缅甸丨左眼疮痍,右眼众生,它是南亚暖阳下的一颗璀璨珍珠

缅甸丨左眼疮痍,右眼众生,它是南亚暖阳下的一颗璀璨珍珠

沙漠不只有沙子,

大海不只是蓝色。

我们相信,

风景的背后还有更多的「风景」在等着我们。

缅甸丨左眼疮痍,右眼众生,它是南亚暖阳下的一颗璀璨珍珠

缅甸丨左眼疮痍,右眼众生,它是南亚暖阳下的一颗璀璨珍珠

暮鼓晨钟,朝阳薄雾,人迹板桥,江中浣纱....

曾经是他们放眼远眺,始终不变的鲜活景致。

缅甸丨左眼疮痍,右眼众生,它是南亚暖阳下的一颗璀璨珍珠

一百多年来,西风东渐,

我们对大洋彼岸欧美国家的了解日益增多,

但是那些我们本来熟悉的邻国,

却逐渐变得陌生起来。

缅甸,

如今越来越进入国人的视野!


它是旅行者眼中既熟悉又陌生的目的地,

也是将所有佛系词汇一网打尽的“理想国”


这座神秘的东方花园,

在时代的漩涡中逐渐发出自身的光热,

吸引着世界各地的人们。

缅甸丨左眼疮痍,右眼众生,它是南亚暖阳下的一颗璀璨珍珠

如果你对缅甸稍有了解的话:


是那首唐代大诗人白居易所记载对的《骠国乐》?

是1943年那场中缅联合抗日的残酷战争?

是曾经12次访华的吴奈温总理?

是颈上套着几十个铜环的“长脖女”?


还是除了偶尔“缅甸”的名字从耳旁掠过外,

我们已经根本不关心它是谁了...

缅甸丨左眼疮痍,右眼众生,它是南亚暖阳下的一颗璀璨珍珠

这方水土缓缓撩开面纱


缅甸,一个被殖民了近70年的南亚小国。

近百年来来,都在殖民者的侵略中生存,

但是,你见过不向往天空的蝴蝶吗?

缅甸丨左眼疮痍,右眼众生,它是南亚暖阳下的一颗璀璨珍珠

1824年起,

日不落帝国的大炮就对准了这片位于南亚的土地,

战争的双方,

一边是处在农耕姿态,自给自足的缅甸,

另一边则是殖民地遍布全球的帝国主义头号强国。

战争的结果一目了然,

最终缅甸以成为英国一大殖民地的结局而告一段落。


从此,剥削和压迫便再也没有离开这片土地。

在日复一日的剥削和压迫下,

缅甸人民终于诞生了反抗的念头,

但它们选择的,

却是为了侵略中国而同样盯上这片土地的

日本。

在日军精良装备的「短暂帮助」下,

英军很快溃不成军,

可发生在这片土地上的故事,

这才刚刚开始。

缅甸丨左眼疮痍,右眼众生,它是南亚暖阳下的一颗璀璨珍珠

历史的曲折与复杂,直至1944年才显露出来。

英军虽然溃退,但日军却又如豺狼般开始啃食这片土地,

剥削、暴虐、压迫,无一缺席的再次降临这片土地,

其程度之惨烈,

经济上甚至倒退了近50年。

再此危机之刻,

缅甸人民的民族主义终于觉醒,

在这片热爱的土地上,他们举起武器,

仅用了34天,就宣布解放了仰光。

三年后,缅甸终于破茧成蝶,重获自由,

但是,独立后的缅甸,却迎来了『军政府』执政时期。

缅甸丨左眼疮痍,右眼众生,它是南亚暖阳下的一颗璀璨珍珠

有人说,『军政府』时期,是缅甸极为黑暗的一段时期。

他们假借社会主义之名,在这片土地上做尽鸡鸣狗盗之事:

强制接管所有外资银行;

所有工商业被强制归为国家所有;

华侨正当财产被强制性无偿没收;

报纸、学校也全部被强制『国有化』;

...

