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毅峰:敬祖


李毅峰:敬祖

出生在六十年代的我,曾經不曉得祖宗是什麼,只是偶爾在聽到有人罵街時,提到過“祖宗八代”這個詞,但也從未深究這是個什麼意思。

七十年代末,有一次老家來人,說是要修族譜,那位伯伯手裡拿著一本舊的泛黃的《李氏族譜》,像查戶口一樣,核實我們家的老老小小。我好奇地翻閱著,見裡面自右向左豎著排列著從明朝以來的一個個人名和簡單的介紹。我像讀古文一樣,只是瞭解了個大概。伯伯說,這些有名有姓的都是咱家的祖宗。

那次,“祖宗”的概念一下子具象了。

大學時,和我的老師中國古代思想史專家劉澤華先生聊天,問及我的身世和諸多喜好的傳承。我說,父母都不是此業人士。

先生說,你爸爸媽媽如果沒有做這個行業的,你可以去查查你的家譜,看看你的前代是不是跟你的這些愛好有關係。

先生的話提醒了我,讓我陡然想起了七十年代末曾經見到的那份泛著黃的家譜。

找到那本家譜後,我迅速的把從明朝永樂年間記載的第一位祖先一直到五十年代這期間的人物做了一個系統的排序,終是發現了其中的一些契合點。

在將近600年的時間裡,我的家族中,不僅出現過兩位宰相,還有諸多位的巡撫、知府、知州、知縣大人,諸多位武狀元,諸多位文狀元,以及名人學者、中醫學家和畫家。最讓我驚奇的是,還有兩位國家級的天文歷算師。

這也就旁釋了為什麼我從小在沒有任何老師介入的情況下,就莫名其妙開始了的對傳統中國文化中的濃厚興趣。

那時幾乎沒有畫冊可買,沒有更多的學習參考物,只是憑著自己的愛好和腦海中的想象,找尋一切沒用的廢紙,在上面兒用毛筆寫字塗鴉。因為喜歡歷史,還畫了一套七十二幅有關孔子的歷史漫畫兒,放在少年宮展了許久。

還記得,當時在一個同學的家裡看到了一本六十年代初出版的太極拳圖譜,便如飢似渴地借回來,一幅一幅地先把圖畫下來,然後照著一招一式去模仿練習。比想象的要快得多了,三兩天,一整套太極拳便能自如地打了下來。

李毅峰:敬祖

上小學後拜中醫學家楊深為師,一邊練武,一邊幫著老師抄古代醫書醫案,並研習《傷寒論》《黃帝內經》等。剛上高中的時候,還曾一度準備報考中醫藥大學。至成年後,雖然於醫道無甚進益,但家中架上枕下盡是醫書,至今彭子益的《圓運動古中醫學》仍是我自己案邊的必備書。

我一個學文科的學生,初中時的數學卻在全校都是出了名的,尤其是立體幾何和解析幾何,當時很多同學搞不清楚其中的空間關係,而我做起來卻得心應手。

當時在我的老師家還看到了一套四庫全書中的數術類全編,都是線裝的,別說是小學生,就是大學的老師也都未必能讀懂。可是我一本兒一本兒的換著往家借,沉迷於其中的玄奧之理無法自拔……

一通檢索對比之後,我發現自己身上許多莫名其妙的愛好,似乎都能在族譜中找到淵源,莫不是在我身上顯現的一切興趣與所謂天賦,都是歷代祖先們嘔心瀝血積澱的智慧因子在生髮著作用。那麼,也許很多人意識不到,先祖們畢其一生積澱的人生經歷和思想意識,已經轉化成能夠代代相傳的生命基因。或許在我們這一代,不僅生命的基因並沒有斷代,而是在這綿綿無盡的時間長河裡,相遞相續,存儲於自己的智慧之海和精神之腑,性相無礙地流淌於我們的身軀之中。

這就如同我們每個人的身上都有一個“緩存區”,存儲著每個“你”這一脈血統中的全部信息。而這一切信息,又如“量子糾纏”那樣,在等待著我們在特定的時空中去煥發、去激活,去與這“全部信息”相關聯,顯化成我們今生的興味意趣或天賦異秉。

