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冠檢測費3600美元,美國要“放棄治療”?

早晨,店小二被朋友圈的一條給震驚了,美國新冠檢測費3600美元,自費50%。

新冠檢測費3600美元,美國要“放棄治療”?

本著求真務實的態度,店小二打開了附加的白宮網站請願板塊。

新冠檢測費3600美元,美國要“放棄治療”?

果然 ,美國沒有讓我們失望,是真的。當地時間3月1日發起的投票,目前已經有36290投票支持,估計10萬的目標應該很快就能達成。

實際上,不僅僅是檢測費用的問題,美國在應對新冠肺炎疫情上,採取了“掩耳盜鈴”的防控模式。

新冠檢測費3600美元,美國要“放棄治療”?

  • 不測不報,排查範圍存在極大漏洞

截至3月3日,美國累計新冠肺炎確診病例102例,死亡6例。

當地時間2月26日,美國疾控中心宣佈加州出現第15號新冠肺炎病例,且成為該國首例“感染路徑無法追溯”的病例。這名患者是一名65歲的老人,沒有到疫情重災區旅行史,也沒有接觸過已知的新冠肺炎病例。

事實上,2月19日,這名患者轉院至加州大學戴維斯分校醫療中心,已處於插管治療狀態。該校申請美國疾控中心批准對患者進行核酸檢測,但由於該病例“不符合美國疾控中心確診標準”,不予獲批。直到2月23日,才批准核酸檢測,2月26日檢測結果為陽性。

為什麼不符合標準?因為美國疾控中心2月13日確診標準為,建議對“三類人群”進行核酸檢測。也就是“無接觸史但有症狀的第四類人群”,美國不予考慮。

新冠檢測費3600美元,美國要“放棄治療”?

本著求真務實的態度,美國政府已將此類人員納入官方檢測標準之中。

不過,此次爆出高昂的檢測費用,仍然有美國網友反映,想花高價但是不予檢測的情況。

真的是沒有對比就沒有傷害,除了美國確認病例大幅增長以外,截至3月3日早8點,韓國確實已經達到4335人、死亡26人,意大利確診2036人、死亡52人,伊朗確診1501人、死亡66人,日本確診980人、死亡66人。其中伊朗損失尤為慘重,包括副總統在內的多名高管感染。

  • 費用自付,防控成效大打折扣

事實上,是此次新冠的不僅僅檢測費用高昂,隔離費用、治療費用也相當之高。

據《紐約時報》報道,烏辛斯基和他3歲的女兒是幾十名從中國武漢被美國接回的人員之一,他們被隔離14天以確定是否感染了新型冠狀病毒,隔離結束後卻收到近4000美金的高額醫療費用。

如果確診之後,相應的治療費用怎麼負擔,醫保能夠cover多少,也是一個很大的問題。這些問題,對於美國人民的就診和治療,都造成了極大的阻礙。

  • 美國醫療是奢侈品?

美國的醫療費用之高,早就是三尺之冰。2018年底,韓國遊客帶著一個嬰兒在美國舊金山的醫院裡喝了一杯奶,然後睡了一覺;結果父母第二天就收到了一張收費18836美元的賬單!

新冠檢測費3600美元,美國要“放棄治療”?

其中包括,ER Fee(急診費):$3170,Trauma Activation Fee(創傷激活費):$15666。所謂的創傷激活費就是急診室消耗大量人力物力,召集專業醫療團隊來搶救一名危重患者。醫保機構規定患者就診超過30分鐘,醫院才可以收“創傷激活費”。

美國看病貴的話題,早就不是新聞,但始終是輿論熱點。看病花費天價屢見不鮮,五花八門的“隱藏費用”防不勝防。只要去了醫院,基本上是每次呼吸都要錢。如果有保險,保險能負擔一部分,但是剩餘部分仍然是一筆高昂費用,讓你知道什麼叫“病不起”。

除了看病貴,看病慢也是的難題。使用醫保看病除除非緊急情況,正常門診需要預約,等待幾個月是家常便飯。

在美國,得病了,你只能多喝熱水。

沒得病,你就多運動,身體倍兒棒,不用去醫院,一套房子的錢就有了,心裡偷著樂吧。

新冠檢測費3600美元,美國要“放棄治療”?

2018年7月,美國馬薩諸塞州一名女子腿被卡在地鐵列車與站臺之間的縫隙中,她的第一反應竟是哭著懇求周圍路人不要叫救護車,因為叫救護車需要3000美元,她付不起。


美國醫療費用之高昂在全球排名第一,2018年人均醫療費用支出為10586美元,是OECD國家的2.7倍,而中國僅為592美元,僅僅是美國的零頭。

新冠檢測費3600美元,美國要“放棄治療”?


“看病貴不貴,關鍵看保費”的口號在美國深入人心,實現全民醫保是所有人的夙願,美國政府也立志打起醫改保衛戰。當年奧巴馬競選之時,就是打著“讓人人都能享受醫療保險”的旗號才得以過關斬將,順利登頂。

2014年1月,經過漫長的拉鋸戰,“奧巴馬醫改 Obamacare”法案終於正式生效,也就是《平價醫療法案》(ACA)。部分重點內容如下:

1、強制公司為員工購買醫保:50人以上的公司,僱主必須為員工提供醫療保險,否則面臨高昂的罰金;25人以下規模的小公司,若願意為員工提供醫保,將會得到一定的稅收優惠以作獎勵;

2、強制個人購買醫保:不加入醫保的個人,將按照前一年收入的1%的標準被處罰。年收入低於貧困線400%的個人或家庭在購買醫保時可以獲得政府提供的補貼;

3、擴大醫療補助計劃(Medicaid)範圍:以前的醫療補助計劃只覆蓋到貧困線以下,現在貧困線138%以下的群體都被納入醫保補助的範圍;

這個法案看起來很美,但是有一個最大的問題,就是錢,差錢。

美國的醫療保障系統是市場保障為主,政府保障為輔,奧巴馬醫改為了提高醫保覆蓋率,強行推進擴容,還不允許價格歧視,那麼擴容後的缺口資金怎麼解決?美國財政常年赤字,居高不下,這時候的醫保擴容對財政來說無疑是雪上加霜,藥廠、醫療機構、保險公司又不可能承擔這些成本。

所以這個法案最後誰買單?有錢人不需要,沒錢人買不起,所以強勢的保險公司、藥企、醫療機構順利地將成本轉移給了社會的中堅力量(中產階級)。


奧巴馬欠下的帳,特朗普該怎麼還?

特朗普給出了答案,就是新官不理舊賬。2017年1月20日,特朗普上任第一天,他簽署的第一道行政命令就是凍結奧巴馬醫改計劃,要求各聯邦政府提供法律允許範圍內更加靈活的醫保法案。

特朗普上臺後,也大力推動醫改,但是實際上收效甚微。2018年5月,特朗普推出了《美國病人優先計劃》,旨在降低藥價,減少患者自付費用。

2019年11月15日,美國總統特朗普簽署行政令強制要求美國醫院披露與保險公司私下協商價格,公開價目表,旨在“提高美國醫療價格透明度和質量競爭透明度,把病人放在首位。”該行政令對醫院要求2021年1月1日起生效,對保險公司的生效日期尚未披露。


從邏輯上看,這項新規進一步提升機構價格的透明度和患者的自主權,有助於防止患者在不知情的情況下收到鉅額費用單,同時迫使醫院公佈價格,患者更容易貨比三家,找到最優惠的價格。

成效如何,擺在眼前的是新冠的考驗,積重難返的美國醫療體系,不知道會不會“放棄治療”?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