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寒,無妨

清寒,無妨。

是冬夜柴房裡

一縷平靜的茶煙

小小歡喜

隱約荒蕪


成為

穿堂而過的風

跌落人間的雪

我們內心的戰慄

激烈而不張揚

執著而不極端

獨特卻依然溫暖

花謝冬來

境隨心轉

清境便是清靜

自知便是自在

清寒,無妨

清寒,無妨

晚秋桂花凋零,立冬天地始凍。樹椏已近乎光禿,雲層濃厚,天是灰藍的,迷離而寂寥的黃昏,抹不掉皮膚上的寒。肅殺的風,來自哪裡,又去向何方,像一個瘦而清決的人,執拗地在異鄉穿行。

清寒,無妨

清寒,無妨

清寒,無妨

圖片 | Takashi-Yasui

朋友說,這一季的秋好像特別短,最後一次聞到濃郁的桂花香氣,還是在十月末的江南。天剛下過雨,溼漉漉的青石板路上,花落了一地,如此甘願完滿,好像逝者褪去一件舊衣,忘了人間憂樂。

清寒,無妨

圖片 | Takashi-Yasui

人可以在網絡世界裡自由馳騁,對自然的無常卻束手無策。眼看桂花落地,銀杏翻飛,月光清冽,其實心裡,已經沉寂。這寂,是境隨心轉的物哀,是時間在我們心中留下的清寒。

清寒,無妨

清寒,無妨

崇禎五年十二月,餘住西湖。大雪三日,湖中人鳥聲俱絕。是日更定矣,餘拏一小舟,擁毳衣爐火,獨往湖心亭看雪。霧凇沆碭,天與雲與山與水,上下一白。湖上影子,惟長堤一痕、湖心亭一點、與餘舟一芥,舟中人兩三粒而已。

清寒,無妨

千山鳥飛絕,萬徑人蹤滅。從前讀來迷惘,不解其中味。越長大越覺得,原來這十字冷得徹骨,把冬的所有靜謐,都寫盡了。所以後來看張岱的《湖心亭賞雪》,才會流下熱淚。出生仕宦世家,少為富貴公子,而事實上張岱後來獨自隱居山林,內心消極,窮困以終。那種孤寂,旁人唏噓,只有他自己痴迷其中。

清寒,無妨

清寒,無妨

古人的清寒,是孤獨與天地自然的感通,是『無我之境』的清圓。簡單最見功力,節制中有大美。深刻的剋制,細膩的感知,足以令文情盪漾,成為具備超然性的存在。“莫說相公痴,更有痴似相公者!”這樣的人,在我們的時代是否已經失蹤,甘願以心養清,以清縱情,如流水般自在。

清寒,無妨

清寒,無妨

清寒,無妨

記憶裡的那池殘荷,枯槁清瘦,在最後的秋天陽光下,完全不為所動,照樣把陰影放置於日晷上,垂著頭,想她的夏天。沒有糾纏,沒有埋怨。死亡的韻味拒絕了一切解釋,似乎誰此時孤獨就永遠孤獨。

清寒,無妨

在與世間規則的對持中,每個人都需要面孤獨。一個人年輕的時候,很容易隨波逐流,外面的世界熱鬧開闊,可以和很多人說很多話,但通常都是不知所云。埋頭工作,假裝生活,或許是因為懼怕孤獨裡藏著的陰鬱,所以始終覺得冷。縱使老去,也是從牙縫裡摳出的繭。

清寒,無妨

清寒,無妨

春、夏、秋、冬,生、離、死、別,這嚴酷規則下湧出的軟弱無力,無人可幫。百轉千回後,心事重重,尋尋覓覓,我們往往在離自己最近的地方,迷失了自己。

清寒,無妨

我們在沉寂的冬日裡,穿過蕭條的大街。風中有銀杏葉破碎的聲音,荒誕和現實交織著。平凡的面孔,在人群中此起彼伏。也許我們每天都在相遇,卻不認得彼此是誰。但那又怎樣呢?至少我們應該知道自己是誰

常聽很多人說,因為孤獨,所以要去愛一個人,或者用物質填補內心恐懼。其實孤獨並不需要對抗。有遠比紅塵情緣和富貴夢更值得探究的東西,那就是對自己的肅清和省度。知道虛空,承受虛空,扛著它走下去,如此,心路的探索,才能夠深入拓展。如果有哀傷,那也是必要的。

清寒,無妨

圖片 | @南笙

清,是冬夜柴房裡一縷平靜的茶煙,隱隱淡薄,微微惘然;寒,則成為穿堂而過的風,跌落人間的雪,讓我們時刻保有內心的戰慄,激烈而不張揚;執著卻不極端;獨特卻依然溫暖。

清寒,無妨

春夏盛極一時,那看花人終將轉過身去,留下一個清瘦的背影。已是立冬了,雪,還是會來的吧。命運輪迴,四季開落,從來不曾停止。人生難得觀自在,往事早已如煙乎,誰能極致而無著地走過?如果能夠,就讓我們重新選擇一種生活的溫度。是的,即使清寒,又何妨……

清寒,無妨

- 特別鳴謝圖片-

@青簡Jane、@南笙

Takashi-Yasui 等網絡圖片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