紫黄文化·紫檀 002

第一部出现“檀”字的书是孔老夫子整理编订的《诗经》,又名诗三百。


排行第二的是这个:

三国 陆玑《毛诗草木鸟兽虫鱼疏》:"檀木皮似系迷,又似駮马.人云:斫檀不谛得系迷,系迷尚可得駮马."

(陆玑疏云:"駮马,梓榆也.其树皮青白驳荦,遥视似駮马,故谓之駮马."


这就距离现代人的日常认知不远了。且挖个坑,略放一放再分说。

简单理解:目标是檀木的皮,至于檀木的木,和梓榆有些干系。黄淮流域,梓榆是常见的树木。


说回《诗经》。

上古年代的《诗经》不大好理解,后人自然会诠释。


中国研究《诗经》的著作,即《毛诗故训传》,简称《毛传》,共30卷.其作者和传授渊源,自汉迄唐,诸说不一.现代一般根据郑玄的《诗谱》和陆玑的《毛诗草木鸟兽虫鱼疏》,定为鲁人毛亨 (大毛公)所作.

《毛传》是现存最早的完整的《诗经》注本,全书以解释字义为主,其章句训诂大抵取自先秦群籍,保存了许多古义.东汉末年,郑玄为之作《笺》,唐代孔颖达进一步疏解《毛传》、《郑笺》而作《毛诗正义》,通行版本有《十三经注疏》等.


《毛传》对檀字的诠释是:强韧之木。


到此大概可以做一个小结了:

首先,上古时代的“檀”,侧重的的是木质的强韧。还没有紫檀的紫什么事。

其次,上古的“檀”在黄河流域,华夏文明北地。现代表述,不是低纬度热带亚热带地区。


这是关于从前“檀”的解读,历史记载如此。


林海微澜20200405


紫黄文化·紫檀 002

(素颜紫檀水波纹)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