懷念隴縣的社火

懷念隴縣的社火

由於疫情緣故,居家隔離,每天的生活就是吃飯—玩手機—睡覺,偶爾做做其他的瑣碎工作,只知道公曆是幾號了,農曆好像突然不知道了,從早晨七八點的樣子,聽著窗外突然想起稀稀拉拉的鞭炮聲,細算起來,已經正月十五了,看著窗外,突然想起往年的今天。

懷念隴縣的社火


自己是個農村人,初中畢業以前,由於經濟不發達,家裡距縣城有十五公里,進縣城的機會很少,只記得有幾回的樣子,關於過年放炮都不怎麼記得,過年的時候最大的樂趣就是看村裡耍社火,從正月初一開始,村裡人就耍起來,初一初二是先熱身,敲鑼鼓,滿村的人圍在一起,邊說邊笑敲的震耳欲聾,到了處三各村的社火就耍起來了,當時的經濟緣故,主要是馬社火,步社火,馬社火主要在白天各家各戶的轉,圖個吉利吉祥,特別是裝扮關公的人,特別紅火,到了那一家,如果有小孩子,要讓關公抱一下,老人說來年吉利仗義,不生病。步社火主要是晚上耍,七八個角色,敲鑼打鼓打著火把,挨家挨戶轉,主要是在屋裡轉一圈,主人要給社火對於給點點心或者其他的小禮盒,跟社火的半打小夥趁主人不注意,偷拿一兩盒禮盒也是常有的,主人看到了也是邊笑邊罵,當然也不是真罵。到了十五全縣的社火對於都要進城遊演,各村碼足了勁,社火也比平時更好一點,鑼鼓隊人數也挺多的的,由於縣上還要評比,隊伍眾多,難免出現推推搡搡或者打架,不過都不是真打,過去了這就過去了,都不記仇。

懷念隴縣的社火

到了九十年代後,由於經濟發展,各村的社火麼有以前多了,耍的時間也沒有那麼長,各村都把主要精力放在正月十五進縣城遊演上,各村的社火內容也不在拘泥於神話傳說,歷史典故,逐漸拓展到改革開放的政策宣傳,當年的取得的經濟成果,內容更加豐富,形式更加多樣,因此隴縣的社火規模越來越大,影響越來越遠,全國各地甚至外國友人都到隴縣來觀看,一起參與這黃土地上的狂歡,這一直成為隴縣的一張文化名片。

懷念隴縣的社火

今年,年前縣上也做了安排,有的村上年前就開始謀劃今年的社火怎麼耍,但由於1月23日武漢爆發新冠狀病毒,武漢封城,全國蔓延,一切都停了。

想念隴縣的社火,更期盼著疫情早

懷念隴縣的社火

日結束,願我們春桃花開的日子裡相聚,到那時我們再一起騎馬馳騁!中華大地必將更加生機勃勃!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