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八歲出門遠行-寫給2022er的一封信

十八歲出門遠行-寫給2022er的一封信

親愛的2022er:

展信佳!

時間到了四月,天氣有一點轉暖的時候,就是與這一屆學生快說再見的時候。

也許你們中的有些人還在糾結,面對眼前的七八個offer無從下手,也許有些人早在去年年底就已經塵埃落定,笑看了整個申請季的喜怒哀樂。

但不管怎麼說,你即將有一個母校,不論你之前如何猶豫,這個學校就是將來你心中最好的學校。

對於那些得到頂尖院校垂青的同學,我最害怕的就是你們把“考上一所世俗意義上還不錯的大學”當成人生的巔峰成就去看待,那麼等待你的可能就是一路下坡,就和那些畢業十年還在吹噓自己高考成績的人一樣可笑。

///

其實考上一所名校,最大的意義在於你有機會看到這個世界最優秀的樣子,而至於這是不是你未來的樣子,還是要靠你自己去爭取和把握。每年從中國985和世界各個國家“頂尖名校”畢業的學生高達百萬,並非人人變成他們手握錄取通知躊躇滿志時想象中的樣子。

渴望西裝筆挺,在金融屆縱橫風雲的,可能每天都在對著屏幕找幾千行代碼中的BUG;渴望發明創造,改變人類歷史的,可能在某金字招牌的實驗室裡孤獨終老;渴望在國際舞臺激盪江山,揮斥方遒的,可能在某使領館做著無窮無盡的文案與翻譯。名校提高的也許是你的下限,而絕不是上限,但至少給了你渴望的權利。

///

在美國的申請體制下,你收穫的結果越優秀,可能就意味著你在家庭的羽翼下被保護地越好。

《十八歲出門遠行》,給了你們一次絕佳的獨立機會,去了解一下你自己,去聞一聞這個世界真實的味道。我在十多歲的高中課堂裡讀到這篇文章時,其實說實話波瀾不驚,但在這之後的十幾年中,卻反覆地被裡面的情節和片段所困擾。

你們中的大多數顯然比1987年餘華筆下的少年幸運,你們要繼續行萬里路,這樣才不會只相信自己願意去相信的那些東西。世界是不同的,但君子和而不同,這種不同既要珍惜,也要警惕。

///

另外還是要讀書,你們已經用成績證明了你們駕馭已知知識非凡的能力,但那些終究是前人已經總結好的規律,你們應該拿它們作為訓練自己學習能力的工具,而不是學習的目的。

最終的差異性是你們利用這些知識來服務自己的生活,探索那些新的領域。

在科技進化到下一個階段之前(比如哆啦A夢裡面那些),沒有什麼比讀書,讀各種各樣的書,更有效率的自我提升的方式。那些流行的碎片化讀書與學習,作為一個啟發式引子是一件利國利民的好事,但真的談到消化知識,私以為不可如此淺嘗輒止。

在這個過程中,你們還會讀到很多其他東西,但有兩樣東西值得你們去規避,一是漫山遍野的雞湯,二是趁勢而起的餿雞湯。

即使馬雲自己重新做到了他在各種演講中倡議年輕人去做的每一項,他也基本成為不了現在的自己,真正成功的秘訣哪有那麼容易總結然後告訴別人。

當然也別去相信那些彷彿老子投胎一般的餿雞湯,比如告訴你成功的定義不止一種,平凡的碌碌無為也是一種幸福之類的,也許是真理但也不適合現在的你們。

///

還有,儘管我利用一切機會去批判留學申請的功利性,但它洶湧而來的時候,我依然變得毫無辦法,羸弱不堪。

縱然是亡羊補牢,我依然希望你們能夠繼續追求與熱愛你們真正的興趣,找尋自己的意義(明白自己為何而活,你將無所畏懼)。

我很喜歡一句話叫:小的時候,做什麼事情能讓時間過得飛快並讓你快樂?這個答案就是你在塵世的追求。這句話像個符咒一樣在我自己和身邊同學朋友身上輪番應驗著,即使繞了人生的一個大圈,你依然會回到這樣起點。

年少時的夢想實現了,那便是完滿。年少時的夢想弄丟了,你們的年紀再做一個也來得及。

///

你們中的很多人還是第一次離開家,這對於你以及你的父母來說都是一件很有儀式感的大事,儘管你們可能都沒有太過意識到這個問題。不管是之前的溫馨與依賴或者矛盾與衝突,之後可能都是電子信號出現在手機或者電腦上了。

距離會讓你們會漸漸讀懂你們的父母,以及屬於他們這個年紀的一代人---血液中被刻入變革兩個字神奇一代。

60,70一代,他們成長的世界永遠在變,而且是那種翻天覆地,脫胎換骨的轉變,剛剛熟悉的事物,環境或者價值,可以在幾年之後完全崩塌然後革新。

所以他們始終惶恐,才會與你們這一代平和喜悅,基本沒有危機感的一代人形成了巨大的反差。讀懂你的父母,你也就讀懂了這個時代和傳承。

///

獨自出門在外,你們可能還需要學會如何和這個社會溝通,我既害怕因為你們的優秀而穿上盔甲劃清邊界,愛憎過於分明,也不想你們變成討好型人格,丟棄原則,活在別人的價值中。

我大學的室友,因為高考錄取結果沒有達到父母的最高預期,而飽受父母用“如果當時“的句型反覆摧殘,卻在幾天以後因為父母身邊朋友的孩子那年都考的不理想,反而我這個朋友的院校成為了楷模,又被父母反過頭來一頓誇。從此他走上了一條不屑甚至憎恨他人評價和指點的不歸路。

社會是一張網,學會溝通,你影響的不止你自己一人。

///

其實嘮叨還有好多,比如不要拖延,不要揮霍自己的身體,不要衝動或者易怒,比如去幫助別人,用自己的興趣和特長,比如享受一場屬於20歲的戀愛,學會分辨精緻與純真的區別,遇到合適的人,就不要被未來綁架,排山倒海在一起,不合適的人就儘快分開,趕在沉沒成本你們還沒有學到之前。

如果你還沒有失敗或者被打擊過,真正碰到的時候不要沮喪,更不要去麻痺或者感動自己,在輸得起的年紀輸一場,甚至有時候連輸都算不上。

最後的最後,不要賭博不要吸毒,在這些沒有例外的事情上,需要你清醒地像個戰士!

祝你們一切順利!

餘濤

2018年4月10日於上海

我們

畢業於美國一流的高等學府,

對美國有深刻的理解,

是中國知名的新興美國獨立升學團隊之一!

讓我們助你的孩子成功!

高育,高端美高美本申請

高育學生來自

北京清華附中 北京人大附中 復旦附中

上海美國學校 上海平和 上海世外

上海中學 包玉剛中學 協和雙語 上海實驗

交大附中 華師大二附中 上外附中

格致中學 建平中學 位育中學 嚮明中學

劍橋光華 杭州翠園 武漢外國語

成都七中 成都西川中學 成都美視

武大附中 重慶外國語 重慶一中 等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