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各行政區名的前世今生

1、黃浦區:因黃浦江而得名

南宋時期,吳淞江有條支流叫“黃浦塘”,元代河道漸寬始有“大黃浦”之稱,明代大黃浦改造疏浚,河面不斷開闊改稱“黃浦江”。抗戰勝利後,全市分設30個區,第一區因瀕臨黃浦江,以江名黃浦為區名。如今的黃浦區是由原先的黃浦區,盧灣區及南市區合併而立。


2、靜安區:因靜安寺得名

靜安寺相傳建於三國孫吳年間,初名滬瀆重玄寺。南宋嘉定年間,從吳淞江畔遷入蘆浦沸井浜邊(今南京西路1686號),沸井浜曾有“天下第六泉”之稱的湧泉。抗戰勝利後,靜安區境域劃分為第十、第十一和第十二區。因千年古剎靜安寺坐落第十區,故以寺名區。2015年與原閘北區合併。

3、虹口區:因虹口港得名

虹口境內原為東海之濱的灘地,歷史上曾有大小河流50條之多。虹口港是主要河流之一,過去叫沙洪,沙洪和黃浦江交匯處被稱為洪口(虹口),這就是虹口區名稱的由來。上海開埠後,因水運便利,虹口沿黃浦江地帶漸次發展成上海遠洋、沿海客貨運的重要港口。

4、楊浦區:因楊樹浦港得名

楊浦區的名稱來自一條古河。昔日楊浦,河網水鄉,有河流小溪百餘條,西南部有條“楊樹浦港”(原名為“楊樹浦”),北接走馬塘,南入黃浦江,是縱貫於地境中部的一條主要河流。歲月變遷,境內河流十之八九填沒,僅剩如今十幾條河道。

5、長寧區:因長寧路得名

長寧路橫貫長寧,前身叫“白利南路”。1901年,公共租界在曹家渡至北新涇間越界築路,以英國駐滬總領事之名命為“白利南路”。1943年,“白利南路”以四川省縣名長寧改稱。因長寧路橫貫境內,1945年置區時命名為長寧區,解放後沿用區名。

6、普陀區:因普陀山得名

抗日戰爭期間,上海共設有31個警區,吳淞江(今蘇州河)以南地域為第十三警區,由普陀路警察局管理。抗戰勝利後,仍按舊時警區地域設“第十三區”,1947年改稱普陀區。“普陀”得名於1920年前後公共租界工部局所築“普陀路”,普陀路則是以浙江普陀山命名的。

7、徐彙區:因“徐家厙”得名

明末文淵閣大學士、著名科學家徐光啟在上海縣城西建農莊“瀼西草堂”,從事農業實驗和著書立說,逝世後歸葬於此。其後裔在此繁衍生息,初名“徐家厙(shè)”,後漸成集鎮。因地當肇嘉浜和李樅涇兩水會合處,故稱“徐家彙”,區名由此而得。

8、寶山區:因“山”得名

傳說明朝太監鄭和下西洋開闢了海上“絲綢之路”,行徑到長江口航道風急浪高,水流湍急,卻沒有導航標誌。明成祖朱棣便命人在長江口南岸堆土造山,山上建“烽堠”,白天舉煙、晚上明火,為來往船隻指明航向,當地百姓稱其為“寶山”。此山後坍沒於海,但其名沿用至今。

9、閔行區:因“閔”姓文人而得名

“閔行”二字得名於“閔行鎮”,此鎮在明弘治年間叫“敏行市”,在現閔行區南部。正德年間,松江府水災絕收,附近災民多去敏行貿易,敏行日漸繁榮,正德7年的《松江府志》開始將此地稱為“閔行”。相傳因文人閔其遊學途中去世葬於此地,閔行鎮以其姓得名。

10、青浦區:因“青龍鎮”和“五浦”得名

青浦置縣前,縣境半為上海縣西境,半為華亭縣北境。明嘉靖年間,因地域寬廣,不易治理,將華亭縣和上海縣境內五鄉置青浦縣,隸屬松江府,設縣治於青龍鎮。因縣治在青龍鎮,縣境東部有五浦(趙屯、大盈、盤龍、顧會、崧子),就有了青浦的名稱。

11、金山區:因“金山島”得名

金山區因近海中的金山三島而得名,金山三島由大金山、小金山、浮山三島組成。古時的金山三島在陸上同屬一山,統稱金山,五代前叫“釗山”。大金山頂峰高105.03米,是上海市地面最高點。由於岸坍陷後退,宋代淪入海中,三個頂峰出露海面,構成現在的三個島嶼。

12、嘉定區:因南宋“嘉定”年號得名

嘉定向來有“教化嘉定”之稱,其前身是嘉定縣。南宋嘉定十年,當時的崑山縣東境春申、安亭、臨江、平樂、醋塘5個鄉析出置縣,以年號“嘉定”作為縣名。這5個鄉後改名為依仁、循義、服禮、樂智、守信。此外,嘉定還有“疁城”,“練川”,“三儂之地”等別稱。

13、松江區:因吳淞江得名

松江素有“上海之根、滬上之巔、浦江之首”的美譽。說起松江的歷史不得不提“華亭侯”,東漢時期,東吳名將陸遜以功封華亭侯,松江古時也有華亭之稱。唐天寶年間置華亭縣,元代升為華亭府。因為“吳淞江”就在華亭府境內。次年“華亭府”改名為“松江府”。

14、奉賢區:相傳因“言子講學”得名

“奉賢”二字的由來,多數人主張和言子講學有關。言偃,字子游,是孔門72弟子之一,常在南方傳播孔子學說。相傳言子到此地講學,“奉賢”就是出自“奉子游之賢”(敬奉子游的賢德)。

15、崇明區:因位置和風光而得名

距今1300多年的唐代武德年間,崇明島露出江面,時稱東沙和西沙。唐神龍年間在西沙設鎮,取名“崇明”,“崇”為高,“明”為海闊天空,“崇明”意為高出水面又平坦寬闊的明淨平地。文天祥題崇明為“海上瀛洲”,朱元璋稱崇明為“東海瀛洲”。

16、浦東新區:因位於黃浦江之東而得名

“浦東”二字最早出現在南宋,當時華亭縣有“浦東”在內的5個鹽場。浦東新區可以說是上海最年輕的區,因處黃浦江東而得名。部分區境原為川沙縣,1990年黨中央決定開發開放浦東新區。同年川沙縣建制撤銷,同時將劃歸到南市、黃浦、楊浦的地區及閔行的三林鄉收回,成立了浦東新區。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