瑞幸暴雷,那些被資本喂大的“巨嬰”都是如何崩盤的

瑞幸的咖啡泡沫,一戳即破。

4 月 2 日晚,瑞幸咖啡一紙公告,將公司內部存在數額達虛 22 億人民幣的財務造假事實公之於眾。當日瑞幸開盤暴跌 81.6%,盤中 8 次 " 熔斷 " 暫停交易。截至 4 月 3 日,收盤價已跌至 5.38 美元,市值 13.45 億美元。

此前,渾水披露匿名報告直指瑞幸咖啡正在捏造公司財務和運營數據。瑞幸還對此予以了否認。僅僅過去 2 個月,瑞幸所締造的咖啡 " 神話 " 一夜崩盤。

這背後,渾水的做空報告只是直接原因,真正使其神話破滅的,有公司管理運營策略的原因,更有來自資本層面的原因。

瑞幸的命運走向,像極了樂視、ofo、暴風,它們崩盤的原因不同,但資本催生的泡沫破裂背後,悲痛總是相通的。他們曾經風光無限,但長期依賴著資本的投餵,最終長成了巨嬰,然後一步步走向潰敗。

ofo:資本潮落 無人接盤

瑞幸暴雷,那些被资本喂大的“巨婴”都是如何崩盘的

從 2 日晚自曝財務造假 22 億元消息一出,瑞幸咖啡的訂單量出現激增,因擔心已經購買或者贈送的咖啡券後續無法使用,用戶紛紛在其線下門店排隊消費。這一境況像極了 ofo 用戶當時線上線下排隊退押金。

而就在瑞幸一夜崩盤的前幾天,ofo 再成被執行人,已為 2020 年第 24 次。昔日的小黃車成了拖欠押金的 " 老賴 "。

當我們談論瑞幸的悲劇時,ofo 的故事再次被提起。同為曾經風口上的公司,ofo 也曾於資本的溺愛中成長起來,但最後成為資本的棄兒、不了了之。

2014 年基於互聯網的共享經濟在國內成長起來,ofo 成立,隨後 2015 年摩拜單車進入市場。共享經濟,尤其在單車領域熱了起來。

2016 年是共享單車爆發的一年,這一年裡,ofo、摩拜競爭加劇,而資本也虎視眈眈,盯緊了這個千億級市場規模的投資風口。2016 年 ofo 接連拿到了 4 輪融資,加上 2017 年拿到的 3 輪融資,ofo 總融資額超過 12.8 億美元,涉及投資方包括滴滴、阿里、小米、螞蟻金服、真格基金、經緯中國等十多個明星資本。同時期的摩拜也在加速融資,融資額超 9.15 億美元。

在風頭最勁的 2017 年,ofo 雖然看不到盈利,但資本的錢卻在大筆湧入。當時摩拜、ofo 競爭激烈,不缺錢的 ofo 開始大把的燒錢擴張,為迅速佈局全國,佔據更多市場份額。2017 年 1 月,ofo 宣佈以 " 一天一城 " 的速度在 10 天內密集進入 11 座城市。

從整個單車市場來看,這一年共享單車投放量高達 2300 萬輛。這些不斷增長的數字背後,是以 ofo 和摩拜為首的共享單車創業公司的瘋狂融資、補貼、投放比拼。這一年裡,悟空單車、酷騎單車、小藍單車、小鳴單車等第二三梯隊的入局者,很多則在價格戰中無力支撐,經歷了被合併,或者倒閉。

到了 2018 年,ofo 和摩拜依然在一路燒錢一路擴張。

拿著資本的錢,戴威和他的團隊一邊與競爭對手抗衡,一邊急速擴張,但資本背後的高風險也在逐漸顯現,潰敗在悄悄降臨。

下半場的 ofo 可以用激進來形容,融資激進、擴張激進、花錢激進。一方面,ofo 盈利看不到希望,仍然需要融資燒錢,這讓 ofo 過度依賴資本;另一方面,滴滴高管進入 ofo,介入公司運營,滴滴幾輪投資下來,ofo 的控制權已經不再牢牢掌握在創始人手裡;此外,公司管理、運營策略問題不斷;而昔日的資本大腿滴滴,則建立起了自己的共享單車體系 ……