而军政府执政的四十年来,缅甸常年名列世界最贫穷国家之一。

在此基础上,

便诞生了『乔治奥威尔』这样的知名作家。

被称为三部曲的:

《缅甸岁月》、《动物庄园》、《1984》,

便皆有当时『军政府执政』的影子。

缅甸丨左眼疮痍,右眼众生,它是南亚暖阳下的一颗璀璨珍珠

美国记者拉金对当时的缅甸评论到:

这个国家正处在军政府的严密控制下,有许多地方是不对外开放的。

外国人都是沿着精心设计的路线旅游,导游按照当局的要求,向游客宣传佛塔下黄金的土地和微笑的人民。

外国作家和记者则遭到严格禁止,他们只能以游客的身份进入缅甸,一旦被发现就会被驱逐出境,接受采访的缅甸人将被处以七年监禁。

直到2011年,缅甸军政府才逐渐放权,

新政府选择对外开放,

将这片土地展现给全世界的人民。

而后,135个民族正构成蝴蝶五彩缤纷的双翅,

准备翱翔在无拘无束的天空。


但是,那用血与肉写下的历史,

却深深铭刻在了缅甸人民的骨子里,

面对这些,缅甸人民能做的,只剩微笑!

缅甸丨左眼疮痍,右眼众生,它是南亚暖阳下的一颗璀璨珍珠

他们的生活方式,

是一枚万能的解药!


2018年,中国人均GDP约为 9376 美元,

而缅甸人均GDP仅为 1395 美元。

在人们的认知中,

一个相对落后的国家,人民总应该或多或少感到不满。

但是在缅甸,

蒸腾的黄土与烟火气中,能寻到的却总是他们的笑脸,

而在一张张笑脸中,又总能看到一种平静与豁达。

缅甸丨左眼疮痍,右眼众生,它是南亚暖阳下的一颗璀璨珍珠

想来,这样的平静与豁达,一定是离不开信仰的。

两千多年来,

缅甸人民与佛同行,乐善好施也就自然成了天性。

在他们心里,普遍有这样一个共识:

当别人没饭吃时给他一碗粥,没水喝赠他一碗水,便是积了很大的善与德。


因此在缅甸的各个场所,

总是不难看到布施给僧侣的食物,

还有供过路人饮用的水杯。

所有的这些,

构成了一个让全体缅甸人民由衷愉悦的氛围。

他们似乎不急于改变什么,仿佛一切都在佛的掌控之中,

只要虔心敬佛,就能达到幸福的彼岸。

缅甸丨左眼疮痍,右眼众生,它是南亚暖阳下的一颗璀璨珍珠

于是我们便能看到:

伊洛瓦底江上轮船的汽笛声不紧不慢的飘扬着;

乡下的人们在自家稻田里吹着凉风;

即使是在仰光这个有着500万人口的大城市;

大街上也随处可见排队化缘的小沙弥;

来往车辆甚至会为一只小小的乌鸦让路。


而那些不谙此道之人所露出的娇谄和凌人,

就此消失净尽,再也没有立足之地。

缅甸丨左眼疮痍,右眼众生,它是南亚暖阳下的一颗璀璨珍珠

然后,笑意被刻在了他们脸上。

女子笑的妩媚,男人笑的知足,

孩子笑的无邪,老人笑得智慧。

佛像,则笑的大慈大悲。


而无论多么“十万火急”的事也都变得平和下来,

多出来的时间,

缅甸人民就用来拜拜佛,烧烧香,

别人眼中的拖沓,

在他们眼中却变成了本应如此。

缅甸丨左眼疮痍,右眼众生,它是南亚暖阳下的一颗璀璨珍珠

人们说,这就是缅甸,

即使它背负着历史的屈辱,烙印着战争的疤痕,

却仍以最平和的心态在这片南亚土地上繁衍生息。

他们只是为生计和信仰朴素的忙碌着,

没有太多欲望,却又满怀希望,

而这,就是他们面对历史最好的解药。

缅甸丨左眼疮痍,右眼众生,它是南亚暖阳下的一颗璀璨珍珠

信仰曾被肆虐,

但佛塔千年不倒!


要想毁灭一个民族,需先毁灭它的信仰。

19世纪中叶英国人攻占下缅甸地区,

而当时国王所做的,

竟是派出使者,

以最正式最谦和的礼节要求英国交回下缅甸地区。


英国人回答国王的实际行动是:

在32年后,全面攻占缅甸,并将王室流放到印度的某一小岛。

缅甸丨左眼疮痍,右眼众生,它是南亚暖阳下的一颗璀璨珍珠

国亡了!但信仰还在!

