巴黎聖母院與中國,兩兩相望800年


巴黎聖母院與中國,兩兩相望800年


巴黎聖母院與中國,兩兩相望800年

一把火,燒掉了半個巴黎的歷史

巴黎時間4月15日黃昏,聖母院起火。北京時間上午6點被燒的消息傳到中國。

這座有著856年曆史的古老建築,如今塔頂已經毀於一旦。

巴黎聖母院與中國,兩兩相望800年

說巴黎聖母院是巴黎的精神圖騰一點也不為過,它不僅與巴黎的命運息息相關,也與這個世界的歷史有著千絲萬縷的聯繫。

從12世紀,也就是南宋那會兒,它就佇立在地球的另一端,注視著中國。


巴黎聖母院與中國,兩兩相望800年

01

1163年,在法王路易七世和教皇亞歷山大的主持下,巴黎聖母院開始了大型的建造工程。當時的巴黎主教莫里斯·德·蘇利,決定將這座教堂建造成典型的哥特式建築。

此時正是中國的南宋時期。靖康之難才剛過去不到40年。

1162年,也正是紹興32年,宋孝宗為岳飛平反,將其以禮改葬在西湖棲霞嶺。

次年,辛棄疾剛開始自己的官場生涯,他還沒到“醉裡挑燈看劍,夢迴吹角連營”的時刻。


巴黎聖母院與中國,兩兩相望800年

辛棄疾

兩位歷史上知名的愛國人士,在這一瞬間交織了彼此的命運。

宋孝宗是個主戰派。隆興元年,也就是1163年,他派遣張浚為北伐主帥,展開隆興北伐。

然而北伐沒成功,朝廷只得屈辱地與金簽訂“隆興和議”。宋、金兩國維持了四十多年的和平。

這位法王路易七世,也挺愛國。不過比起愛國,他更愛上帝。


巴黎聖母院與中國,兩兩相望800年

路易七世的受封

他是一位虔誠的不能再虔誠的宗教徒,但是更為人津津樂道的是,他與妻子埃莉諾的各種狗血事件。

比如每次走出皇后的臥室,國王都要痛哭流涕地向上帝懺悔;比如冷落自己的皇后,以至於在第二次十字軍東征時,埃莉諾和他叔叔出軌了。

這位11歲就結婚、頭頂一片綠的法蘭西國王,以不守婦道和不能生育男性繼承人為理由,向教廷申請離婚。

埃莉諾轉頭嫁給了未來的英格蘭國王亨利二世,不僅生下了繼承人理查一世(男),還帶走了大片的領土與財產。


路易七世心裡懊惱不已,之後連續發動了兩次戰爭,均以失敗告終。

英法也就此結下了百年仇怨,你打我我打你,不亦樂乎。

02

歷經兩位主教的登場去世,在1345年,這座恢弘的建築終於完工。

巴黎著名的哲學家、政治學家John of Jandun曾在1323年,就預言巴黎聖母院會變成巴黎最重要的建築之一。

他用盡溢美之詞稱讚這座教堂:

有著最輝煌的聖母瑪利亞的最輝煌的教堂,就像群星中的太陽該有的那樣,更加閃耀。


巴黎聖母院與中國,兩兩相望800年


路易十四時期的聖母院

在巴黎聖母院建成之前,元朝的上都是國際大都市,一本《馬可·波羅遊記》,讓它成為西方人眼中的神秘黃金土地。

就在聖母院建成這年,情況悄然發生了變化。

許多人前來巴黎淘金,巴黎一舉成為國際大都市。

反觀中國當時的情形彷彿人間煉獄。

至正五年,據史料記載,這一年春天,東平路與徐州路發生大饑荒,人們互食。

貧民出身的朱元璋也因家鄉發生旱災、蝗災和瘟疫,走投無路之下,只得上了皇覺寺剃度出家。


巴黎聖母院與中國,兩兩相望800年


不過7年後,郭子興揭竿而起,成為一方霸主。朱元璋受朋友之邀,投奔郭子興。

而後的際遇,也許就連朱元璋自己也想不到。他會一舉登位,成為一個朝代的開創者。

03

1431年,也就是宣德六年,也正是著名航海家、太監鄭和的第七次下西洋之行。這次出行,鄭和先是到了長樂,再到了湄州嶼。

他在長樂修建長樂天妃宮,樹立《天妃靈應之記》碑, 並鑄造銅鐘一口。

銅鐘上寫道:

永遠長生供養,祈保西洋往回平安,吉祥如意者,大明宣德六年歲次辛亥仲夏吉日,太監鄭和,王景弘同官軍人等,發心鑄造銅鐘一口。

前六次的航行都還算順利,鄭和順利完成了皇帝的任務。

就這第七次,鄭和一去不返,他的行蹤也從此成為了一個謎。


巴黎聖母院與中國,兩兩相望800年

鄭和下西洋


明朝迎來了洋玩意兒,聖母院就迎來了別國主。

就在鄭和下西洋同一年,巴黎聖母院迎來一位英國皇帝,亨利六世

他老爸亨利五世驍勇善戰,不僅打的上一任法蘭西國王查理六世屁滾尿流,還迫使他簽訂了《特魯瓦條約》,承認自己是法蘭西王國的合法繼承人。

五世死後,亨利六世繼位。

他也順利成章地在巴黎聖母院舉辦了加冕儀式。


巴黎聖母院與中國,兩兩相望800年

亨利六世在聖母院加冕

這位擁有英法兩國血統的國王,個性平和、還有點懦弱。

莎士比亞將其寫入自己的戲劇《亨利六世》中,這位文學家這樣諷刺亨利六世:

我看最好由紅衣主教最高會議選他去當教皇,把他送到羅馬,把教皇的三角冕安在他的頭上;那樣一個地位才是最適合他那一心向道的精神哩。

在懦弱無力的國王面前,國王的妻子,安茹的瑪格麗特,與約克公爵矛盾逐漸加深。

1455年,玫瑰戰爭爆發,蘭開斯特家族與約克家族開始了將近30年的血腥戰爭。

巴黎聖母院與中國,兩兩相望800年

玫瑰戰爭



04

時間跨越到1793年,經歷過數百年的平靜。如今的法國正是一個革命的國度。

法國大革命如火如荼,人們崇尚理性,反對羅馬天主教會。

巴黎聖母院作為天主教的象徵,幾乎承載了反對者的所有怒火。


巴黎聖母院與中國,兩兩相望800年

理性的聖母院

他們闖入教堂,搶走其中的珍品寶物。還誤以為位於西面建築的28位代表著《聖經·舊約》中記載的以色列國王的雕像,是法國國王的肖像,砍下了這些雕像的腦袋。

在巴黎聖母院舉行了加冕儀式的路易十六被處決、還有更多的人,每日都在斷頭臺上死去。

當時的巴黎,成為了理性與恐怖交織的城市。


巴黎聖母院與中國,兩兩相望800年

後來被挖掘出來的被砍掉的頭顱


而當時的中國還是一隻沉睡的獅子,它曾企圖睜開眼睛看世界。

1793年,英國使者馬戛爾尼以給乾隆皇帝祝壽的名義出使中國。這是清朝第一次與大英帝國的正式接觸。

英方希望與清政府建立商業關係,而乾隆在回信中這樣說道:

