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贏家》的大贏家真的是大贏家嗎?


《大贏家》的大贏家真的是大贏家嗎?

上週看了電影《大贏家》,大鵬飾演的嚴謹是退伍老兵,人如其名,工作嚴謹,但被領導責罵不夠靈活,被同事嫌棄不通人情。就這樣一個上升無門處境堪憂的邊緣人,獲得了一次合法搶劫銀行的機會——公安和銀行聯合演習。

嚴謹計劃周詳,演習中也貫徹了他一絲不苟的精神,還一次次拆解了警察的計劃和包圍,成功撐到了演習結束。銀行職員嚴謹靠嚴謹的態度,使得搶劫成功,導致銀行和警察的聯合演習失敗,他的堅持和認真讓同事們對他刮目相看,並贏得了警察的尊敬,儼然是個大贏家。

《大贏家》的大贏家真的是大贏家嗎?

可是現實職場中像嚴謹一樣的人呢?他們就像電影開頭那樣,工作一板一眼絕不“靈活變通”,於是會讓領導抓狂、同事吐血。沒有人理解他們,他們孤獨地堅持著自我。但有些崗位卻非常需要這樣的人去把關,比如古代的言官,行業的測試人員。他們被委以重任,卻又不會被重用,看似矛盾,其實大有文章。

三種思維模式

我們先來看人類的三種思維模式:腳本化思維、分析性思維和彈性思維。

一、 腳本化思維:預設程序

騎自行車的時候經常會想不起來自己是如何騎了這麼遠的路,開車也會有不知道怎麼就開了好遠的時候,我們稱這種無意識的駕駛行為叫肌肉記憶,雖然我們沒有全神貫注,但肌肉已經有了記憶會自主駕駛。其實肌肉哪裡來的記憶,還不是大腦發出的指令。這種指令是已經存儲在大腦裡的代碼,按照程序執行,省去了我們很多精力。

就像李少紅導演談楊冪演戲:她從小就在攝製組,對演戲太習以為常了,她自己都下意識地程序化表演,快樂就是哈哈哈,痛苦就是哇哇哇,她不過腦子,以至於她最後想過腦子的時候,她不知道怎麼過。

楊冪程序化表演是節省了精力,卻也缺少了推敲的鮮活。就如線蟲找不到吃的就會把鼻涕蟲當交通工具——鑽進鼻涕蟲的內臟,等著隔天和糞便一起排在一個新的地方。上車下車,這就是線蟲的反應,不用思考,一切都有預設的腳本。

腳本是計算機用語,就是一條條的文字命令,在需要執行的時候執行。後來也用在電視節目上,每個環節甚至每句話都會被設計,照著程序演出。

腳本化思維在生活中很常見,比如你要去一個陌生的地方,如果有人帶路,你極可能不記路,無意識地跟著別人七拐八拐;比如你的老闆給你佈置了任務,但他又羅列了詳細的步驟,你就很難不跟著他的節奏和框架走,他錨定了你,你不再發散自己的思維。

這種腳本化思維無法適應突變的環境,就像無意識駕駛中你來不及處理緊急路況,往往會導致車毀人亡。

二、分析性思維:邏輯推理

相比腳本化思維,進階版的就是分析性思維,又叫邏輯思維,基於事實和理論推理而成,一環扣一環。邏輯思維有助於完成稍有難度的工作。比如山上有塊鋒利的石頭,動物們路過手會被劃破,腳本化思維的動物們會本能地繞開走,而具有邏輯性思維的原始人類則會拿它做石斧。

再舉個《安家》的例子。編劇六六說房似錦這個角色有原型,她就是照著原型去寫故事,結果孫儷問她為什麼這個女孩是這樣的行為方式時,六六被問住了。因為編劇只是照著模子寫,但演員卻為角色找行為依據,比編劇多想了一層,多想的這一層就是邏輯思維,更讓角色更經得住推敲。

邏輯思維的應用極為廣泛,在我們無數的考試考核中已經驗證過,不贅述。

三、彈性思維:跳出框架

比邏輯思維更高階的就是彈性思維。所謂彈性思維就是右腦採集了暫時沒被用到的信息,但左腦有一天突然觸類旁通,於是電光火石,神來一筆。靈感創作、奇思妙想、發明創造,都屬於彈性思維。

彈性思維跳出了傳統的框架,從全新的視角出發,出奇制勝。

比如汽車發明之前,人們只能想到馬車和更快的馬車,而達芬奇想著要是有自動駕駛的車子載他遠遊多好,而此時鐘樓傳來清脆的鐘聲,喚醒了神遊的達芬奇,他想也許可以試著用鐘的發條來給車子以動力,於是世界上第一張發條動力車的設計圖誕生了。

哐噹一聲,一個新的想法蹦了出來,或者一個難題突然就有了解決方案,但想法和方案絕對不是憑空產生,而是由“思考”刺激得到。比如化學元素週期,有人說是門捷列夫在睡夢中發現的,有人說是他連續玩了三天的元素“撲克牌”發現的。不管怎樣,這都是念念不忘所得,十年磨一表。

《大贏家》的大贏家真的是大贏家嗎?