共享單車,這是一個被資本裹挾著成長起來的市場,看似是幾大單車玩家的角逐,背後其實是一場資本搏殺,騰訊、滴滴、阿里、金沙江 ……

故事的最後,摩拜單車被收購,ofo 從最開始的堅持不賣,到最後無人接手、缺錢,如今難以生機、負債累累。ofo 為後來的創業公司寫下了慘痛的教訓,資本的錢,大多數時候很燙手,稍有不慎,就傾家蕩產。

樂視模仿者暴風:

曾經的妖股之王如今光景慘淡

瑞幸暴雷,那些被资本喂大的“巨婴”都是如何崩盘的

你或許也用過暴風影音,不過可能已是幾年前的事情了。

" 因公司現有員工無法承擔 2019 年業績預告和業績快報的編制工作,公司無法按相關規則的要求披露 2019 年業績預告和業績快報。"

這是暴風集團最近一次出現在新聞視野。根據相關規定,上市公司在法定披露期限屆滿之日起兩個月內仍未披露年度報告,深交所可以決定暫停公司股票上市。暴風面臨退市風險。

創始人被捕、公司資金緊張、欠債 4.7 億元、拖欠員工工資 …… 暴風集團彷彿陷入了死局,前景渺茫。它是如何走到這一步的?

2007 年成立的暴風集團,旗下最火的產品是免費影音播放器暴風影音。2009 年,幾乎可以支持所有主流視頻格式的暴風影音用戶突破 2.8 億,日活用戶超過 2500 萬。那時候,騰訊視頻、優酷、愛奇藝都還沒出現。

暴風曾經也不缺錢。2015 年 3 月,風頭正勁的暴風集團登陸 A 股,隨後創造了 40 天 36 個漲停的神話,一度成為股市黑馬。股價最高達到 327 元,市值近 450 億。暴風集團被稱為 " 妖股之王 "。

根據其當時的上市招股書,暴風集團有強勁的盈利能力:在 2012 年、2013 年和 2014 年,暴風集團的總營收分別為 2.52 億元、3.25 億元和 3.86 億元,淨利潤分別為 5584.73 萬元、3853.73 萬元和 4194.15 萬元。

這也是其備受資本追捧的原因之一。但是,暴風階段性的盈利背後,是不斷更新的網絡時代。隨著 PC 時代的沒落、移動互聯網時代到來。暴風影音的價值,似乎已經撐不起公司的高估值。

暴風需要創新性的產品、可持續的業績來支撐其高速發展。實際上,上市之後,被認為是樂視模仿者的暴風,同樣採取了大步向前、激進擴張邊界的策略,曾先後佈局 VR、體育、影業、TV、遊戲等,推出魔鏡、體育、金融等新板塊,試圖通過虛擬現實(暴風魔鏡)、智能家庭娛樂硬件(暴風 TV)、在線互動直播(暴風秀場)、影視文化(暴風影業)、體育(暴風體育)等組成一個大生態圈。

但沒有人可以一口吃成胖子,企業也是。著急的暴風並沒有很快收穫到實際的業績回報,反而在不斷支出、燒錢。為了有足夠的資金繼續擴張,暴風也不斷融資。

其中暴風 VR 在 2015 年、2016 年曾受到資本的熱捧,但熱潮很快退卻,暴風創始人馮鑫選擇轉向互聯網電視。2017 年 12 月,暴風 TV 融資 8 億元,這也成為暴風歷史上最大的一筆融資。

2016 年,創始人馮鑫試圖通過 2 億元來撬動 52 億的產業併購基金,但最終以被收購標的破產而終結。這為之後公司走下坡路埋下了雷。

伴隨著業務擴張,暴風燒錢的速度也很快,資金日漸緊張。暴風的生態圈也在越來越小,到最後只剩了 TV 等個別業務。

作為暴風最基礎業務的暴風影音,也隨著移動互聯網時代到來,在移動視頻平臺的版權大戰中逐漸邊緣化。

資本運作不順利、融資受阻、資金鍊緊張、業務增長慢 …… 暴風一步步陷入深淵。

2019 年 9 月 2 日,據上海市人民檢察院消息,靜安區檢察院以涉嫌對非國家工作人員行賄罪、職務侵佔罪對犯罪嫌疑人暴風集團股份有限公司法定代表人馮鑫批准逮捕。暴風集團此後樹倒猢猻散,如今除馮鑫外,公司的高級管理人員已全部辭職,公司僅剩 10 餘人。

從暴風最近的一份財報,即 2019 年 10 月 31 日發佈的 2019 年第三季度財報來看,淨利潤 -6.5 億元,同比下降 184.50%,貨幣資金僅 331.7 萬元,但負債超過 10 億元,陷入嚴重的資不抵債境況。

此外,暴風還收到北京仲裁委員會的《裁決書》,裁決其向上海歌斐資產管理有限公司支付轉讓價款、違約金等合計 4.7 億元。

高額的負債像塊巨石一樣,壓得暴風喘不過氣來。下一步迎接它的,會是退市嗎?

