創業思考:揭祕“手機試玩”“在家玩手機就能賺零花錢”套路

引文:對於某一部分人群在網絡上屢見不鮮的“手機兼職”

創業思考:揭秘“手機試玩”“在家玩手機就能賺零花錢”套路

創業思考:揭秘“手機試玩”“在家玩手機就能賺零花錢”套路

創業思考:揭秘“手機試玩”“在家玩手機就能賺零花錢”套路

在閒魚和求職網站上,總能看到以“IOS 蘋果 手機 兼職 做任務 賺零花錢 輕鬆”為關鍵詞的項目,並且發佈項目的是很多個不同個體,發佈的內容又大體相似。

涉世不深的網民可能就直接去聯繫貼出來的微信或者公眾號了,上過當的朋友們都知道,世界上沒有免費的午餐,“賺錢”和“輕鬆”這兩個關鍵詞聯繫起來的時候,通常都提示“騙子”。

這是一種新的騙局嗎?請諸位跟隨作者一同探索。

接觸

作者在一個兼職網站上申請了這個兼職,對方應該是直接在兼職網站上留下了他的微信號,在我申請兼職後就提示讓我添加這個微信號和僱主聯繫。

添加了這個微信號之後,很快,便收到了消息。

創業思考:揭秘“手機試玩”“在家玩手機就能賺零花錢”套路

這裡還存在一個疑問:在兼職申請的時候,有一個要求是隻要蘋果手機,但是提示語卻顯示也有安卓手機做任務的渠道。

點進鏈接,是這樣一個頁面。除了蘋果安卓的引流,還有一些新手教程和常見問題解答。看起來挺貼心的。

創業思考:揭秘“手機試玩”“在家玩手機就能賺零花錢”套路

點進蘋果兼職。這個頁面展示了很多個平臺。大約有30+個。

創業思考:揭秘“手機試玩”“在家玩手機就能賺零花錢”套路

點進第一個平臺。

創業思考:揭秘“手機試玩”“在家玩手機就能賺零花錢”套路

創業思考:揭秘“手機試玩”“在家玩手機就能賺零花錢”套路

創業思考:揭秘“手機試玩”“在家玩手機就能賺零花錢”套路

創業思考:揭秘“手機試玩”“在家玩手機就能賺零花錢”套路

然後跳轉到了平臺的註冊頁面。提示要下載一個app。

這就引起了我的警覺,這個app不是在app store能搜索到的正規app。

有些app開發出來並不是直接上架到app store。比如說,企業需要給員工內部分享信息打卡簽到,要製作一個給企業中持有ios手機的員工用的app。出於各種各樣角度考慮,蘋果不允許開發者未經授權分發app,所以提供了一個企業開發者的證書,允許你製作一個不在app store裡上架,但是可以在網頁裡分發的app。

但是別有用心的人發現了這個證書的其他用處:分發因政策或者其他限制無法上架的app。(比如說某些視頻軟件...還有迅雷)

所以這個平臺是因為什麼只能用企業開發者證書來分發這個app呢?

通常安裝這樣的app,要在手機 設置-通用-描述文件與設備管理 裡信任app的開發者。那麼這裡選擇信任會不會導致其他的安全問題呢?

創業思考:揭秘“手機試玩”“在家玩手機就能賺零花錢”套路

這個“已驗證√”的標誌意味著這個證書對個人財產安全並沒有損害。也就是說這個平臺並不是想竊取用戶的個人信息,而是有其他的目的。

除此之外,我報名的這個兼職的僱主和平臺之間是什麼樣的關係呢?僱主要我去多個平臺幹活,他是扮演了一箇中介的角色嗎?

姑且繼續按照平臺提示走下去,因為是否能夠拿到報酬,要幹什麼樣的活,以及是否這是一個陷阱這三個問題還沒有得到解答。

創業思考:揭秘“手機試玩”“在家玩手機就能賺零花錢”套路

點擊試玩應用。

創業思考:揭秘“手機試玩”“在家玩手機就能賺零花錢”套路

隨便點第一個。

創業思考:揭秘“手機試玩”“在家玩手機就能賺零花錢”套路

任務的流程大概是:

  1. 在app store上搜索關鍵詞,下載應用
  2. 允許下載的應用聯網,並讓平臺的app識別,開始計時3分鐘
  3. 領取報酬(1元-2元不等,但是大多數時候是幾毛錢)

報酬是真實的。因為我沒有截提現時候的圖,但是我的微信裡還有付款入賬的通知。

創業思考:揭秘“手機試玩”“在家玩手機就能賺零花錢”套路

創業思考:揭秘“手機試玩”“在家玩手機就能賺零花錢”套路

進一步的思考

平臺賺錢的機制大概是這樣的:

蘋果商店排行的機制應該是,按某一關鍵詞搜索,下載了某個應用的人越多,這個應用的排行就會被排到前面去(和*度的競價排名不一樣)。

而軟件供應商想要自己的軟件被更多的曝光,於是他付錢給平臺,然後平臺把任務分發下去,讓平臺的用戶去下載,並支付相應的報酬,以達到刷榜的目的。

平臺軟件在其中起到的應該是監測要刷榜的app是否被有效運行的作用。

除此之外還有註冊任務。註冊任務拿報酬的機制大概和支付寶紅包類似。是通過平臺指定的註冊網址去註冊,然後平臺拿邀請獎勵,再支付其中一部分給用戶。

平臺數量很多,要刷榜的app的數量應該也是可觀的。

所以每天兢兢業業地做任務,真的能達到兼職網站上所宣稱“只要付出時間穩定收入120+”嗎?

