電信5G信號覆蓋上海兩會 代表委員“首嘗”雙千兆上網

近了,近了,更近了!時針進入2019年,5G的腳步聲已清晰可聞。1月10日,工業和信息化部黨組書記、部長苗圩發出明確信號:今年將在若干城市發放5G臨時牌照。上海,無疑是最有可能拿牌的城市之一。



1月25日,中國電信上海公司(以下簡稱上海電信)宣佈,正式啟動第一批5G核心網、承載網、業務平臺、MEC及規模化的5G基站建設,同時,1月26日召開的上海人大和政協會議現場部分區域,已經具備千兆光網和千兆5G的“雙千兆”服務能力,屆時委員們可以在現場電信服務檯體驗雙千兆上網(固網千兆、移動千兆)的極速之旅。


從IPTV到光網,從百兆到千兆,從4G到5G,無論是建設速度,還是網絡速度,上海始終在全國獨佔鰲頭,一系列“第一城”的背後,是上海電信這家“百年老店”厚積薄發、從不曾放棄的青春。


2019年,5G將至,上海電信聚齊“四條神龍”,靜待花開。


電信5G信號覆蓋上海兩會 代表委員“首嘗”雙千兆上網

上海兩會現場,電信的5G試點基站已經登場亮相,提供5G服務。


有備而來的“千兆之城”

1月26日到1月31日,是上海的兩會時間,不出意外的話,5G、人工智能、工業互聯網、下一代信息基礎設施等高新技術名詞,作為上海經濟轉型的新動能、新引擎,將成為會議中的高頻詞彙。


與此同時,上海人大會議現場浦東世博中心,政協會議現場市委黨校裡都停放著中國電信的應急通信車,離它不遠處則是一個神秘的“小夥伴”——5G試點基站,由它發射出的5G信號,與現場覆蓋的千兆光網一起,通過一臺支持雙WAN出口的高性能千兆熱點轉成WiFi信號,向每一位與會代表說出“Hello 5G”。


在政協會議現場的電信服務點,代表們只要在手機上搜索“ChinaNet-5G”熱點並連接,便可以接入互聯網,享受千兆的高速上網體驗,收郵件、發微信、看視頻,下載一個8G的藍光視頻僅需1分多鐘,真正實現了固移融合。


電信5G信號覆蓋上海兩會 代表委員“首嘗”雙千兆上網

兩會工作人員正在電信服務點,感受電信雙千兆的極速下載體驗。


提供“固移融合”的千兆寬帶服務,是上海在《推進新一代信息基礎設施建設助力提升城市能級和核心競爭力三年行動計劃(2018—2020年)》(以下簡稱《行動計劃》)中提出的目標——創建高速智能的信息通信連接網絡,率先完成“雙千兆寬帶城市”建設。


第一個千兆已經實現。2018年10月,全球著名獨立分析機構Ovum發佈的報告《上海電信領先世界,10G FTTH覆蓋全市》(Shanghai Telecom leads theworld with its citywide 10G FTTH)顯示,從部署的局端10G設備和全市覆蓋範圍來看,上海電信展現了迄今為止最大的運營商升級,如今,上海已實現了“萬兆到樓、千兆到戶”的全城覆蓋,近20000個小區、1000萬個家庭可接入上海電信的千兆寬帶。


“千兆之城”的建成,其意義並不僅僅在於固網速率的上升,對於5G而言,光網基礎設施的提前升級,也意味著為5G網絡承載做好了充足準備。


中國電信2018年5月發佈的《中國電信5G白皮書》中指出,5G承載網應遵循固移融合、綜合承載的原則和方向,與光纖寬帶網絡的建設統籌考慮,將光網作為固網和移動網業務的統一物理承載網絡,在機房等基礎設施及承載設備等方面儘量實現資源共享,以實現低成本快速部署。


“5G網絡建設有兩個特點:基站數更加密集,流量將逐漸趨近固網流量,因此,光網和IP網需要大幅擴容升級,光纖基礎設施需大幅增強,5G需要的基站數大約是4G的1.5-2倍,”工信部通信科委常務副主任、中國電信集團科技委主任韋樂平在接受《IT時報》記者採訪時表示,5G新架構給承載網帶來巨大的發展機遇和成本壓力,作為中國網絡建設水平最為超前的上海,對於5G規劃化建設和商用的準備,應該也是最為充分的。


就全國範圍而言,中國電信在全國光網建設中也開始邁向2.0時代,2017年,中國電信在長江中下游的21個幹線節點全面部署了ROADM(可重構光分插複用器,可以通過遠程配置,根據需要任意指配上下業務的波長),形成區域全光網,華南和華北兩張更大規模的ROADM智能光網絡也很快就要開始部署。這都為5G的規模化建設和商用奠定了堅實的基礎。