樂視:深陷泥潭好多年

瑞幸暴雷,那些被资本喂大的“巨婴”都是如何崩盘的

因為瑞幸 " 暴雷 ",被再次提起的公司,還有樂視。

不久前,3 月 20 日,美國加州中區破產法院正式批准了賈躍亭的破產重組資產披露聲明和持產債務人貸款申請。業界認為,這意味著賈躍亭的個人破產申請重組正式進入了投票程序,距離最終落地實施僅剩最後一步。

從三四年前的互聯網創新先鋒,到如今的騙子公司、欠債 " 老賴 ",樂視的故事值得所有公司警惕。

樂視最初為行業帶來的是創新模式。最初的樂視網,以大量低價購買影視劇版權,通過會員模式建立起了自己的內容生態。樂視視頻也連續盈利了幾年。隨後野心勃勃的賈躍亭開始成立樂視影視,做起影視電視劇。

影視沒有專注多久,樂視又開始轉向硬件,以低價電視,大量擴張用戶量,試圖拉動付費會員增長。但無奈電視成本太高,不斷虧本的樂視,一邊融資,一邊轉移開拓新的領域。

樂視手機、樂視汽車、樂視金融,賈躍亭樂此不疲地蓋樓,但這個大生態的框架之下,卻淨是泡沫,僅手機業務一年就虧損 40 億。

但樂視似乎並不缺錢,賈躍亭也說錢不是問題,而它的錢,主要來自融資。

數據顯示,樂視網從 2010 年上市至此後七年時間裡,累計融資超過 300 億元,包括直接融資 92.89 億元;間接融資 207.88 億元,佔總融資額 69.12%。其中,大部分是上市後通過定向增發,發債券來融資,此外還通過股權質押的方式獲得資金。

賈躍亭把樂視的模式、生態策劃得非常好,讓投資者和分析師眼前一亮,眼見未來業績良好成長的希望。

但在 2015 年,開始有分析師質疑樂視 2014 年年報數據注水嚴重,報表淨利潤 3.6 億元,但根據他的測算卻是虧損 10 億,淨資產為負。

其中有一塊就指向樂視超級電視,宣稱的幾百萬臺銷量背後,實際出貨量只有一半、超級手機訂單量也與草根調研數據出入極大,電視續約率遠不如預期,內生業務基本虧損,高度依賴融資。

泡沫總有戳破的一天。2017 年 7 月,賈躍亭向外界公佈了樂視資金鍊近乎斷裂的真實情況。此後牽一髮而動全身,昔日風光的樂視生態體系開始日漸崩塌。

樂視從一家視頻網站做到了影視公司、手機公司、電視公司,似乎每一次的轉型都很成功,但這些 " 成功 " 的背後,是無數資本堆砌起來的光環。

根據樂視網最新的公告,公司 2019 年未經會計師事務所審計的歸屬於上市公司股東的淨利潤約為 -112.82 億元,歸屬於上市公司股東的所有者權益約為 -143.29 億元。公司 2019 年年度報告披露後,公司股票存在被深圳證券交易所終止上市的風險。

公告顯示,2019 年以來,公司品牌信譽持續受損,公司的廣告業務收入、會員及發行業務收入相較去年同期持續下滑,前期購置的影視版權等長期資產攤提成本逐年攤銷,導致 2019 年公司營業總收入、營業利潤、利潤總額大幅下降。

此外,大股東及其關聯方債權無法得到償還,公司大量有息債務無法進行償付且不斷產生財務費用,進一步加大對虧損影響。

樂視、ofo、暴風,以及瑞幸,這些明星公司深陷危機或者潰敗的背後,有資本帶來的痛。但成也資本、敗也資本,資本本身並沒有錯,真正有未來的企業,會在資本的助力下逆勢成長,而不是成長為巨嬰,一夕之間便被擊垮。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