人類是一個大家族,而每一個家族都是這個大家族的一個分支,祖宗傳承給我們現在的一切,相對於每個人的脈系來說都是最好的結果。人生來的使命,不僅僅是活著,還要守住祖宗給我們留下物質和文化,以至精神,發揚光大,傳承下去,為我們今天的文化接力。

我以為這就是我們作為一個人生活在世間的一個最主要的責任,也是我們精神命脈所繫。

“優秀傳統文化是一個國家、一個民族傳承和發展的根本,如果丟掉了,就割斷了精神命脈。”

所以,今天我們每一個人“尊宗敬祖”就顯得愈發的必要了,甚或要提上生活的日程。

翻閱典籍或行旅天下,我們不難發現,歷史上每一個供奉先祖的祠堂都是一個家。

以前經常下去寫生,在蘇、皖、浙、粵等許多省份的鄉村,都建有無數的宗族祠堂,像位於安徽宣城市涇縣桃花潭的查濟村落,元代以來曾經有過108座祠堂,這些祠堂都是供奉先人和祭祀祖先的地方,同時也是教育後代的學堂。把教育後代的地方設立在供奉先祖的祠堂,也是別有用意。

李毅峰:敬祖

在中國傳統教育中,敬祖是傳統家教的核心。安徽一翟姓大戶人家祠堂中有一幅對聯。

上聯:要好兒孫須從尊祖敬宗起

下聯:欲光門第還是讀書積善來

在儒家看來,慎終追遠的尊祖敬宗,是種族家風傳承的基礎。

人類或種族的繁衍是一個傳承有序的過程,不僅繁衍生命本身,還繁衍生命體中的全部信息。“敬祖”,就是把我們的生命與祖宗的生命接續上去,生生不息。

每個人都應該知道自己的來處,知道自己的生命鏈接處在哪。《周易》裡講:“先祖者,類之本也,無先祖,惡出?”

“敬祖”體現在中國歷史文化中的一個重要表徵就是孝悌之道。敬祖就是“孝”。

“孝”是一個人成為仁德之人的根本。而“孝”的最根本的意義並不只是侷限在奉養好父母,而是要慎終追遠,傳承報本,報答祖先給予我們留下的一切優秀物質的文化的和精神的遺產。

這也正是我們需要敬祖的根本,也是我們要發揚優秀傳統的根本,更是我們的文化自信。

由“敬祖”到傳承,謀發展至綿衍,歷史的進程就是在這廣闊無際的空間裡變幻生髮,每一天,都有一個新我的誕生,每一刻都在生生不息。

無數次,無由的我在誦讀先祖聖賢的經卷時掩面,甚而涕淚交流。每當那一刻,淚水中都映散著恢宏壯觀的時空場景,列祖列宗或明或幻,一個並不孤獨的我,在朝露中前行……

現在終明白了,當你的心靈和意識在與先祖賢哲們的精神相碰撞時,煥發出來的是悲欣交集,欣極而泣,悲中的無言,對生命的萬般感慨,穿越了歷史。

民族的文化也正是需要在這樣的敬畏和報恩中,承續且遞延著。

李毅峰:敬祖

藝術簡介:李毅峰、著名畫家、學者。1964年生於天津,畢業於南開大學和中央美術學院。中國美術家協會中國畫藝術委員會委員、中國美術家協會會員、中國文物學會會員、天津美術家協會副主席,第十二屆、十三屆全國美展評委。天津人民美術出版社總編輯。中國人民大學訪問學者、天津美術學院中國畫學院客座教授、南開大學客座教授、美國亞太藝術研究院客座教授、中國武警指揮學院兼職教授、天津畫院特聘畫師。出版有《一峰畫集》《一峰水墨》《一峰畫語》《李毅峰畫集》《大家經典——李毅峰畫集》《信筆直掃》《會心處不在遠》《謙謙峰骨 澹澹書生》等十餘部個人畫集。著有《中國畫的哲學歸屬》《中國繪畫的認識與實踐》《讀黃札記》《八大山人的水墨語境》《寫意的出路》等百餘篇學術論文。

李毅峰:敬祖

(李毅峰 高山幽居圖 120x240cm)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