未雨綢繆的網絡重構

在2020年的“信息化藍圖”中,上海將打造成為世界級的信息基礎設施標杆城市,5G率先開展商用,網絡智能化改造和新型工業互聯網絡實現規模部署。這句話背後隱藏的內涵是,5G實現商用,必須有足夠靈活和規模化的網絡支撐。


“5G網絡建設將採用大量新技術:網絡切片、邊緣計算、SDN/NFV、新型無線技術等等,對於產業鏈而言,挑戰是多重的。”上海電信相關人士告訴記者,與以往移動通信技術演進不同,5G實現的將是全連接和全移動的社會,其網絡架構天然便“軟硬分離”,在4.5G面向5G時代的R14標準制定階段,3GPP(5G標準組織)確定網絡將向分離式的核心網構架演進,而電信運營商的傳統網絡架構往往剛性固化,軟硬一體,靈活性欠缺。因此,無論是物理層器件還是網絡架構,5G都將是全新的,設備商、電信運營商都必須應需而變。


電信5G信號覆蓋上海兩會 代表委員“首嘗”雙千兆上網

現場人員正在接入“中國電信5G”傳輸的WiFi網絡。


未雨綢繆,2016年起,為順應智能化時代發展,中國電信全面推進網絡智能化、業務生態化、運營智慧化,並在當年7月發佈《CTNet 2025網絡架構白皮書》,率先提出實行網絡智能化重構,基於 SDN(軟件定義網絡)、NFV(網絡功能虛擬化)、雲計算等關鍵技術推動網絡架構重構,構建簡潔、敏捷、集約、開放的網絡新架構。5G 網絡是 CTNet2025 網絡重構的重要組成部分,也是 CTNet2025 目標網絡架構全面落地的最佳機遇。


2018年發佈的 《中國電信5G白皮書》中也提到,5G 核心網的設計融入了 SDN、NFV、雲計算的核心思想,具備控制與承載分離的特徵,承載網絡應當滿足5G網絡的高速率、低時延、高可靠、高精度同步等性能需求,靈活性強,支持網絡切片。根據規劃,到2020年,中國電信將在全國實現雲網協同能力規模提供,基礎設施雲化部署,2025年實現全網智能、集約、開放。

在上海,網絡重構已初見成效。無論是普通家庭用戶,還是中小企業專線客戶,如今都可以在手機或電腦上,自助對網絡帶寬“臨時提額”,比如在雙11搶購的時候,臨時將上行加速至100M,而這種靈活、便捷、自助、低成本、動態的智能隨選網絡服務,正是得益於重構之後的網絡。


“5G網絡建設將是一個長期的過程。”上海電信相關人士表示,5G 網絡建設初期,中國電信將擁有一張 2G、3G、4G、5G 並存的網絡,即便在 5G 網絡的成熟期,4G 和 5G 網絡仍將長期並存,協同發展,面對多種業務的不同需求,最終將實現應用感知的多網絡協同和基於統一承載、邊緣計算等固移融合下的 5G網絡。


不久前,中國電信發佈了《中國電信5G創新示範網白皮書》,已經完成5G創新示範網試驗總體方案制定,並在17個城市(蘭州、成都、深圳、雄安、蘇州、上海等)開展測試,為2019年開展試商用打好基礎,為2020年實現規模商用創造條件。

風起雲湧的5G應用

某種程度而言,5G是首個應用驅動的通信技術,正是基於應用驅動的導向,才有了5G的三大方向,即高速率、低時延、廣覆蓋,產業鏈為了滿足這些應用方向展開了技術研發和標準制定。所以說,運營商5G的發展,不應僅僅靠網絡這一條腿走路,同時也要注重應用拓展,探索5G與垂直行業相結合的業務創新、應用創新,為行業開拓巨大的價值增長空間。


電信5G信號覆蓋上海兩會 代表委員“首嘗”雙千兆上網

中國電信工作人員為兩會提供現場通信保障。

一份名為《5G的商業潛能》報告顯示,到2026年,全球範圍內5G將帶來1.3萬億美元相關經濟收入,其中運營商可能切得其中6200億美元“蛋糕”。但是,這僅僅是可能,如果運營商仍保持目前的狀態,只做網絡層面的運營,那麼只得收穫1/3,也就是約2000億美元。運營商如果想要獲得更大的“蛋糕”,就必須進行價值鏈提升,要扮演業務使能者、應用創造者的角色。


所以,從國家層面到運營商層面,都對5G應用拓展重視有加。


2018年工信部啟動了5G應用徵集大賽,向全社會及各行各業廣泛徵集5G應用,集思廣益,希望孵化一批5G特色應用,為5G規模試驗和商用奠定基礎。


而在運營商層面,中國電信早早邁出步伐,推動5G應用的孵化和發展。中國電信為此調整了研發體系,成立了5G創新中心和研發中心,其中5G創新中心將統籌5G技術發展、建設運維、商業模式等各方面工作。此外,中國電信還設立了“5G雙創能力開放中心”、“5G無人機基地”等加大力度推動5G發展。2018年底,包括中國電信在內的電信運營商、華為公司和中央電視總檯達成合作,共同簽署合作建設5G新媒體平臺框架協議,通過聯合建設“5G媒體應用實驗室”,開展5G環境下的視頻應用和產品創新。