《大贏家》角色的思維模式

人類的三種思維介紹完了,我們再回頭看《大贏家》。主角嚴謹做事按部就班,他是有考慮風險的,所以不會為了業績隨便籤合同。在扮演劫匪時,嚴謹的邏輯推理彰顯,從A到B再到C,環環相扣,一切盡在掌握。而他的同事們卻久久不能入戲,一直處在腳本化思維,說的話做的事都是本能反應,不假思索。演習的警察也是潦草應付,估計一樣沒過腦子。

於是,邏輯思維完敗腳本化思維。

但如果警察的最高指揮官不說演習晚上9點半結束,估計嚴謹也不知道該如何收場。

再來說田雨老師扮演的銀行領導。罵人的領導是自己無能,要麼是領導安排的人不適合崗位,要麼是領導要求的事情不合理,不管是哪種不妥,都是那個領導自己的問題。

我也有比較保守的同事,他們一般在測試或認證部門,尤其以品質保證單位居多。工作屬性要求他們嚴謹,他們也按照規章制度辦事,如果你要越過規章,那麼請訴諸理由,並找好承擔風險的責任人。這就是規則之外的規則。

他們的領導不會苛責他們,因為把什麼樣的人安排在什麼樣的崗位,預計會發生什麼樣的事情,這是管理的一部分。

那麼,嚴謹這思維固化嗎?不,他有自己的邏輯推理和意見,善於縱向挖掘,有一說一,恪守本分,這是優點,但缺點就是不能橫向看問題,看不到別人的難處,也就無從向別人提供有效的專業意見,不能一起面對並解決問題。

嚴謹的領導是橫向思維,更有大局觀,顧慮到的東西顯然比嚴謹全面,因為他想到了演習以外的事情。

橫向思維和縱向思維可以合作,但嚴謹一定不是做決策的那個,因為擅長分析性思維的人還要培養自己的彈性思維,否則註定被有彈性思維的人所領導。

《大贏家》的大贏家真的是大贏家嗎?

如何培養彈性思維

擁有分析性思維的人是優秀的,而擁有彈性思維的人是傑出。比如當年打敗柯潔的阿爾法狗,似乎是科技戰勝了人類,但其實並沒有。我只能說,阿爾法狗邏輯思維能力很強,運算學習能力很強,但它的活動是基於算法,不能進行彈性思維,所以人工暫時依然是服務於人類的。

擺脫腳本化思維,可以靠迴歸“正念”,專注當下,一旦意識到你正在做什麼,你就可以用分析性思維來思考。比如人們很容易被有憤怒情緒的文章裹挾,而如果你能冷靜思考,你就不會受制於人。

但培養邏輯思維不容易,而培養彈性思維更難。如果你是某個領域的專家,你成熟的思維體系或能有效解決專業難題,但你深厚的專業知識可能恰恰成了你創新路上的絆腳石,你的專業環境塑造了你卻也禁錮了你。

如果邏輯思維是用來解決問題的,那但彈性思維就是來解決新問題的。彈性思維是跳躍的,它是對信息的重新整合,但別出心裁。我有什麼好主意來培養我們的彈性思維能力嗎?沒有。但我有一條笨路,那就是多蒐集信息、多思考,然後守株待兔,等那一道光。

《大贏家》的大贏家真的是大贏家嗎?

光是思考就能得到彈性思維嗎?對不思考的人來說是,對常思考的人則相反。我有位同事忙碌了半年,無論如何都要休息一陣。因為人在忙的時候處理問題全靠大腦的機械反應,也許高效,但不是最優。

為什麼硅谷的科技公司很提倡辦公室休閒,谷歌的工程師動不動就要禪修?因為他們在讓大腦休息,而人在休息的時候才會任由意識遊蕩,之前採集的信息就像無序的分子一樣,偶然間就組合成了一個新的東西。

休息不一定是一個長的假期,有時候抽菸或喝酒也能讓人鬆弛下來。像日本作家太宰治酒後創作高亢,而王羲之酒醉則留下了《蘭亭序》。

能有假期固然很好,沒有假期也儘量放空自己。放下無時無刻不在刷的手機,停止向大腦輸入那些根本不需要的諮詢,讓眼睛、耳朵、嘴巴都停下來,什麼都不想,什麼都不做,短暫休息。

因為彈性思維不是天才們獨有的,也不是創造者的專利,它會幾乎造訪我們每一個人,雖然造訪的頻率不同,但我們每個人都喜歡那種醍醐灌頂的感覺,不是嗎?就像是歷劫飛昇,破繭成蝶。

不過最關鍵的是,我們知道了腳本化、分析性、彈性這三種思維模式,這樣我才能更好地思考,以適應這個日新月異的新環境。

《大贏家》的大贏家真的是大贏家嗎?

本文參考書目:《彈性》,作者[美]列納德·蒙洛迪諾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