到底有哪些假花梨假酸枝和假紫檀?實際上都不是紅木。


被稱為紅木界“大眾情人”的緬花(大果紫檀)近年來以其溫潤如玉的色澤和高性價比受到眾多紅木愛好者的寵愛。但在當前不規範的紅木傢俱市場中,難免有某些不良廠家以次充好,拿一些非紅木材質來充當緬花(大果紫檀)。因此消費者在選購時可要擦亮眼睛了。


到底有哪些假花梨假酸枝和假紫檀?實際上都不是紅木。


國標紅木大果紫檀為散孔材,半環孔材傾向明顯。心材橘紅、磚紅或紫紅色,常帶深色條紋,劃痕可見至明顯,木屑水浸出液淺黃褐色,熒光弱或無。管孔在生長輪內部者較大(但佔生長輪的比例較其他種小),常含黃色沉積物。軸向薄壁組織在肉眼下明顯,主為同心層式傍管帶狀、聚翼狀及細線狀(寬1-4細胞)。木纖維壁厚。木射線在放大鏡下可見;波痕在放大鏡下略明顯或明顯;射線組織同形單列。香氣濃郁,結構細,紋理交錯,氣幹密度0.80-0.86g/cm。


市場上冒充緬花(大果紫檀)的木種


非洲黃花梨


到底有哪些假花梨假酸枝和假紫檀?實際上都不是紅木。


非洲紫檀市場上俗稱“紅花梨”、“印度花梨”,消費者很容易理解為印度產的花梨木。


另外,不少人誤以為是非洲產的紫檀(檀香紫檀)。與其他花梨木外觀相似,不容易區分,其主要區別:香味微弱,心材新切面血紅色,質量輕(氣幹密度0.64-0.72 g/cm),軸向薄壁組織發達且弦向帶狀非常明顯,板面導管線粗長。


安哥拉紫檀


到底有哪些假花梨假酸枝和假紫檀?實際上都不是紅木。


安哥拉紫檀1997年進入廣東,市場上俗稱“高棉花梨”,消費者很容易理解為柬埔寨產的花梨木。與其它花梨木外觀非常相似,不容易區分,其主要區別:香味微弱、重量輕(氣幹密度0.51-0.72 g/cm)、有較多2-3列射線。


古夷蘇木


到底有哪些假花梨假酸枝和假紫檀?實際上都不是紅木。


隸屬於蘇木科古夷蘇木屬,市場上又叫“紅貴寶”、“巴花”、 “巴西花梨”,消費者很容易認為巴西產的花梨。與花梨木最簡易區別:無花梨木的特有香味。


緬茄


到底有哪些假花梨假酸枝和假紫檀?實際上都不是紅木。


隸屬於蘇木科緬茄屬,散孔材,單管孔及徑列復管孔。心材紅褐色,管孔含深色樹膠或沉積物;軸向薄壁組織翼狀、聚翼狀及輪界狀,木射線非疊生,單列射線甚少;多列射線寬2-3細胞,氣幹密度0.80-0.83g/cm,市場上又稱“波羅格”。


在東南亞一些國家如越南把該木種叫紅木,2005年以前在越南市場售價甚至比花梨木還高。與花梨木最簡易區別:無花梨木的特有香味。


甘巴豆


到底有哪些假花梨假酸枝和假紫檀?實際上都不是紅木。


隸屬於蘇木科甘巴豆屬,心材粉紅色或磚紅色,久則轉為橘紅褐色,具黃褐色條紋。散孔材,單管孔及徑列復管孔(2-3個)。軸向薄壁組織翼狀、聚翼狀及輪界狀(少)。木射線非疊生,單列射線較少,多列射線寬2-4細胞。射線組織異形Ⅲ型。氣幹密度0.85-0.93g/cm。