超高清視頻仍是最能體現高速網絡價值和優勢的應用,也將成為5G典型性應用。2018年世界電信電信日期間,全國首個“5G+8K”試驗網在上海啟動,上海電信聯合產業鏈合作伙伴展開8K超高清視頻業務試點,實現了國際上首個“5G+8K”外場演示。5G是8K普及和傳播的重要技術支撐,而8K的內容產品解決5G對內容流量的需求,“5G+8K”被認為是下一個技術創新與應用的風口,在這一領域的探索,中國電信走在了前面。


在2018年11月份首屆進博會舉行期間,上海電信在5G業務探索方面又取得新的突破,聯合東方衛視實現了5G直播進博會,率先在博覽會期間試驗5G應用服務。這是國際上首次實現通過5G網絡開展衛星電視實況直播,這比韓國運營商通過5G網絡直播跨年晚會要早了一個多月。


在“5G+VR”、“5G與AI人臉識別”、“5G+雲遊戲”這些潮流應用探索方面,上海電信也取得了明顯進展。“5G+AI人臉識別”,可廣泛應用於居家安全門禁、人臉智能零售、虛擬消費、無人商店“刷臉”購物等場景。“5G+雲遊戲”,使得用戶在玩遊戲時不會再受到內存大小、終端性能等方面的限制,5G採用MEC邊緣計算的就近部署,高帶寬接入雲遊戲,突破了終端性能瓶頸,終端變成了“瘦終端”。


5G時代以應用為本,中國電信正在全力打造5G應用的新動力、新模式、新高度,從而形成更強動力來推動自身5G業務發展。

最為強壯的“黃金頻段”產業鏈

2018年12月,工信部向中國電信、中國移動、中國聯通分別發放了全國範圍5G中低頻段試驗頻率使用許可,這標誌著我國5G發展已進入商用部署的關鍵時期。


從頻率具體劃分來看,中國電信和中國聯通在3.5GHz頻段上各獲得了100MHz帶寬資源,而中國移動在2.6GHz和4.9GHz頻段上共獲得260MHz帶寬資源。


對於中國電信來說,在3.5GHz頻段上拿到資源的確是喜大普奔的事情,因為3.5GHz是全世界公認的黃金頻段,這對中國電信推動5G發展將起到極大助力。


首先,從國際範圍來看,3.5GHz最具有全球通用的可行性,產業鏈相對較為成熟。多個國家已經確定3.5GHz頻段為建設5G的主流頻段。


韓國在2018年6月完成了對3.5GHz中頻段和28GHz高頻段的5G頻譜資源拍賣,重頭戲是3.5GHz,SK電訊、韓國電信和LGU+在3.5GHz頻段上的拍賣費用遠遠高於28GHz。以SK電訊為例,花了71.1億元人民幣購得了100MHz帶寬的3.5GHz頻段資源,花了12.1億元人民幣購得了800MHz帶寬的28GHz頻段資源。


而為了加快5G商用步伐,最終確保美國能夠在全球引領5G的發展,2018年10月,美國聯邦通信委員(FCC)通過內部投票,同意將3.5GHz頻段用於5G網絡。


在歐洲,英國、芬蘭等國也都進行了5G頻譜拍賣,3.5GHz同樣是重頭戲。比如在芬蘭,3.5GHz頻譜拍賣去年11月已經完成,牌照有效期已經2019年1月1日開始生效,有效期為5年。


越來越多的國家開始聚焦於3.5GHz,毫無疑問,使得3.5GHz產業鏈更加成熟,而且這也推動3.5GHz成為5G網絡漫遊的全球頻段。


其次,從中國國內來看,工信部早在2017年11月就發佈了我國5G系統中低頻段的頻率使用規劃,早已經明確3.5GHz、4.9GHz是我國5G系統的工作頻段。


而在之後中國5G推進組織所主導的5G試驗中,運營商、設備商的測試重點也是在3.5GHz頻段上。經過這一兩年的推動,從核心網、基站、終端、芯片等端到端全產業鏈加速了3.5GHz5G發展,成熟度大大領先於4.9GHz產業鏈,更別說之前一直未受到足夠重視的2.6GHz。直到最近,相關設備廠商才完成了2.6GHz測試。


同時,中國電信在3.5GHz頻段不需要重耕,可以直接使用,這將加快5G業務上市時間。相比之下,當初國家為了發展TD-LTE,在2.6GHz頻段也給運營商分配了資源,如今要用於5G就牽扯到頻譜重耕的問題。


總而言之,中國電信在5G起步階段拿到了一手好牌,因為3.5GHz是全球最為主流的5G頻段,在產業鏈健壯度方面,擁有很大的規模和成本優勢。對於中國電信5G發展來說,這自然是極大的利好。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