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中有糧,心裡不慌

春回大地,萬物復甦。放眼四望處處鵝黃嫩綠,踏青尋景不亦樂乎。

家中有糧,心裡不慌

如此好時節,古代還有另一個名字:青黃不接。

舊糧這會兒已經吃完,新糧還未收穫。算最難熬的日子,而且越往後越難。眼瞅著麥子就要成熟,這邊廂孩子馬上餓死。

農民咬咬牙,將那些已經成形飽滿青而未黃的麥子弄回家。捋下穗粒,揉碾去雜過後,上鍋翻炒至轉色有香味,再行除雜磨粉。

青綠色的麵粉可以做麵糰也能做麵條,味道清甜。時至今日,它已變成知名時令小吃——冷蒸。

家中有糧,心裡不慌

這只是一時救急權宜之策,不能太過。寅吃卯糧,來年還得捱餓。

人類飽受糧食短缺之苦。很明顯,除了少還有時節的影響。我們的祖先發源於非洲大草原,當然是因為那兒水草豐美又時時都能找到成熟作物。只有學會耕種以及長期保存食物,人類的足跡才能遍佈全球。

食品腐敗變質主要指微生物在食物中繁殖,或者食物自身發生變化。

家中有糧,心裡不慌

這實質上是一場由酶主導的生命活動。酶的作用是一種分子機制,它不但驅動所有的生化反應還協調各種生命過程。

所有的生命現象都必須要求有水以及合適的溫度、Ph值、鹽度。只要控制這些參數中的一個遠離正常水平,微生物就很難生長,食物自身的酶也受抑制。

最好的方法就是給食物脫水。之前咱們介紹過凍幹機,可惜成本太高。靠著日曬和風乾很不錯。新疆葡萄乾、風乾肉能廣受歡迎不單單因為味道好,保存期限長也是難能可貴的優勢。

家中有糧,心裡不慌

更進一步利用煙來熏製食物還能造就特殊的風味。木材不完全燃燒會產生許多化合物。以前介紹過木榴油,是這種香氣的成因,同時它還能非常好的抗菌。這種方法常常用來對付肉或者魚。將肉、魚先處理乾淨,掛在屋子或擺滿架子的盒子中。屋子裡設計好氣流的走向,再弄一條煙道,將煙引入。一般來說幾個小時(薄片肉類)就能燻好,適當調節時間可以影響口味。

家中有糧,心裡不慌

小時候咱們家家自己醃鹹菜,近時已不多見。用鹽、糖、醬、醋醃製食物是更基礎的方法。

以五倍於海水鹹度的濃鹽水(180克鹽每升水)浸泡食物,可以極大程度改變細胞外液滲透壓,胞內水分幾乎完全析出,這樣處理的肉、菜數年不腐。吃的時候有點鹹,記得多喝水。要是這還嫌麻煩,用醬油可以省點事,或者直接用幹鹽埋起來。

糖以及蜂蜜的保質期很長,用糖醃製食品也行。但是糖的滲透壓比鹽低很多,起碼需要70%濃度以上。話說回來糖的獲取難度遠遠高於鹽。需要將甘蔗或者甜菜根搗碎,用水把其中糖分溶解,再純化結晶。多出來的作物種植是一種巨大消耗,使用糖漬方法不經濟,而且糖的能量密度非常高,完全可以留作他用。

醋醃主要針對蔬菜,畢竟酸肉吃起來味道怪怪的。將醋酸稀釋到1.7%-6%濃度,用來處理黃瓜大蒜一類。像韓國泡菜這種,不需要人為添加酸,加入少量鹽分用於析水,蔬菜自身攜帶的耐鹽菌會發酵,增加環境酸度。

家中有糧,心裡不慌

酸奶健不健康現在爭議很大。若是趕上末日,毫無疑問酸奶裡的營養成分變得至關重要,尤其是奶製品都富含維生素D。酸奶跟泡菜差不多,乳酸菌幫了很多忙。酸奶只能穩定幾天,將牛奶沉澱或離心脫水後加鹽輕揉能得到黃油,月把時間頂得住。做成奶酪最棒,方法很多,主要核心還是脫水。

家中有糧,心裡不慌

短期的食物保存,可以藉助製冷。我們介紹過愛因斯坦設計的製冷系統,末日完全可以直接用。次一點澤爾罐(Zeer pot)都能堪當大任。

上述所有方法都是儘量抑制細菌繁殖,並沒完全消滅它們。加熱可以永絕後患,只是食物一旦冷卻,更方便的營養暴露在外,細菌一擁而上。

罐頭出現,很好地解決困難。

家中有糧,心裡不慌

在我們掌握玻璃與馬口鐵(鍍錫鋼片)加工技術之後,罐頭製造輕而易舉。

錫是少數幾種不會被食物中酸腐蝕的金屬之一,用來做瓶蓋最安全。為了不使玻璃瓶和瓶蓋硬碰硬,一般要給瓶和瓶蓋之間加上墊片。現在多采用塑料(PVC、PE)墊片,實際上銅片、橡膠片或是紙片也能完成這個任務。

將食物加熱滅菌,在沸點以上裝進罐子里加蓋。冷卻過程中食物體積縮小,外部氣壓還能給它施加另一份密封的力量。你甚至可以給不含水或者少水食品抽真空保藏。食品內部高溫滅菌,外部隔絕微生物汙染和氧氣,是已知最優防腐手段。還有額外好處:很容易通過觀察瓶蓋是否鼓脹來判斷罐頭是否變質。

注意:多數飲料使用巴氏滅菌法消毒,雖然也罐裝起來,可它的保質期不長。

使用紫外線、伽馬射線輻照食品滅菌更能保持原味。限於成本和技術難度,不應納入末日之後的考慮範圍。

更大批量的糧食不能那麼精細。

我們收穫的穀物不要急於磨成粉,堅硬的外殼能防止水分和微生物入侵。曬乾它們並存放於陰涼乾燥處,看好蛇鼠蟲蟻,定期翻動防止內部過熱。

家中有糧,心裡不慌

家中有糧,心裡不慌。跟青黃不接說再見吧!

...The End...

如果您也對末日感興趣,覺得我們的內容還行,請關注我們。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