身為父母的你需用心觀看,能看懂受益的將是兩代人!

前言:

大鵬在《大贏家》中飾演了雙重角色“劫匪”與“嚴謹”。通過這兩個角色,他再一次向觀眾證實了自己的演技,與此同時《大贏家》也通過“劫匪”與“嚴謹”的內心活動與現實遭遇成功的向觀眾傳遞了作品的價值與理念。

如果通過這部喜劇讓觀眾看到的不止是歡笑,那它在某種意義上就可以被定義為一部成功的作品,因為但凡用心觀看的人都能在影片中某個人身上看到自己的身影,或者通過影片對自己目前的處境有所思考。

內容簡介:

《大贏家》是由執導過《來電狂響》的於淼導演,大鵬、柳巖、代樂樂、張子賢、田雨和孟鶴堂傾力演出的一部喜劇電影。講了銀行職員嚴謹(大鵬飾),在一次演習中陰差陽錯被分派扮演劫匪,人如其名的他將嚴謹的特質發揮到極點,使得大家都心知肚明的走過場,變成了真刀實槍的演習。影片雖然披上了喜劇的外衣,但它卻具有深遠的教育意義。

《大贏家》|身為父母的你需用心觀看,能看懂受益的將是兩代人!

“劫匪”的“遺言”帶給我們的啟示:

嚴謹通過扮演的“劫匪”向大家傳遞了一份“遺言”,而這份“遺言”卻可以被稱為觀眾“解壓劑”,因為它說出了大家的心聲:沒有誰的生活是一帆風順的,我們原來都在帶著疲憊的心前行。

以下這段話可能會成為我的遺言,也許你們也會很好奇,我是怎樣成為一個窮兇極惡的劫匪的,其實我所經歷的事情,很多人都在經歷著,被家人冷落,被領導誤會,被同事排擠,無論自己怎樣努力,生活都不會有起色,於是我開始不滿,抱怨,想要不勞而獲,可能有的人不敢去搶銀行,但是在這樣的時候,他選擇了去做其它錯誤的事情,希望現在的我,可以成為你們的前車之鑑,當你發現自己的慾望,超過了自己的努力和能力的時候,我想提醒你,千萬不要踏上歧途,因為一旦邁出那一步,就永遠不能回頭了。——嚴瑾


《大贏家》|身為父母的你需用心觀看,能看懂受益的將是兩代人!

啟示一:“劫匪”通過他的“遺言”向我們揭示了最容易使人踏入歧途的三個原因:

1、壓力與壞情緒沒有正確的消化渠道。

在生活中會每個人都會遇到令我們感到沮喪的事,比如:家人的冷漠、同事的排擠、領導的誤會;在為目標而奮鬥的路上每個人都會遇到無助於茫然的時刻,比如:自己即使努力也改變不了糟糕的局面、自己曾秉承的人生信條使自己到處碰壁。如果這種沮喪與無助產生的壓力積攢的過多,得不到正確的排解,超出自己的承受能力,它將會成為我們誤入歧途的導火索。

2、心中的價值觀崩塌:

我們從小接受的教育就告訴我們:“只要功夫深,鐵杵磨成針”,“少壯不努力,老大徒傷悲”“功夫不負有心人”………。

可是,現實就像一盆冷水,澆醒了我們這群信以為真的人。我們開始發現:我們被這些信奉的人生信條弄的傷痕累累,終於發現努力與結果其實並無多大關係。

3、情感的輸出與輸入失衡:自對待外界以誠相待,卻感受不到自我之外的善良與溫存。

最後踏入歧途的人,多是丟了最後一根救命稻草,他們沒有可以依靠的人或力量,沒有一個地方可以給自己惡念一個緩衝,所謂“一念成魔,一念成佛”,終究在最後那一刻,他們迷失了自我。

《大贏家》|身為父母的你需用心觀看,能看懂受益的將是兩代人!

父母必讀:

1.父母需要正確認識不良情緒與過大壓力的破壞力,努力尋求適合自己家庭的處理之道。

在孩子成長過程中,父母需要明白正確處理自己的情緒與壓力的重要性,並學會如何有效安撫孩子的情緒。要學習親子溝通技巧與方法,在處理孩子問題行為時懂得共情,嘗試理解孩子。儘量在自己還未成熟的時候,幫助他找到壓力排解的最佳方式。

2.父母在陪伴孩子的過程中,要注重孩子品質的培養。

在孩子成長過程中,註定會面臨我們教授的價值觀與現實相沖突的時刻,所以在教授孩子理念的同時也注重孩子品質的培養,抗壓能力,抗挫折能力,註定是成長路上不可缺少的一部分。

3.父母需要知道,孩子要在充滿愛的環境中成長,愛的滋養能幫助他們緩解外界帶給他們的壓力與受挫感!

啟示二:“劫匪”告誡我們,要正確理解努力、能力與慾望的關係。

我們需要學會將慾望合理化,合理的慾望是通過努力可以實現的目標,而不合理的慾望將會是罪惡之源!

凡事都要腳踏實地去作,不馳於空想,不騖於虛聲,而惟以求真的態度作踏實的工夫。以此態度求學,則真理可明,以此態度作事,則功業可就。—— 李大釗

合理的慾望即可行性目標,是需要以自己的現有能力為基礎制定出來的。沒有“求真”態度的目標就是好高騖遠,在一個人追求不切實際的目標途中,行為會被慾望驅使,從而失去個人主動權,最終迷失自我,踏入歧途。

《大贏家》|身為父母的你需用心觀看,能看懂受益的將是兩代人!

