緬懷逆行的英雄們,釋放許久的壓力#我眼中的春天##清明小長假#

#我眼中的春天##清明小長假#

清明節又叫踏青節,在仲春與暮春之交,也就是冬至後的第108天,是中國傳統節日之一,也是最重要的祭祀節日之一,是祭祖和掃墓的日子。經國務院批准,將清明節列入第一批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清明節俗豐富,歸納起來是兩大節令傳統:一是禮敬祖先,慎終追遠;二是踏青郊遊、親近自然。清明節兼具自然與人文兩大內涵,既是節氣又是節日,清明節不僅有祭掃、緬懷、追思的主題,也有踏青郊遊、愉悅身心的主題,“天人合一”傳統理念在清明節中得到了生動體現。經歷史發展,清明節融匯了寒食節與上巳節的習俗,雜糅了多地多種民俗為一體,具有極為豐富的文化內涵。在清明“倒春寒”天氣中,人體受到低溫刺激後,會出現血壓升高、加速血栓的形成,導致腦出血、高血壓發病率增高,應格外注意清明養生。

在古代,早有古人在這個節氣注意修養生息,在緬懷古人的時候,也給自己健康加碼。精神安靜下來,自然平靜許多。我們今天用詩和遠方來講講清明節吧。


緬懷逆行的英雄們,釋放許久的壓力#我眼中的春天##清明小長假#

杜牧《清明》

清明時節雨紛紛,路上行人慾斷魂。

借問酒家何處有,牧童遙指杏花村。

清明時節是一個尤為重要的養生節氣。中醫認為機體生長也在於春季。清明時節,氣候潮溼,容易使人產生疲倦嗜睡的感覺。因此清明時節要早睡早起,不要貪睡。以使陽氣更好地生髮。起得太晚,比如睡到7時甚至9時才起床,因此時胃經最旺,則會導致陽氣欲發而不能發,化為內火上擾心肺及腦,可引起人心躁、喉幹、頭昏、目濁等不適。早起後積極進行戶外活動和體育鍛煉,不僅能舒筋活絡、暢通氣血,還能暢達心胸、怡情養性、增強抗病能力。

韓翊《寒食》

春城無處不飛花,寒食東風御柳斜。

日暮漢宮傳蠟燭,輕煙散入五侯家。

清明時節雨紛紛,雖然天氣明顯回暖,但是仍然會有寒潮,而且雨水增多,溼氣加重,平時脾虛或痰溼體質、體弱的人群容易受寒或生溼,例如老人家,易出現關節疼痛等病症,脾虛或痰溼體質的人群容易出現腹脹,更要做好保暖防溼的保健,例如早晚天氣涼時增加外套,出門帶傘莫淋雨等。


緬懷逆行的英雄們,釋放許久的壓力#我眼中的春天##清明小長假#

吳惟信《蘇堤清明即事》

梨花風起正清明,遊子尋春半出城。

日暮笙歌收拾去,萬株楊柳屬流鶯。

清明自然界陽氣升發,養生重點在養陽,關鍵是要多“動”,切忌“靜”,不可閉門不出,更不可坐臥太久。不過需要注意的是,老人春練不要太早,應在太陽昇起後。另外,外出踏青,“動”宜適度。心臟病、高血壓、慢性支氣管炎等病人,不要逞強登山。中醫認為,只有春天最適合放風箏,因為春季天地的氣都往上走,這時候放風箏,順應了天地之氣,最有益於身心健康。

楊萬里《寒食上冢》

逕直夫何細!橋危可免扶?

遠山楓外淡,破屋麥邊孤。

宿草春風又,新阡去歲無。

梨花自寒食,進節只愁餘。

清明容易出現肝氣偏旺,精神調養上要保持心情舒暢開朗,切忌遇事著急,甚至動肝火,可以聽音樂、釣魚或春遊等豐富業餘生活,清明節是重要的祭祀節日,通過祭祖和掃墓活動來緬懷先人,寄託哀思。當看到親人的墓碑,許多人難免睹物思人,悲痛萬分。此時此景,每個人都會有這樣的感受。不過,悲傷過度對身體健康的影響是很嚴重的,尤其是患有高血壓、冠心病的人更應控制情緒,以防舊病復發。另外,春季又是多種精神疾病的高發期,再加上清明掃墓容易使人情緒低落、抑鬱,誘發精神疾病。因此,清明前後人們不要過於悲傷,要保持穩定的情緒和舒暢的心情,此外可選擇動作柔和,動中有靜的太極拳等鍛鍊方式;避免參加帶有競賽性的活動,以免情緒激動;避免做負重性活動,以免引起屏氣,而引起血壓升高。


緬懷逆行的英雄們,釋放許久的壓力#我眼中的春天##清明小長假#

張繼《閭門即事》

耕夫召募愛樓船,春草青青萬頃田。

試上吳門窺郡郭,清明幾處有新煙。

清明時節亦是多種慢性疾病易復發之時,如關節炎、哮喘、精神病等,因而有慢性病的人要忌食發物,所謂“發物”,從中醫角度上是指動風生痰、發毒助火助邪之品,如海魚、海蝦、海蟹、鹹菜、竹筍、毛筍、羊肉、公雞等。宜食物有粳米、芝麻、花生、赤小豆、糯米、鵪鶉、鵝肉、蚌肉、螺螄、雞蛋、韭菜、芫茜、萵筍、淮山、蘋果、橘、馬蹄、梨、桃、櫻桃等。養生的湯品宜紅蘿蔔竹蔗水、胡椒煲豬肚、川芎白芷燉魚頭、韭菜滾狗肚魚、鮮土茯苓煲豬展、鹹菜滾黃沙蜆、貓爪草煲豬瘦肉等。


緬懷逆行的英雄們,釋放許久的壓力#我眼中的春天##清明小長假#

程顥《郊行即事》

芳原綠野恣行時,春入遙山碧四圍。

興逐亂紅穿柳巷,困臨流水坐苔磯。

莫辭盞酒十分勸,只恐風花一片飛。

況是清明好天氣,不妨遊衍莫忘歸。

清明時節正是郊野踏春的時候,安靜的走在生機盎然的田間地頭,感受著大地的生髮。


緬懷逆行的英雄們,釋放許久的壓力#我眼中的春天##清明小長假#

黃馮延巳《鵲踏枝·清明》

六曲闌干偎碧樹,

楊柳風輕,展盡黃金縷。

誰把鈿箏移玉柱,穿簾海燕雙飛去。

滿眼遊絲兼落絮,

紅杏開時,一霎清明雨。

濃睡覺來鶯亂語,驚殘好夢無尋處。

疫情以來,大家都關在家裡70多天了,無論身體、心理都需要一個放鬆的時間,趁著好春光,做好防護,去踏青吧。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