正是在这种风雨飘摇、内忧外患的局面下,

一个个身着黄袍、满脸风尘的高僧,

带着极为简单的行李和极为沉重的经书,

坚韧不拔的向曼德勒进发。


高僧们来自东南亚各地,

离曼德勒越近,队伍就越庞大,

最终,聚集在曼德勒的高僧达到2400人之多。

缅甸丨左眼疮痍,右眼众生,它是南亚暖阳下的一颗璀璨珍珠

他们是在响应国王的号召!

也是在响应佛法的感召!


结果是,大会用了5个月时间,

将散布于各地的《三藏经》统一修订,

并全部镌刻在729块大理石碑上,

直至今天,依旧保存完好。


你一定会惊叹:

信仰被肆虐成这样,可佛塔却从未倒下。


这就是属于缅甸人的信仰。

缅甸丨左眼疮痍,右眼众生,它是南亚暖阳下的一颗璀璨珍珠

你去看吧!

藏匿于蒲甘平原的2217座佛塔,

它们是嵌于缅甸最耀眼的明珠,

更是今天缅甸人最为珍贵的精神财富。


登上佛塔,就仿佛进入了这个民族的记忆之中,

那破损的砖瓦,风蚀的塔尖,剥落的壁画,

向每个人诉说着那段最为铭心的历史。

那历史在漫天的尘土中燃烧着,

驱散着弥漫在整个国家的倔强又诗意的神秘。

缅甸丨左眼疮痍,右眼众生,它是南亚暖阳下的一颗璀璨珍珠

它经济落后,

却是“亚洲第一女权国”!


缅甸有史以来就是一个农业国家,

直至今天也还是农耕社会。


在全国5300万人口之中,有近4000万人口生活在农村,

他们既没有现代化的设施,

也没有发达的教育系用,

贫困和落后始终融于他们的生活之中。

缅甸丨左眼疮痍,右眼众生,它是南亚暖阳下的一颗璀璨珍珠

但是正是这样一个国家,

却被全世界公认为“亚洲第一女权国”


在农村,缅甸男子普遍入赘到女家,

而女性的经济与人格也极为独立,对男性没有依赖,

她们的社交是公开的,

可以离婚,可以改嫁,

男女恋爱也十分自由。

倘若婚姻是一笔“交易”,

按照缅甸的主体婚俗来行事,男方似乎赚不到什么便宜。

而在亚洲的其他国家中,

女性所能享受到的权利就更无法与缅甸相提并论。

缅甸丨左眼疮痍,右眼众生,它是南亚暖阳下的一颗璀璨珍珠

在国内,父母总是急于操办子女的婚事,

征婚、相亲,变成了大龄单身青年必做的“社交活动”,

那么缅甸人,又是否会这样呢?


答案是:会,但极少见。

而且,他们的年轻人,自有其“解套”高招。


缅甸人民都知道,

在仰光有一尊“月老”菩萨,

如果当地男女青年婚姻受阻,

只需向“月老”奉献一个写有双方姓名的花环,

就意味着获得了佛的保护,

而后便可名正言顺的结婚。


这样的抗争,

与常见的家庭冲突比起来,

没有硝烟的火药味,

还颇具浪漫和喜剧色彩。

缅甸丨左眼疮痍,右眼众生,它是南亚暖阳下的一颗璀璨珍珠

缅甸丨左眼疮痍,右眼众生,它是南亚暖阳下的一颗璀璨珍珠

缅甸的女人正是因为在这样的氛围中,

才活的越来越坦然,

她们从没有依赖男人的想法,

也没有对男人“一哭二闹三上吊”的怨恨。

她们认定:

活着就是活着,虽然辛苦,但苦就苦一点,又不是活不下去。


所以她们经常微笑,

明眸在笑脸中,还透着一丝丝禅味。

缅甸丨左眼疮痍,右眼众生,它是南亚暖阳下的一颗璀璨珍珠

这里拥有无比的安静,

也拥有最上瘾的疯狂!