其實還是玄。每個平臺放任務出來的時間不一樣,大多數都是在下午3、4點之後,並且每個任務是有名額限制的,做完這個平臺做那個,做完兩三個平臺說不定其他平臺都沒有任務了。花上一兩個小時網速過得去的話每天賺到2、30還是可以的。

其實質還是時間換金錢的體力勞動。並且不那麼辛苦,所有的操作就是:搶任務——等待下載完成——設置網絡權限——確認平臺助手已經正確識別——領取獎勵。在等軟件下載的過程中和等待平臺助手確認有效的3分鐘還能做些其他的事情。

但是,重複體力勞動是機器才會做的事情。

雖然蘋果手機並不像安卓可以做到根據某一邏輯來模擬點擊,達到機器幫刷的目的,但是我們還可以在其他方面做一些思考。

比如說,為什麼有這麼多人要來做平臺推廣?推廣者和平臺之間存在著什麼樣的關係?

創業思考:揭秘“手機試玩”“在家玩手機就能賺零花錢”套路

點進“邀請賺錢”。

創業思考:揭秘“手機試玩”“在家玩手機就能賺零花錢”套路

創業思考:揭秘“手機試玩”“在家玩手機就能賺零花錢”套路

從圖片中提示我們,這個平臺的邀請賺錢的規則是:每當一個人通過我們的鏈接註冊後,他每做一個任務,可以為我們賺到1元錢。

也就是說,拉一個人來幹這個,很容易自己就收入10元錢,所有要做的只有一件事——拉人來幹。

再考察一個其他的平臺。

創業思考:揭秘“手機試玩”“在家玩手機就能賺零花錢”套路

創業思考:揭秘“手機試玩”“在家玩手機就能賺零花錢”套路

創業思考:揭秘“手機試玩”“在家玩手機就能賺零花錢”套路

答案已經呼之欲出了,讓我們理一理思路。中介(推廣)的賺錢機制是這樣的:

  1. 在每個有邀請獎勵的平臺上註冊賬號。
  2. 建立一個網頁,將自己的分享鏈接羅列出來。
  3. 編一個看起來輕鬆的手機兼職的文案進行推廣。尋找兼職的人必定很閒,也會盡可能地尋找輕鬆的工作,所以就成為了推廣的首要目標。
  4. 躺著收錢

於是整個鏈條是這樣的:軟件商——平臺——分發者——打工仔。

而推廣的實質,就是流量。

更進一步的思考

推薦拿獎勵,這個營銷策略似乎也是最近這幾年興起的。最典型的莫過於支付寶的掃碼送紅包——掃碼的人越多,你拿的錢也越多。如果掃碼的人不常用支付寶,你替支付寶培養了他的消費習慣,那好,給你個大紅包。三贏。並且一點也不像是推廣。由此衍生而出的,優秀的推廣者推著白菜去大爺大媽居住的小區裡面開展“白菜不要錢”

創業思考:揭秘“手機試玩”“在家玩手機就能賺零花錢”套路

也有一些“網絡乞丐”在微博上到處發“王思聰的福利”,還裝模做樣刷了幾條評論在底下感嘆搶到了一個超大紅包。

創業思考:揭秘“手機試玩”“在家玩手機就能賺零花錢”套路

同樣的推廣行為,為什麼前者優秀呢?首先,精準地面向不常用支付寶的人群,並且抓準了該部分人群喜歡佔小便宜的心理。其次,推廣手段有新意。把後者冠名為網絡乞丐的原因與前者類似,經常刷微博的人用支付寶的次數也不會少。並且,第一個想出這個辦法的人是天才,第二個是人才,現在都過多久了,這個圖在微博上都被P爛了,看到都覺得引起不適。支付寶似乎也在抵制這種行為,增加了一個舉報按鈕,對這種騙掃紅包進行了整治。

除了“掃碼送紅包”,各大商戶對邀請新用戶都有獎勵,淘寶、支付寶、京東,等等。相應的,也產生了很多專門推廣這些平臺來“薅羊毛”的產業,比如說開大巴接村裡人進城註冊手機號開淘寶開支付寶之類的……

說了那麼多,不難發現,現在流量 = 金錢。能拉來更多的人,就會給你更多的錢。由此衍生了許多的創業思路。

回到我們今天的主題。成為一個“手機試玩”推廣者我們的成本是什麼?

  1. 一個域名。一個top結尾的域名只要10¥一年。cn結尾的只要30¥左右一年
  2. 一個承載網頁的服務器。最便宜的雲服大概是260¥一年。按量付費的話只要100¥
  3. 製作一個網頁。
  4. 編寫一個文案。
  5. 到處發發發

就算成本是300塊吧。拉到1人1個平臺是10塊錢。但是架不住人多平臺多呀。推廣得好錢不就來了麼。

不過,這樣從某種方面,不是也促使app store的排名機制變相變成了競價排名嗎……

結束語:這篇文章說了什麼?

  1. 流量創造財富
  2. 探索性的思考與總結能給自己帶來靈感與提升,重複勞動不能,搬一萬塊磚頭能學到的也只有怎麼搬更省力。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