疫情傳導蓄勢,虎視眈眈

4月5日,像往常一樣打開疫情數據,全球總數突破120萬,日增10萬+,疫情傳導速度之快,範圍之廣,讓人瞠目結舌。目前的情形,讓我們思考的不是房子買了沒有,工資漲了沒有,而是這一波疫情如何結束,何時結束,能不能保住工作,能不能養活自己和家人,如果更大範圍的傳導,更大範圍的感染,我們要如何生存下去。目前,對我國來說,應是全球範圍內的淨土。中國人民抗擊疫情的態度是積極的,行動是有效的,成果是顯著的,但是隨著世界經濟全球化,誰都沒有辦法超然的在世界範圍內生存,國外疫情的決堤,對中國而言,影響甚大。主要有以下幾個方面:一是外向型非醫療類企業,生存壓力倍增。身邊做貿易進出口業務的朋友已經按耐不住了,國外訂單取消直接影響企業生存,即使沒有取消訂單,10%左右的訂金也不敢去做這個訂單。一方面企業擔心裁員了疫情緩解,業務有了,人沒了;另一方面又擔心目前靠著銀行流動性支持,企業生存一天就是虧損一天,耗不起,如果耗到企業倒閉,對金融業的打擊也是比較大。二是外匯市場壓力巨大。國外疫情決堤,讓境外資本猝不及防,在歐美市場上被碾壓,多數機構選擇賣出中國資本市場的股票和債券來回補境外市場上的虧損,直接導致了外資維穩任務艱鉅。三是房地產市場舉步維艱。雖然中國不斷降低準備金率,甚至下調了超額準備金率,但是釋放的流動性往哪走,又要打一個問號。釋放的流動性能都進入復工復產的中小企業也是未知的,銀行不是慈善家;進入房地產市場也是不現實的,供給和需求,這是最基本的經濟學原理,所以看到幾月幾號,房地產又要調價,最後的上車機會等等宣傳,內心有說不出的感受,不知道上漲的基礎在哪,無非就是房地產企業自導自演的一場鬧劇而已。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