省錢≠理財?理財五大誤區,你中招了幾個?

隨著社會經濟的不斷髮展,老百姓的工資收入相比5年前、10年前有了很大的提升,手中的閒錢也積攢得越來越多。


不少家庭開始追求財富的保值增值,但由於缺乏經驗,往往沒有取得預想中的效果。


今天,就跟大家討論一下家庭投資理財中常見的那些誤區,看看你中了幾個?


誤區一

收入增長,不需要理財


很多人認為自己的收入增加了,所以財富也增長了,便產生了這樣的想法:“既然我的銀行卡里有很多錢,那我幹嘛還要理財呢!”


這其實是一個認知的誤區,因為收入增長財富增長。不可否認的是,在這個高通脹的時代,縱使我們銀行卡上的數字表面上增多了,但我們的購買力卻在不斷下降,導致我們的收入增長實際上並不等同於財富增長。


省錢≠理財?理財五大誤區,你中招了幾個?


當今複雜多變的經濟形勢下,單純靠銀行儲蓄已經不能有效保證資金保值增值,合理的資產配置尤為重要。


誤區二

資產較少,用不著理財


談及家庭投資理財,很多人都會有所抗拒,排名第1的理由大概就是“沒錢”。實際上理財並不僅是富人才有的權利。


其實每個家庭都需要財產規劃,因為財產規劃的目的之一是為了養成合理分配資金的習慣,避免出現資金斷裂的緊急情況。


省錢≠理財?理財五大誤區,你中招了幾個?


對於收入不高、存款不多的家庭來說,投資第一步要做的就是規劃消費,存住錢,對資產有個清晰的認識,定下一個合理的目標。


誤區三

理財過分關注當下,不著眼長遠規劃


過分關注當下現狀,缺少長期的家庭財務規劃與思考,是家庭理財中的大忌。


舉個例子,很多人覺得孩子還小,教育金可以慢慢來。殊不知,時間如白駒過隙,沒考慮到孩子的教育開銷高峰期正是自己積攢養老金和父母老年醫療費的時期,如果不能提前做好規劃,很可能就導致中年危機的發生。


省錢≠理財?理財五大誤區,你中招了幾個?


從家庭理財的角度來看,人的一生可以分為不同的階段,在每個階段中,人的收入、支出、風險承受能力與理財目標各不相同,理財的側重點也應不同。


誤區四

認為省錢就是理財規劃


在生活中,很多人理財,最直接的做法就是省錢,認為省錢就是理財。但在家庭財務規劃中,核心是讓家庭瞭解自身的財務狀況、目前的理財目標和家庭風險。所以,省錢並不能達到理財的目的。


省錢≠理財?理財五大誤區,你中招了幾個?


而且也不太建議大家縮減家庭開支,因為這與生活水平息息相關,如果理財規劃意味著低生活水平,那規劃本身的意義也就不太大。


誤區五

把理財等同於投機


理財跟投機有本質的區別。作為一種投資行為,理財是通過適當的資產配置,在確保資金穩定的前提下,追求一個長期而可持續的收益。而投機本質就是一種賭博行為。


省錢≠理財?理財五大誤區,你中招了幾個?


理財只是我們實現更好生活願望的工具和路徑,它最大的意義在於平衡人生不同時期的收支不均衡。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