市場上又叫“馬來甘巴豆”、 “康帕斯”、 “南洋紅木”、“甘拔”、 “金不換”、 “門格里斯”等。


與花梨木最簡易區別:無花梨木的特有香味。


大甘巴豆


到底有哪些假花梨假酸枝和假紫檀?實際上都不是紅木。


隸屬於蘇木科甘巴豆屬,心材暗紅色轉至巧克力色;具粉紅色條紋。散孔材,心材管孔內含樹膠。軸向薄壁組織聚翼狀及帶狀,有時可見翼狀和輪界狀。木射線非疊生,單列射線較少,多列射線寬2-5細胞。射線組織同形單列及異形Ⅲ型。氣幹密度0.76-0.88g/cm。與花梨木最簡易區別:無花梨木的特有香味。


緬紅漆


到底有哪些假花梨假酸枝和假紫檀?實際上都不是紅木。


隸屬於漆樹科黑漆樹屬(罌粟屬),心材甚顯,淺紅變深紫色,有深色條紋,薄壁組織量多呈帶狀及環管束狀,射線組織同形單列,少數成對或兩列,大射線含有徑向樹膠道,密度與漆樹相近。


20世紀90年代兩廣進口的花梨木中經常發現有緬紅漆和後述的膠漆樹混在裡面。與花梨木最簡易區別:無花梨木的特有香味。


膠漆樹


到底有哪些假花梨假酸枝和假紫檀?實際上都不是紅木。


又稱任嘎漆、紅心漆、南洋漆,為漆樹科膠漆樹屬木材。散孔材。心材鮮紅色至深紅褐色,常具黑色條紋。無明顯氣味。肉眼下,管孔可見,主為單管孔,內含豐富浸填體;軸向薄壁組織環管束狀及離管帶狀,波痕未見,木射線非疊生,射線多為同形單列(稀對列或多列)。徑向樹膠道可見,氣幹密度為0.64-0.96g/cm。


市場上有人曾經叫膠漆樹為“尼泊爾紫檀”來冒充檀香紫檀,2007年底在廣西市場上曾炒每噸8萬元(實際價格每噸萬元左右),最後接手者大呼上當。這種木材也有人叫“小紅木”。與花梨木最簡易區別,無花梨木特有香味。


木莢豆


到底有哪些假花梨假酸枝和假紫檀?實際上都不是紅木。


隸屬於蝶形花科目莢豆屬,散孔材。心材紅褐色,在空氣中置一段時間後端面上黏潤油質感非常明顯。主為單管孔,少數2-3徑列復管孔,鏡下多呈橢圓形,常斜列,深色樹膠可見,軸向薄壁組織環管狀及輪界狀(少),波痕未見。木射線非疊生,射線組織同形單列及多列(2-3列),連接木射線常見。氣幹密度為1.05-1.23 g/cm。


市場上又叫“金車花梨”、“泰國紅花梨”、“緬甸花梨”、“賓茄都”等。與花梨木最簡易區別:無花梨木的特有香味。


 

到底有哪些假花梨假酸枝和假紫檀?實際上都不是紅木。


最近北方的一位木友聯繫我們,說他一個月前在當地的紅木展會上買了一張"非洲酸枝"書桌,商家告訴他:不是國標紅木,但百分百是酸枝。


雖然他在商家“百分百”的保證下買了,但總覺得有點不對勁,於是很疑惑的問我們:酸枝是什麼木頭?它和紅木是什麼關係?


