疫情後,告訴孩子,一定要遠離這3類人

“擇友乃人生第一要義。一生之成敗,皆關乎朋友賢否,不可不慎也。”

01

沒有感恩之心的人

“一顆爛蘋果,弄壞一筐蘋果。”

生活中總是有這種“爛蘋果”,他們負能量爆棚,垃圾情緒一大堆,但就是沒有感恩之心。

他們愛抱怨,總是覺得別人做的太少,做的不好,似乎什麼都能找到缺點,總是覺得別人的付出是理所應該,別人做的再多也還是虧欠自己。

疫情期間,一名在武漢方艙醫院隔離的患者,對醫院所提供的四菜一湯的伙食很不滿意,

於是便質問工作人員:“為什麼沒有基圍蝦?為什麼沒有火神山重病患者的伙食好?”甚至還人抱怨,“為什麼不是一個病人配一個護士?”

疫情後,告訴孩子,一定要遠離這3類人

這樣得寸進尺的要求,實在是令人氣憤。

在全民戰“役”的關鍵階段,國家為了保障每一個人都能得到及時的救治,破釜沉舟,動員全社會的力量迅速建造了眾多方艙醫院,所有的治療全部實行免費,實行財政兜底,不用老百姓花一分錢。

要知道,治癒新型肺炎患者的費用,至少在1萬元左右。重症患者的費用,更是高達40萬元。就這樣,竟然還有人對救助不滿,對飯菜不滿意。

你可知,當你對飯菜不滿意、對服務挑三揀四的時候,每一個奮戰在一線的醫護人員,仍在為拯救每一個生命,不顧危險不辭辛勞,夜以繼日、全力奮戰……

他們無視這些,一邊理所應當的享受著,一邊還對日常護理提出超規格要求。這種不懂感恩、只求索取的行為,實在讓人憤慨。

英國著名哲學家洛克說:“感恩是精神上的一種寶藏”。有感恩之心的人,能夠感受到生活的善意,所見所聞皆會充滿陽光。時刻保持對自己的所得所獲持有感恩之心,你的心靈將更加豐盈,收穫將更多。

而失去了感恩之心,心中只有自己,他們感受不到善意與溫暖,又怎會將愛與陽光回報給別人?

告訴孩子,在人生的道路上,遠離那些沒有感恩之心的人。

不懂感恩的人,再優秀也難信賴。

疫情後,告訴孩子,一定要遠離這3類人

02

沒有責任感的人

前幾天看到一個視頻,一個女孩從國外回國,被安排在指定地點進行隔離。但她卻因回家心切,竟然跳窗逃跑。幸好最後被防疫人員發現併成功阻攔,這才得以按照規定進行隔離。

其實說實話,看到這個視頻,我挺無語的。

別人為了防疫抗疫,兢兢業業、盡職盡責之時,有人卻不遵守規定、一味的我行我素。雖然回家心切,但究竟有沒有考慮過逃脫隔離的後果。

如果一旦攜帶病菌,逃離回家,受害的不僅的是她自己,還有父母以及多少周圍身邊的人,更有可能讓我們好不容易付出巨大努力才取得的戰疫成果面臨巨大挑戰,帶來不可估量的損失。

疫情後,告訴孩子,一定要遠離這3類人

一個人生活在這個世界上,就必須承擔起屬於自己的責任。隔離是對自己負責,更是對家人、對社會的負責。

比爾蓋茨曾說:“人可以不偉大,但不可以沒有責任感”。責任感,是人生的立身之本。

那些無視其他人的生命安全與健康,違反法規規定,不僅觸及道德底線,更是責任感的缺失!

告訴孩子,在人生的道路上,遠離那些沒有責任感的人。

只有能負起責任,才能知曉做人的根本。

03

見不得別人好的人

有一種惡,叫“見不得別人好”。別人過的好了,他抓心撓肺的難受,甚至惡言相向。別人過得越慘,他反而越舒服。

前幾天有一個視頻在網上瘋傳,是多年前某媒體採訪鍾南山院士的視頻。

在這個視頻裡,除了介紹鍾南山院士日常的工作、科研、生活外,還採訪到了鍾南山院士的兒子鍾幃德,聽他講述他眼中的父親是什麼樣子的。

疫情後,告訴孩子,一定要遠離這3類人

就是這樣一個普通平常的視頻,卻被有些人惡揣測。

“為什麼視頻中鍾幃德竟然帶著愛馬仕的皮帶”“鍾老的兒子不樸素呀”“愛馬仕的皮帶好扎眼”……還有人竟然評論到:“你是鍾南山的兒子,憑什麼用愛馬仕”

一時間,用愛馬仕的皮帶竟上升到道德層面。似乎用愛馬仕,便是有損鍾南山院士的顏面;用愛馬仕,就是張揚無比,奢侈無度的表現。

但實際上,鍾幃德先生遠遠配的上用愛馬仕。他是廣州市第一人民醫院教授、主任醫師、博士生導師。是國家級百千萬人才,享受國務院特殊津貼,曾獲得中國泌尿外科最高榮譽“吳階平泌尿外科獎”……

多年辛苦科研,多項榮譽傍身,讚譽榮光下卻被質疑憑什麼用奢侈品。

要知道,選用哪個產品,是個人喜好。而強行將這些選擇賦予某些特定的含義,給人“戴帽子”、“貼標籤”,甚至進行人生攻擊,就是人性的霸權。

告訴孩子,在人生的道路上,遠離那些見不得別人好的人。

懂得為別人喝彩,每個人好了,自己也能變得更好!

疫情後,告訴孩子,一定要遠離這3類人

04

交友,就是交德行

孟子曾經說過:“友也者,友其德也。”這句話說的是:交朋友,就是和他的德行交朋友。

而好的德行,在日常交往中,從三個方面查看出來。

一. 品心

著名作家雨果說:“善良的心,就是太陽”。

一個人可以不優秀,可以沒有美貌,但一定要有一顆向善的心。心裡善良,情操也會高尚,胸懷也會更寬闊。

跟善良的人親近,與善良的人做朋友,你付出一份真心,亦會收穫一份真誠。

二. 辨言

蔡康永曾經說過:“你說什麼樣的話,你就是什麼樣的人”。

一個人說的話,就是他自帶的標籤,清清楚楚的寫著他的素養與氣質。

總是說著垂頭喪氣的話的人,可能和樂觀堅強就有些距離。對自己親近的人也惡語相向的人,又怎麼能對朋友和善尊重?總是背後說別人閒言碎語的人,又有多少能做到待有忠誠,做你的真朋友呢?

以言辨人,能幫你找到那個適合自己的真朋友。

三. 察行

俗話說的好,態度決定一切,行為反映人生。心理學認為,行為是外因通過內心而作用的結果。

很多人可能善於偽裝言語,但長期以來一以貫之的行為卻無法撒謊。一個人的所作所為,最能反映他的本質。

當面一套,背後一套的人,多少人品都會有問題。一言不合,就動手暴力相向的人,也絕不是一個冷靜有耐心的人。通過行為來觀察一個人,是最客觀最準確的方式。


疫情後,告訴孩子,一定要遠離這3類人

05

結語

疫情之下,人生之上,每個人都會遇到很多人。有的人需要我們真誠相待,有的人卻要需要我們趕緊遠離。

告訴孩子,成長路上,遠離那些人性醜惡的人,找到那些值得他們真誠以待的人。

千帆過盡,友誼終將長存。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