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馆——设计中的视觉思维

​文途行,书馆歇

设计中的视觉思维

《设计中的视觉思维》主要介绍视觉思维的原理,并用这些原理来指导视觉图像的设计。哪些颜色和形状比较突出和醒目、在什么样的情况下应用图像来代替文字等都是设计细节中需要考虑的问题,而这些细节往往可以影响一个设计方案的成败。书中顺序介绍了人的视觉生理结构、影响人视觉思维的设计要素,以及如何有效地利用各种设计要素有效地影响人对设计的感受。

书馆——设计中的视觉思维

《设计中的视觉思维》可作为视觉媒体设计人员、互联网图形设计人员的参考用书。设计人员更多地需要以辅助受众思维过程的方式来呈现信息。幸运的是,与人类视觉感知相夭的科学研究结果为此提供了可用的指南。作者将我们现在所知的感知、认知和注意力转化为设计人员可以直接应用的具体建议。他阐述如何将设计作为认知工具来扩展观众的思维——就像用锤子扩展人手一样。有经验的专业设计人员和学生都应该学习一下,在为人们设计信息工具时,如何最大限度地发挥信息工具的作用。

摘抄自豆瓣

内容笔记:

概念-->真实世界的证明-->形成图案——自上而下的关注过程使视网膜上的图像构建成图案

1、2.5维空间0.5——纵深维度——or 2.05维,更为准确大脑先处理平面图像信息but not 深度信息:二维图案是物体表征一个图案代表物体之间的一种关系在某些方面,图案发现是视觉思维最本质的内容,通常理解一种图案就是解决一个问题

2、图案处理机制:A.通过连续轮廓和区域的连接来划分空间,涉及的大脑区域“外侧枕叶皮层”B.在“内容通道”中完成一系列繁杂的图案处理,最终形成一个物体(内容通道具有识别物体的功能,位置通道更多与视觉引导动作相关)

3、捆绑问题:边界的特征图案处理机制特性:寻找物体边界

4、抽象的轮廓把物体从背景中分离的办法:轮廓亮度的改变、颜色的差异、纹理边界、动作边界边界-->抽象轮廓(实际上不像任何东西,而是大脑中某部分神经元激活的图案)——抽象轮廓提取机制——发生在外侧枕叶皮层(LOC)区域,接受来自V2和V3的输入——视觉间断visual discontinuity——辨别物体或图案

5、纹理区域

6、干扰和有选择的调整细小的、对比度低的、相似特征少的背景纹理干扰小。——使信息图案之间的特征层次差异最大

7、图案、通道和注意力

8、中间图案

9、图案学习视觉处理链的高级阶段——来自个人影响越大

10、视觉图案查询和可理解的内容块

11、空间布局对变形的和部分被隐藏的图形的感知能力是视觉智力visual intelligence的根本

12、用于设计的图案

13、使用常用图形表示进行图案查询的例子——可以根据视觉查询的需要对各种各样的图形显示进行分析,每一种视觉查询本质上都是在查找一些特定的图案。

14、语义图案映射

摘抄自豆瓣

设计中的视觉思维

书馆——设计中的视觉思维

书馆小议

书馆——设计中的视觉思维

本书在我看来更加偏向理论,从生物学和心理学的角度,解析人的视觉对于大脑的各种反应部分。但他的理念可以很好的应用在日常设计上。例如:ppt的底色与字体颜色,还有构图技巧等。简单来说,书的内容就如书名一样,交代得是一种思维。

很多人都会有一种认知,认为设计是一种感性产物,但本书则告诉我们,设计不仅来自于感性的想象,还有理性的科学。在科学的角度,为大家知道在设计过程中如何才能抓住用户的视觉,让他看见你想让他看见的东西。这也就需要你结合日常生活中的实例去验证书中的理论,达到一个相互验证的效果,它完全可以作为一本辅助工具去解答其他一些设计教材的案例的根本原因,从而加深理解。

但本书阅读着实需要一些知识的辅助,大部分人很难坚持读完,并且读完也很难将书中的内容全部理解,本书适合的阅读方式是反复阅读,一次又一次的加深理解,若是想作为设计类最基础的读物,小编并不推荐。

小议仅为个人观点欢迎批评指导

书馆——设计中的视觉思维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