這種困惑,絕大多數新木友都有。"隔行如隔山",即使在資訊如此發達的今天依然如此。


為了能讓新木友少走彎路,今天再對“酸枝”的概念梳理一下。


首先,在學術定義上,所謂的“紅木”,是《紅木》國標規定的29個木種

的心材;而"酸枝木"是"紅木"中的分類。


所以,根據《紅木》國家標準的學術定義,如果一種木頭不是紅木,就不可能是酸枝。


到底有哪些假花梨假酸枝和假紫檀?實際上都不是紅木。

《紅木》國標中分黑酸枝木和紅酸枝木兩類


再看“酸枝”這個名稱的歷史。


“酸枝”這一名稱最早的來源是【交趾黃檀】,也就是現在俗稱的大紅酸枝。


根據清宮檔案,交趾黃檀在乾隆年以後作為檀香紫檀(現在俗稱的小葉紫檀)的替代用材進入宮廷,這種木料最早被稱為“海梅木”,以它做成的傢俱被稱為“紅木傢俱”。


民國及之前,在江浙滬、京津冀等中北部地區,大多把交趾黃檀稱為“紅木”;而在廣東為代表的南方地區,

卻很少用“紅木”一名,而是叫“酸枝”,原因是交趾黃檀在鋸切的時候有明顯的酸香味。


隨著材質與交趾黃檀相近的巴釐黃檀、奧氏黃檀等黃檀屬木種被不斷引入國內,南方地區對"酸枝"也不斷細分:紅酸枝、紫酸枝、花酸枝、黑酸枝等等。直到2000年《紅木》國標出臺進行了明確的分類規範。(延伸:歷史上不同地區對紅木的習慣性分類)


小結:“酸枝”這個名稱,起源是交趾黃檀和它在鋸切時有酸香味,而隨著與大紅酸枝相似的黃檀屬新木種被不斷引進,人們陸續用“XX酸枝”來命名;而後在制定《紅木》國標時,經過篩選和歸類,成為黑酸枝和紅酸枝兩個類。


為什麼會有商家說的那種“不是紅木的"酸枝"”呢?


我們先梳理一下《紅木》國標中的“酸枝”,簡要標註一下學名俗稱。


黑酸枝木類7種:

刀狀黑黃檀(市場少見,俗稱老撾黑酸枝)

闊葉黃檀 (俗稱印尼黑酸枝)

盧氏黑黃檀(俗稱大葉紫檀)

東非黑黃檀(俗稱紫光檀)

巴西黑黃檀(罕見)

亞馬孫黃檀(罕見)

伯利茲黃檀(近兩年常見,俗稱大葉黃花梨,與長葉鵲腎俗稱重複)


紅酸枝木類7種:

巴里黃檀(俗稱花枝、紅酸枝、老撾酸枝)

賽州黃檀(小件偶見,傢俱罕見,國內沒有通用俗稱)

交趾黃檀(俗稱大紅酸枝、老撾大紅酸枝、老紅木)

絨毛黃檀(國內很多“絨毛”存疑較大,建議謹慎鑑別)

中美洲黃檀(罕見)

奧氏黃檀(俗稱白枝、白酸枝、緬甸酸枝)

微凹黃檀(國內沒有通用俗稱,有商家俗稱小葉紅酸枝)


然而,在紅木市場上,除了上面這些國標中的根正苗紅的“酸枝”之外,還有許多種以“XX酸枝”為俗稱的紅木替代用材。


並且,這些替代用材的“酸枝”銷量遠遠超過了紅木國標中的酸枝。常見的有以下7種:


非洲酸枝(又俗稱紅貴寶,學名可樂豆木)

柬埔寨黑酸枝(又俗稱高棉黑酸枝、東南亞黑胡桃,學名毛欖仁)

澳洲酸枝(相思木,學名Lance wood)

東非酸枝(又俗稱沉貴寶、二級黑檀,學名成對古夷蘇木)


南美白酸枝(學名闊變豆)

南美酸枝(學名鐵木豆)


非洲白酸枝(又俗稱虎斑檀,學名多小葉紅蘇木)


為什麼這些木頭會被俗稱為“酸枝”?


原因是“酸枝”的知名度高,而這些替代用材的紋理、色澤、密度等宏觀特徵與《紅木》中的酸枝木有相似之處。


俗稱為XX酸枝,借用與高知名度名稱相似的名稱,實現市場傳播和消費認知上的嫁接,這在市場上幾乎已是常規操作。實際上國內能“嫁接”名稱的行業幾乎全都如此--實木市場上有十幾種“XX胡桃”、“XX柚木”;文玩市場上的“XX菩提”兩隻手都數不過來...


在經營角度來說這些都可以理解,畢竟,名稱對消費者的認知和選購有直接而巨大的影響。


實木市場上“斑馬木”多年默默無聞,改成“烏金木”名滿天下,雖然木頭還是那個穩定性很差的木頭,但知名度和銷量暴漲。


國內著名的改名事件:蝌蚪啃蠟--可口可樂;巴依爾--寶馬;中甸縣--香格里拉縣... 雖然我們都認為“是什麼”很重要,但歷史經驗和市場現實卻告訴我們,“叫什麼”同樣重要。


國標“酸枝”與替代用材的“酸枝”有什麼區別?