父母必讀:

我們在給自己設置目標的時候,要以孩子的現有水平能力為基礎,學會將理想分步驟、有計劃的執行。不能追求一蹴而就,一步到位,因為欲速則不達。

前蘇聯教育家維果茨基在他的兒童教育發展觀中提出了“最近發展區”的理論。他指出:教學應著眼於學生的最近發展區,為學生提供帶有難度的內容,調動學生的積極性,發揮其潛能,超越其最近發展區而達到下一發展階段的水平,然後在此基礎上進行下一個發展區的發展。

最近發展區:孩子的現有水平與可能的發展水平之間的差異,也就是孩子通過教學所獲得的潛力。


《大贏家》|身為父母的你需用心觀看,能看懂受益的將是兩代人!

所以,父母在看待孩子成長問題時,不能侷限於眼前,不能拔苗助長,學會遵循孩子成長規律,孩子成長需要時間,不能期待立竿見影!

“劫匪”獲勝,帶給我們的啟示:

影片中,嚴謹飾演的“劫匪”在整個演習過程中的心理成長路徑:堅持自我—為他人妥協—接受自我調整。嚴謹秉承著“堅持自我,認真對待”的原則,在與警方的博弈中(演習)成為了真正的贏家,但我們需要看到的是:他所秉承的人生信條並不是他能勝利的真正原因。

在整個演習的過程中,嚴謹對待演習的態度是有所變化的:從最初的堅持到被逼無奈的妥協,再到最後學會調整使自己懂得“剛柔並濟”。這個態度變化的過程是與內心變化同步的,代表的是他的自我成長。相信這也是影片最後設定他不再拒絕原則之外的情,終於能成功逃跑的真正意義。

一、能堅持自我原則的人,自帶氣場,它強大的作用力可以影響身邊的人。

《大贏家》|身為父母的你需用心觀看,能看懂受益的將是兩代人!

家人的支持、妹妹(克服心理障礙)的吶喊,成就了影片的第一次轉折:參與演習的其他人員從敷衍到認真。

看到此處,我們不禁思考:為何眾人要改變自己對待嚴謹、對待演習的態度,這種轉折點的設置是否過於敷衍?在現實生活中,這類人真的會因為別人而改變自己的態度與行為嗎?

2018年徐崢主演的電影《我不是藥神》,是根據轟動全國的陸勇案真實改編的一部現實題材的電影。在整部影片中,程勇從最初的自私商販,轉變為一心為病患者著想的“勇者”,當他決定自己要冒著危險為病人謀藥時,心中的信念與原則已經足夠紮實。

因此我們看到影片中的每個人都在受他的影響,在與他相處的環境中經歷了蛻變,無論是為他出車禍身亡的小黃毛、處理案件的警察,還是他被捕時那條街上為他送行的人。在現實中,我們也瞭解到,在“陸勇案”中,百姓為陸勇上書請願,讓我們見證了真正的法外有情。

《大贏家》|身為父母的你需用心觀看,能看懂受益的將是兩代人!

二、現實的殘酷決定了原則是具有多元化屬性的,然而“正確的原則“”才是人應該認可和迴歸的方向。

為了生活,每個人都有著自己的迫不得已:為了維護與上司的關係、與家人的關係、與同事的關係、與朋友的關係我們有時不得不丟棄原來的自我。然而,如果你秉承的原則是錯誤的,那它終究會在一個合適的環境得到合理的修繕,“正確”終究是人要認可和迴歸的方向。

三、當堅持的原則與現實產生衝突,我們該如何抉擇?

嚴謹在劇中為了大家的前途,終於放棄了自我堅持,他妥協的原因是遵從了“心中的善”。如果你在現實生活中,也像嚴謹一樣處於“正確”與“善念”相矛盾是階段,建議你可以選擇和他一樣的做法,可以看看你為了堅持原則所犧牲的事會不會讓自己揹負罪惡。如果原則的代價自己承受不起,可以選擇暫時妥協,這是自我調整,也是生存之道。

《大贏家》|身為父母的你需用心觀看,能看懂受益的將是兩代人!

影片有孩子敢說真話,有局長秉公辦事,不怕丟面子,它傳遞的是一種積極面對生活的理念,使觀眾看到了希望。然而在現實生活中,我們卻極有可能因此感到委屈與不公,被心中的“負能量”吞噬。這時的你需要牢記“劫匪”的那份“遺言”,要學會適時調整自己的心態,正確的面對自己,面對生活。

四、人總是要向前邁進的,我們要學會給自己的自我原則披上一層保護膜。

正確的原則不該被放棄,但是卻應該有一個最合適的方式存儲。我們可以給他披上柔軟的外衣,用這層外衣做緩衝帶,保護它不被外界過於強硬的稜角傷害。

當徐海嬌帶著嚴謹逃跑的那一刻,他清楚這個行為與自我原則有偏差,卻並未拒絕,這場演習“綁匪”取得最終勝利,這得益於嚴謹與自己的和解,得益於他的自我成長。他終於開始允許自我調整,他也終將學會“剛柔並濟”。

剛柔並濟不是圓滑,而是一種道家的處世哲學。意思是剛強的和柔和的互相補充,使恰到好處。


《大贏家》|身為父母的你需用心觀看,能看懂受益的將是兩代人!

貓咪媽媽說:這場演習“劫匪”的成功也成就了嚴謹的自我成長。堅持原則並非讓我們與“非自我”的人際關係中硬碰硬。“硬剛”並不叫認真,而是叫執拗,它註定會使執行者遍體鱗傷。

我們在面對生活的苦與難時,應學會多發現被遺漏的好,給自己多一點時間,多一點選擇的餘地,在不違背原則的基礎上,給情感一點融入的空間,“剛柔並濟”也許並沒有想象那樣難。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