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時候被稱為“春菜”,蘸鹽可以吃,現在吃的人少了,你還記得嗎

對故土,人們十分熟悉,雖然很樸實簡單,卻像一幅畫一樣,深深的銘刻在心中。許多人雖然離鄉背井多年,但總會有些東西觸碰到家鄉的景象,前段時間看新聞,為了保護一棵有幾百年歷史的樹,突然眼前一亮,這不是兒時常吃的一道佳餚嗎,然後又勾起了兒時的美好回憶。


小時候被稱為“春菜”,蘸鹽可以吃,現在吃的人少了,你還記得嗎


現在我們就來談談這樣一種植物,兒時稱之為“春菜”,蘸鹽就可以吃,現在很少有人吃,你還記得嗎?前幾天,看了一則新聞,講的是一棵很老的黃桷樹在河邊,因為河岸要進行大的整修,可能會威脅到黃果樹的生長,為了保護這棵樹,村民們強烈要求遷移,最後終於落實,使黃果樹能順利遷移,也讓它有了更好的生長點。也許在鄉下長大的80-90後對這株植物是很熟悉的,對它的感受也很深刻,對其有美好的回憶。


小時候被稱為“春菜”,蘸鹽可以吃,現在吃的人少了,你還記得嗎


松柏,又名黃柏,大葉榕,為桑科植物。樹幹雖不很高,但樹冠非常茂密,在我國有非常廣泛的分佈,主要生長在潮溼的熱帶、亞熱帶地區。每一年3-4月,甚至更早,它的嫩芽都會出現在樹枝上。童年的小夥伴,遠遠地看見春天的黃桷樹嫩芽,都會感到莫名的興奮。快點兒,踮著腳,或者爬到樹枝上,掰下一根,撕下外皮薄薄的一層嫩葉,塞進嘴中,酸甜苦辣,瞬間滿口都是。即使是小夥伴,也會撕下作業本上空空如也的白紙,包上少許鹽放在書包裡,當吃到黃桷樹的嫩芽時,就用來蘸一點鹽,瞬間讓這份兒時春天的佳餚升級換代。


小時候被稱為“春菜”,蘸鹽可以吃,現在吃的人少了,你還記得嗎


花崗石的圓條形,頂端有尖尖的,粗如彈頭,細如鉛筆,小如粉筆頭,長如,鋼筆。花開前,就是吃它的好時候,一群小夥伴,大的上樹去採摘,小的可以用樹枝拍打來幫助。吃完之後,先把菜挑出來放進包裡,相約到最近的小夥伴家,把最外層剝掉,用鹽水浸泡,肆意撒上些醬油、醋、辣椒麵,邊吃邊加味,有時還會讓大人做油炸黃桷芽,別提多好吃了。就連幾個小夥伴在作文中也這樣寫道:黃桷樹芽兒可以涼拌,燉湯,蘸鹽吃,當老師讀到時,大家都哈哈大笑,以致後來晚會上,大家還會調侃這位當年的同學,要不要來一份黃果樹芽兒燉湯。


小時候被稱為“春菜”,蘸鹽可以吃,現在吃的人少了,你還記得嗎


時至今日,當年的小夥伴們都離開了生長的家鄉,無意間也發現原來在鄉下不僅有黃桷樹,在鎮上也有許多,只是每當黃桷樹芽頭生長的時候,再也見不到那麼多的小夥伴圍在樹下,只有落在地上的枯黃的芽葉落在地面上。另一年四月,沒想到兒時搶來的菜苗現在已經很少人吃了,不知你還記得這兒時的滋味嗎?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