在密度、紋理、色澤等宏觀特徵有相似之處,但在木射線和波痕這些微觀特徵方面並不一致。


同時,不僅《紅木》國標的兩類酸枝木均為黃檀屬木種,即使是傳統民間俗稱中“XX酸枝”也都是黃檀屬(國際名貴硬木最多的一個屬)木種,並且在鋸切時大多有酸香味,而現在被俗稱為"XX酸枝"的替代用材並非如此。


當然,並不是說這些替代用材就不好,其中有一些木種本身也是比較好的硬木,有它的木質特色,有它的性價比。但它確實不是紅木,也不是酸枝。


作為消費者來說,在紅木市場(包括實木),不管商家說的俗稱是什麼,都不能顧名思義,一字之差天壤之別。而應該先確認它的木種學名,再根據學名去了解它的優點和缺陷。---俗稱可以有很多個,既可能是約定成俗的,也可能是隨便取的,而學名是唯一的、不變的真身。


作為紅木廠家、商家,可以強調自己木頭的優點、優勢,甚至可以去和某種紅木做指標對比,但無論如何都該如實告訴消費者它的木種學名是什麼、是不是紅木、是不是酸枝。---不管是從消費者權益的法律法規,還是從道義上,都該如此。


 檀,很多人又叫它贊比亞血檀、贊比亞紫檀,因酷似小葉紫檀(檀香紫檀)而走紅於紅木市場。

  在2013年之前,小批量進入國內的血檀,不僅坑了許多消費者,也讓許多紅木廠老闆結結實實的栽到了坑裡。

到底有哪些假花梨假酸枝和假紫檀?實際上都不是紅木。

  把事鬧的最大的,是在北京辦紅木廠的東陽吳老闆。

  從12年到13年,吳老闆在福建木材商手中買了近1500萬的這種“小葉紫檀”,發現貨不對後,協商退貨,毫無懸念的被賣家嚴詞拒絕。

  於是吳老闆拿起了法律武器,做鑑定、拿證書、向北京昌平公安局報案,不僅把官司從莆田中院的一審打到了二審,還聲淚俱下的一直打到了福建省高院。

  經過吳老闆的不懈努力,最後,濃眉大眼的福建省高院判決:吳老闆敗訴,不能退貨...

到底有哪些假花梨假酸枝和假紫檀?實際上都不是紅木。

(最終,吳老闆開了個發佈會,自己把這事做了個了斷)

  既然書上說了,正義只會遲到,不會缺席,那我們還是聊這個木頭吧。


  13年年底,隨著血檀大規模進入國內市場,窗戶紙慢慢被捅開,血檀也從幕後走向前臺,從替身轉為正角,以真身出現在大眾視野中。


  不過,國內市場上的血檀本身也材質參差不齊:

  有的在管孔徑、密度方面達到了紅木國標的紫檀木標準(紫檀屬樹種;氣幹密度大於1.00 g/cm3;平均管孔弦向直徑不大於160μm),不警惕的話,老手也能被它騙成狗;

  有的管孔粗、油性差、密度低,拿去冒充小葉紫檀的話,分分鐘讓人打到撲街。

  並且不管是原木還是成品,在價格也相差很大,最高(北部料)與最低(坦桑料)之間甚至能相差十倍。

到底有哪些假花梨假酸枝和假紫檀?實際上都不是紅木。

  為什麼?這就要從這個樹種說起。

  現在市場上俗稱的血檀,學名染料紫檀,最早見於韋爾維茨的《安哥拉植物發生地理記錄》(1859年)。後來,另外一些植物學家陸續發現了變種:大葉類型(pterocarpusmacrophyllus)、巨果類型(pterocarpusholtzii)、降香類型(pterocarpuskaessneri)、金毛類型(pterocarpuschrysothrix)等等。