其實天朝德威遠被,萬國來王,種種貴重之物,梯航畢集,無所不有。

等於堅決拒絕了英方的要求。雙方不歡而散。

乾隆也許沒想到,今後,英國將以堅船利炮,打開清朝的大門。


巴黎聖母院與中國,兩兩相望800年

天朝上國的沉睡


05

獅子還在沉睡,巴黎迎來了拿破崙。

這位出身科西嘉島的左撇子,一路過關斬將,登上了法蘭西帝國的國王寶座。

1801年,他與教皇簽訂協議,在法國恢復宗教信仰,於是巴黎聖母院停擺了10年的大鐘重新奏響。

拿破崙也成為革命後第一位在巴黎聖母院加冕的皇帝。

加冕時還有一個小故事,拿破崙本該由教皇庇護七世為其戴上皇冠,然而他卻迫不及待,親手接過皇冠戴在了自己與妻子約瑟芬的頭上。

這一切被革命畫家雅克·路易·大衛親眼目睹,他畫下了拿破崙加冕時的場景。

拿破崙就在這座教堂成為法國人的皇帝,他的鐵騎,幾乎踏遍了整個歐洲大陸。


巴黎聖母院與中國,兩兩相望800年

《拿破崙一世加冕儀式》

拿破崙是平民的勝利,而此時的清朝,也爆發了一場波及廣泛的農民起義事件——川楚白蓮教起義。

嘉慶元年,剛上任的嘉慶皇帝就迎來他人生中的第一個挑戰。

這一場起義如星星之火,反抗力量迅速壯大。戰爭初期,清軍糧草不濟,節節敗退。

嘉慶四年,乾隆駕崩,嘉慶立即對和珅及其黨羽採取了行動。直接將白蓮教久剿不滅歸罪於和珅。

巴黎聖母院與中國,兩兩相望800年

白蓮教起義

消滅了和珅一黨,朝廷盡在嘉慶掌握中。他迅速整治了軍隊,重振士氣,最終在嘉慶九年,起義宣告失敗。

然而這一場起義並不是一個個案,在嘉慶十八年,也就是1813年,天理教起義。這一次起義甚至打到了紫禁城。

若不是因為天理教人少,此次也許就成了另一次“拿破崙”。

後來,嘉慶帝在《遇變罪己詔》回憶此事時,說,

漢、唐、宋、明未有之事。

06

1831年,拿破崙已經死去十年。大文豪雨果在這一年出版了《巴黎聖母院》一書。

巴黎聖母院此時已經歷經了將近700年的風霜侵蝕,許多地方已經殘缺不全。對於雨果這位哥特建築狂熱者來說,巴黎聖母院的殘缺正是他心中的痛苦。


巴黎聖母院與中國,兩兩相望800年

年輕的雨果

他在小說中這樣直抒胸臆:

在牆上寫這個詞的人,幾百年以前已從塵世消逝;就是那個詞,也已從主教堂牆壁上消逝,甚至這座主教堂本身恐怕不久也將從地面上消逝。

這個虛擬的動人故事,最後推動了巴黎近代大規模的歷史文物保護運動。更是直接催生了1845年歐仁·維奧萊公爵全面修復巴黎聖母院的工程


巴黎聖母院與中國,兩兩相望800年

歐仁·維奧萊公爵

這一項工程一直持續了20年,他最大限度地保留並修繕了這座歷經滄桑的建築。包括聖母院著名的尖頂、鐘樓,一些雕像。

還有這扇美麗的彩色玻璃。


巴黎聖母院與中國,兩兩相望800年

南面的彩色窗戶

此時,中國正在遭受英法聯軍的第二次鴉片戰爭的蹂躪。

1860年,英法聯軍闖入圓明園,燒殺搶掠,無所不作。

英法聯軍究竟搶了多少珍寶,無人可知,據當時的《泰晤士報》報道:

據估計,被劫掠和被破壞的財產,總值超過600萬鎊。


巴黎聖母院與中國,兩兩相望800年

熱烈鍾愛建築的雨果,也曾發出這樣的感慨:

有一天,兩個強盜闖進了圓明園,一個洗劫,另一個放火。似乎得勝之後,便可以動手行竊了……將受到歷史制裁的這兩個強盜,一個叫法蘭西,另一個叫英吉利。

雨果對於圓明園之難的痛斥,是對人類珍寶的痛惜,更是一種人類共同的情感。

在他看來,聖母院與圓明園並無分別。

07

1944年8月26日,巴黎終於獲得解放。歡慶和平的鐘聲在巴黎聖母院響起。

但就在三天前,巴黎差一點陷入一片火海,希特勒給當時的駐法將領肖爾鐵茨下令:

巴黎絕不能淪於敵人之手,萬一發生,他們在那裡找到的只能是一片廢墟。

肖爾鐵茨沒有執行他的命令。巴黎僥倖保住了一命。


巴黎聖母院與中國,兩兩相望800年

戴高樂成為了法國新任的領導人,他一手主導了中法在1964年的建交。

戴高樂的兒子菲利普·戴高樂在書中這樣記錄父親的中國情:

我至今記憶猶新:一天晚上,用畢晚餐,我父母全神貫注地觀看一本相冊,裡面有一幅長城的照片,一直延伸到天邊。

法國,是西歐世界第一個與中國建交的國家。

在法國的帶領下,西方國家紛紛效法法國,改變孤立中國立場,與中國建立外交關係。

而這位敢於在西方冷戰局面下向中國伸出橄欖枝的戴高樂將軍。6年後,他的葬禮就在巴黎聖母院舉行。


巴黎聖母院與中國,兩兩相望800年


08

雨果於1885年去世,他所熱愛的聖母院,也於今日,遭受了如此災難。

為暴行而憤怒,為災難而悲傷。

在震撼人心的輝煌文明面前折服,在它們逝去時痛惜流淚,為身為人類的自己是受如此偉大的文明所滋養成長而驕傲。

——這些,是人類共通的情感,是無論何時何地都理應被弘揚的價值。

這場災難是聖母院的黃昏,我們還是要將它當成黎明的曙光。

我不願意它就這樣消失。只願它的鐘聲依舊迴盪在巴黎的上空。


巴黎聖母院與中國,兩兩相望800年

-End-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