缅甸人的隐忍与祥和是远近皆知的,

可不为人知的,

是他们背后也有最令人上瘾的疯狂。


缅历1月10日-14日,是缅甸最大的庆祝新年的节日——泼水节。

缅甸丨左眼疮痍,右眼众生,它是南亚暖阳下的一颗璀璨珍珠

古时缅甸的泼水节是十分文雅的。

人们用的是番樱桃的树枝,

在银钵中沾上浸有玫瑰花瓣的香水,

轻轻向对方身体抖洒。

这种场面,光是想想都会觉得优雅至极,

就连玫瑰花瓣的香味似乎都会顺着思绪飘入鼻子。

缅甸丨左眼疮痍,右眼众生,它是南亚暖阳下的一颗璀璨珍珠

但是现在的泼水节则大为不同了。

其隆重热闹程度,完全可以等同于巴西狂欢节。

人们的泼水工具不仅年年升级,整盆整桶的相互泼洒,

而且无论走到哪里,都有可能被迎面泼成落汤鸡,

稍不注意,

甚至还会被高处倾盆而下的水弄得手忙脚乱。

缅甸丨左眼疮痍,右眼众生,它是南亚暖阳下的一颗璀璨珍珠

而最为壮观的,

要数仰光、曼德勒等大城市里,

数千条自来水龙头一齐喷射,

溅起的水雾,足可以在阳光的映照下行成道道绚丽的七彩虹桥。


在缅甸人眼里,“泼水”其实是对人最真挚的祝福。

无论是达官显贵还是外国元首,他们同样照泼不误,

于是,你便能看到在一些大城市中,

外交官和外国游客也纷纷加入这场“祝福之战”,

虽是浑身水淋淋,却也乐此不疲。

缅甸丨左眼疮痍,右眼众生,它是南亚暖阳下的一颗璀璨珍珠

而在此期间,政府部门、交通系统、饭店旅馆都会停止营业,

道理很简单:

没有任何缅甸人会放弃一年一度的泼水狂欢。


此时,愤怒和诗意都变得无声了,

清水压住了浮躁的尘土,

也压住了人们浮躁的内心,

只剩欢笑在充满活力的空气中飞舞,

释放着属于缅甸人最简单的情感。

缅甸丨左眼疮痍,右眼众生,它是南亚暖阳下的一颗璀璨珍珠

那就活在风景中吧!


缅甸被埋没太久了。

当他周围的印度、泰国、柬埔寨纷纷敞开国门欢迎着远道而来的游客时,

缅甸人还在过着织耕的生活。

但是,也正是因为这样的封闭,

才得以让最纯净的景致留存至今。

缅甸丨左眼疮痍,右眼众生,它是南亚暖阳下的一颗璀璨珍珠

瞧那蒲甘平原上,

热气球喷着熊熊火焰从烟雾缭绕的树丛中升起,

没了其他地方的通透和层次感,

就连阳光也融在了泛黄的尘土里。

矗立了几个世纪的佛塔,

此刻显露出一种难以言喻的威严与厚重。


嘘!

放低你的声音,

不要吵醒了这片睡梦中的大地。

缅甸丨左眼疮痍,右眼众生,它是南亚暖阳下的一颗璀璨珍珠

再看伊洛瓦底江上,又是另一番景象。

日出前,薄雾如纱轻笼江面,

傍晚时,彩霞将天地和江水抹满了嫣红,

两侧的丛林里,时而闪现着缅族少女浣纱的身影。


江面上,

汽笛声透出的张扬与民众悠然的神态形成有层次的反差,

乘船游在江中,江风徐徐吹拂,全身都感到舒坦无比。

入夜,轻歌吟唱的伊洛瓦底江渐渐消减了涛声,

但见月明星繁,渔火依旧闪烁。

缅甸丨左眼疮痍,右眼众生,它是南亚暖阳下的一颗璀璨珍珠

如果有机会踏上这方水土,

你一定会看到女人身上五彩的裙裾,

触摸到如水般欲滴的青翠,

听到舒缓的异国古乐,

感受到这片土地不加任何渲染的缤纷底色...

缅甸丨左眼疮痍,右眼众生,它是南亚暖阳下的一颗璀璨珍珠

当然,缅甸是不完美的。


它的空气总是夹杂着燥热与香料味,

它的泥土路总是让人满身灰尘,

它的城际交通总是堵塞颠簸...


但它却仍有一种力量,

一种让人无论何时想起都觉得踏实且温暖的力量——这就是缅甸,不同于你所知道的其他任何地方。

缅甸丨左眼疮痍,右眼众生,它是南亚暖阳下的一颗璀璨珍珠

透着神秘,

穿过久远的传说,

生命在这里,

绽放着属于自己的奇迹。

缅甸丨左眼疮痍,右眼众生,它是南亚暖阳下的一颗璀璨珍珠

帝国假日(未完待续,关注我,第一时间获得最新文章资讯)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