  二十世紀六十至七十年代,植物分類學家通過對比整理,

確認染料紫檀為這些品種的統一名稱,拉丁學名pterocarpustinctorius。主產地為剛果、坦桑尼亞、贊比亞、安哥拉等國家。

  所以,現在市場上的血檀(染料紫檀),本身就是由很多變種組成,材質存在明顯差異合情合理。


到底有哪些假花梨假酸枝和假紫檀?實際上都不是紅木。

  從產地和料質上來區分,現在國內市場上主要的血檀料有四種,如果按等級來分:

  第一種就是料質最好、價格不菲的贊比亞北部料是贊比亞血檀中精選出的精品,密度高,油性足,外觀上確實與小葉紫檀極其相似。


到底有哪些假花梨假酸枝和假紫檀?實際上都不是紅木。

(贊比亞血檀北部料,有商家稱為:小葉紫檀北部料、斯里蘭卡料)

  直到血檀冒充小葉紫檀的把戲已經大白於天下了,依然有一些木材商用它冒充小葉紫檀出售,改稱其為小葉紫檀北部料、斯里蘭卡料。


到底有哪些假花梨假酸枝和假紫檀?實際上都不是紅木。

(北部料)

  這種料都是在贊比亞產地精選出來的。色深、油大、密度高,在料質上確實可與小葉紫檀媲美,如果僅靠眼力看,分分鐘走眼。

  所以,打著“小葉紫檀北部料”的名頭也還是蒙了一些人。


到底有哪些假花梨假酸枝和假紫檀?實際上都不是紅木。

(北部料)

  在這裡再次給大家強調一次:

  1、小葉紫檀(檀香紫檀)產於印度南部安德拉邦東高止山脈南段的古德柏、蒂魯柏蒂、吉杜爾這幾個區域,印度北部根本就沒有檀香紫檀這個樹種生長。(以上結論既有學術資料記載,也實地到印度瞭解過,無需質疑)

  2、血檀與小葉紫檀無論多麼相似,但畢竟不是同一樹種,內含物不同,所以氣味是鑑加小葉紫檀與血檀最準確的方法。


  第二種是贊比亞料。

  產地贊比亞的血檀,最早是在2010年下半年進入國內市場,當時以帶皮料為主,由於徑級小,白皮厚,出材低,一度不被看好。直到一些廠商看出門道,用來冒充小葉紫檀才開始被重視。

到底有哪些假花梨假酸枝和假紫檀?實際上都不是紅木。

  贊比亞血檀料是13年、14年時國內市場上血檀料的主力,也是血檀中的最有影響力的代表,所以現在市場上才通常會不論產地,把血檀都統稱為贊比亞血檀贊比亞紫檀


到底有哪些假花梨假酸枝和假紫檀?實際上都不是紅木。

  油性密度普遍比較好,其中不乏精品,主要問題是

口徑普遍小,出材率不高,對廠家來說成本比較高。

  現在,一般用這種料做的廠家都會特意強調一下他用的是正宗贊比亞產的血檀料。


  第三種是剛果料

  剛果血檀料的油性和密度也都還不錯,其中也有些精品,但總體來說略次於贊比亞料。


到底有哪些假花梨假酸枝和假紫檀?實際上都不是紅木。

  與贊比亞料相比,剛果料口徑較大、條桿直,出材率要高一些,所以剛果的血檀料很受生產廠家的歡迎。


到底有哪些假花梨假酸枝和假紫檀?實際上都不是紅木。

  目前,剛果血檀料是市場上走量最多的一種。


  第四種就是坦桑尼亞的血檀料

  雖然在傢俱市場上少有人提及這種料,其實它被稱為“血檀”進入國內應該是最早的(2006年),以板料、精方料為主,以前主要在河北一片用的比較多。


到底有哪些假花梨假酸枝和假紫檀?實際上都不是紅木。

  客觀的說,坦桑尼亞血檀料的油性、密度都不太理想,管孔較粗大,顏色偏淺近粉紅色,各方面都與小葉紫檀相差甚遠。


到底有哪些假花梨假酸枝和假紫檀?實際上都不是紅木。

  但勝在價格便宜,出材率又好,同時名字也叫血檀,所以批量做這種料的紅木廠家還不少。

  如果遇到明顯低於市場價的血檀成品,看著又沒那麼像小葉紫檀,那很可能就是這種料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