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花十八万给狗办葬礼,又怎么了?

我花十八万给狗办葬礼,又怎么了?

罗兰夫人的一句名言,认识的人越多,我就越喜欢狗。许多人爱引用这句话,来彰显自己的愤世嫉俗。

对这句话想要表达的某些个人感受不予评论,但其中所表现人与宠物之间的情感关系,确实非同一般啊!

看到有新闻报道,一位退休老人为养了十年的金毛举办丧事,非常隆重,一天下来花了十八万。许多人对此举哗然,议论纷纷。

于是有记者前去采访,原来老人的孩子全都在国外,长期独自一人居住。十年来的情感寄托完全在这个小狗身上。

老人说:“亲人去世要办葬礼,可我的狗,比亲人还亲啊!不但天天陪我,还很聪明,通人性。有次,我生病时,是它跑到邻居家叫人,我才被及时送进医院。”

然而依然有人抨击老人,说这种把巨资花在狗葬礼上,是奢侈浪费,应该捐给更需要救助的人们。

我花十八万给狗办葬礼,又怎么了?

这话说的看起来正气十足,却更令人不解。

首先,老人给自己的狗办葬礼,花自己的钱为这份人狗之间的深情厚义买单,本就是无可厚非的事。

其次,人家为狗花了钱,并不代表没有给其他人或其他孩子捐款花钱,两件事本身没有联系。

用慈善捐款来道德绑架他人,更是一种居心叵测、没有素质的表现。

我花十八万给狗办葬礼,又怎么了?

为什么不能尊重他人的自由选择呢?老人的行为也并没有给社会和他人带来任何伤害。

俗话说得好,如何花自己的钱是一种自由和权利。更何况老人的钱,是他多年来积攒的合法收益,怎么花是他自己的事,和任何人没有关系,更不需要他人指点干涉。

有人又说可以给狗办葬礼,但是不能太奢侈。

这也是一句想当然的个人之言。从经济学角度来说,“奢侈”这件事本身就是一种经济分配形式。

经济学中有句名言“富人花钱,普通人才有机会挣钱”,奢侈行业是社会财富和资源轮转和流动重要的一环,不容小觑

我花十八万给狗办葬礼,又怎么了?

回到老人这里,小狗陪伴他多年,其中情感非旁人所能想象。如今小狗死亡,悲痛之余老人用厚礼来寄托自己的怀念与哀思,旁人可能难以理解,但对老人来说是情理之中的事。

更何况老人一辈子为儿为女,人老了情感却只能寄托在小狗身上。近年来这种现象越来越多,这才是最令人唏嘘和沉思的事。

另外,小狗十八万葬礼背后,我们更应该去调查宠物殡葬有关部门,是否有收费过高的不合理现象,而不是去谴责这位悲痛欲绝、身心俱疲的老人。

老人不过是通过葬礼来满足自己的情感需求,为了达到需求,老人也不得已地向隐秘的“高额消费”低头,而这更是一种悲哀吧!

我花十八万给狗办葬礼,又怎么了?

看到很多人在曾经的国民老公微博下留言,为王可可的日常生活而疯狂,各种羡慕吹捧。

这些言语和话风,很像是指责老人的同一批人。但谁也没看到,他们敢义正言辞地跟在“国民老公”和王可可身后,去指指点点。

我花十八万给狗办葬礼,又怎么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