬左右的B級。他說,網文變現並沒有想象的那麼暴利,公司只賺20%~30%,能養活自己就行。

如今的他不在乎別人對他的看法,卻在意別人怎麼去評價一部小說。“我們團隊賣掉一個IP不見得有獎勵,但是買到一個好IP是有獎勵的。我的成就感來自於兩個,第一IP價值到底發揮出來沒有,第二合作伙伴是誰,這可能會讓我更興奮。”

如今他的團隊,除了一半時間在全網尋找最好的IP,另一半時間也在物色最適合的化學反應團隊。

團隊需要飢餓感

現今大小屏幕上出現的很多“爆款”大多都是幾年前甚至十年前的網絡小說,而現在技術與市場的變化縮短了從文字到影像的過程。侯小強也不謙虛地說道:“我們的後端比閱文要長。”

的確,浸淫網文行業多年,侯小強具有豐富人脈與獨特眼光。他不遺餘力地推進IP的影視轉化,更為重視與IP能夠產生化學反應的製作團隊的找尋。

據侯小強透露,他們的IP別人很少主動來買,大多是主動推銷,“因為我當時在買IP的時候,就已經想到它適合誰。合適的團隊怎麼找?我們就去各種各樣的排行榜裡面找。”只要覺得合適,侯小強就很有耐心地採取攻勢,或拉群找人,或慢慢研磨,有時一拍即合,有時戰線長達半年終究還是黃了。類似這樣的事情有很多,侯小強也看淡了,凡事順其自然。

如何拿到好IP?“三個字——快、狠、準。”

所謂“快”,就是縮短購買IP的決策鏈。

“我們和侯鴻亮、郭靖宇、陳思誠合作,每次都是兩三天就作出了決定,因為好IP不會一直在那裡等著你。”

所謂“狠”,是指增加對風險的鈍感力,沒有風險就沒有“爆款”。作為晉江歷史上積分過100億的僅有的兩三部小說之一,《死亡萬花筒》在互聯網上每分鐘都有一條對它的評論,它有極少的靈異元素,改改就會“爆”。

所謂“準”,就是杜絕選擇IP的平均主義。

在侯小強眼中,能做到這三點的人往往首先具有對好內容的“飢餓感”,其次具有對內容的高審美能力,最後是具有較強的決斷力。“我們也希望以後有越來越多這樣的合作伙伴。”不過能做到這三點的人並不多,人們往往過高地估計了風險。

“沒有轉換風險的IP不是好IP。”侯小強說,在做電影《嫌疑人X的獻身》的時候,一個知名演員和他說做這個風險太大了,因為男一號是反派,但做出來卻獲得了成功,票房過了4億元。他認為風險就像解一道奧數題,很難,但解決之後能提高自身的能力和受眾的歡愉度。

侯小強對於手中的IP萬分珍視,幾乎每天都在會見各種各樣的合作者,即使週末也不例外,甚至在家裡見客也成了常事。“就像嫁女兒似的,不會隨隨便便把它給託付出去。”

他說,“我喜歡跟兩種人做生意。第一種是像侯鴻亮、陳思誠這樣優秀的製作人,甚至可以按照成本價與他們合作,因為我更看重他們後邊的投資機會。第二種則是能夠跑贏大盤的20%頭部的人,如梁振華不但體面而且專業、講規則。”

除了成熟的製作團隊,侯小強也喜歡和年輕的製作人合作,“我現在倒是覺得真正厲害的人都是年輕一點的”。《快把我哥帶走》製片人呂旭、《白夜追兇》導演五百都是年輕人,他們的作品具有強烈的敘事張力和互聯網節奏,契合新受眾的審美。

從互聯網投身影視產業,“折騰”20年的侯小強靠什麼在業內紮根?

除了與外部團隊合作外,侯小強對於自己的團隊也有要求。他直言不諱:“我一直對我們的團隊不太滿意。”

在他看來,優秀團隊應該有三層能力,最底層的是把目標和理想內化成自身驅動力;第二層是要有正確的方法論,提高效率;頂層就是借勢而生,跟隨模仿。“往往選對手的時候,我喜歡跟隨著,這是我擅長的地方。”

“一個創業公司不可能‘碼’到最好的團隊,但如果一個創業公司真的成功了,那就一定會讓一批不優秀的人變成最優秀的人。”他表示:“一個好公司也有兩條腿,一條是2B的口碑,一條是2C的誠信透明。”火星小說不是曇花一現的公司,“第一要把握住關鍵的機會,第二要躲過傷筋動骨的坑”,只有這樣,才能更靠近成為“中國漫威”的目標。

亞里士多德說過,優秀是一種習慣。這種保持優秀的習慣已經滲透到侯小強的骨子裡,讓他在文化產業紮根越來越深。對於未來,就像他所說的:“我們曾經相信的,現在更加堅信。”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