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貢——一座有鹽有味的城市


自貢,鹽都,燈城,又名恐龍之鄉。我的故鄉,生我養我的地方。這個城市因鹽而生,是一座有鹽有味的城市。

自貢轄四區兩縣,貢井、自流井、大安、沿灘、榮縣、富順,建市時間為1938年。自貢兩字的由來就是取自流井、貢井兩口鹽井的第一個字。鹽成就了自貢,自貢也將鹽業文化發揚光大。

說到自貢,不得不說境內最深的鹽井——燊海井。燊海井坐落在大安區阮家壩山下,佔地面積3畝,開鑿於清道光三年,鑿成於道光十五年,歷時13年。鑿成時井深1001.42米,隨後幾經加深達到現在的1100米,是世界第一口超千米的鹽井。現在的燊海井,被國家認定為第三批工業遺產,是國家4A級風景景區。自貢著名的水煮牛肉傳說就是鹽工發明的。相傳北宋年間,因採滷需要用牛,而牛長期勞作後體力不支被淘汰,鹽工們便將牛宰殺,取肉切片,放在鹽水中加花椒、辣椒煮食。因其肉嫩味鮮,得以廣泛流傳,成為民間一道傳統名菜。後來,廚師們又進行改進,成為了流傳至今的名菜。

自貢因鹽而生,又因鹽而興。抗日戰爭時期,馮玉祥將軍到自貢募捐,自貢人民紛紛慷慨解囊,為驅除小日本貢獻了自己的一份力。以至於馮將軍題下“還我河山”四個大字,現如今四個大字在龍鳳山下依然能看到。

自貢——一座有鹽有味的城市


說到恐龍,大家肯定會想到自貢,這是因為大山鋪的恐龍博物館。它位於自貢的東北部,距市中心11公里。是中國繼半坡遺址和秦始皇兵馬俑坑之後,又一大型現場博物館,也是我國第一座專業性恐龍博物館,世界三大恐龍遺址博物館之一。所以自貢又叫“恐龍之鄉”。每年都有大量遊客到恐龍博物館參觀,為自貢地方經濟帶來了活力。

每到春節的時候,在外的自貢遊子最想念的就是自貢燈會。當地有這種說法,不看燈會就相當於沒有過年。可見自貢燈會在我們自貢人心中的地位。這些年自貢大力發展燈會經濟,以燈為媒,廣交天下友人,促進經濟發展,造福人民,讓古老的鹽都重新煥發青春。


自貢——一座有鹽有味的城市


作為地地道道的自貢人,吃絕對是少不了的。自貢人好吃,自貢人會吃。什麼普通的食材到了自貢人手裡,都會化腐朽為神奇。小到一碗麵,一碗抄手,經過自貢人的烹煮,便像注入了靈魂一樣,讓人慾罷不能。更不用說兔子到了自貢就後悔,為什麼?來了就走不脫了。冷吃兔,跳水兔,仔姜兔,芭夯兔,兔頭,兔腰等等。凡是兔子身上能吃的,絕對變著花樣吃。

在自貢最出名的同興路夜宵一條街,從晚上六七點開業一直到天快亮才結束。自貢人少了夜宵,少了同興路,感覺生活也沒多大意義。這就是自貢人的“好吃”!

自貢這座有鹽有味的城市,與這座城市裡好吃、好客的自貢人,為大家準備了好酒好菜,歡迎大家的到來!

自貢——一座有鹽有味的城市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