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然祖母綠和合成祖母綠的內部包體及鑑別


天然祖母綠與合成祖母綠的鑑別一直都是國內外寶石界關注的問題。通過收集巴西、哥倫比亞、印度、馬達加斯加及中國等80多顆天然祖母綠,20粒由助溶劑法、水熱法生產的合成祖母綠,下面我們主要是從以包裹體為主的內部特徵及紅外光譜特徵來區分天然與合成的祖母綠。

天然祖母綠和合成祖母綠的內部包體及鑑別

內部特徵

內部特徵主要包括包裹體、生長紋、色帶等生長結構,反映了天然祖母綠與合成祖母綠生成時其物流化學環境的差異。包裹體類型及組合不僅能夠提供鑑別天然祖母綠與合成祖母綠的依據,還可以提供鑑別有關天然祖母綠的不同產地、產狀,不同廠家以不同方法合成祖母綠的信息。

天然祖母綠和合成祖母綠的內部包體及鑑別

天然祖母綠的包裹體

1,氣、液、固三相包體,主要見於哥倫比亞祖母綠中。包體的外形不規則,內可能有圓形或橢圓形氣泡,固體礦物是呈正方形,菱形或矩形的石鹽晶體。

2,氣-液兩相包體:各地祖母綠中常見,有點外形不規則,有的則呈祖母綠的負晶的外形,即六邊形柱狀或短柱狀外形,有點存在於其他礦物包體中

天然祖母綠和合成祖母綠的內部包體及鑑別

二,固體礦物包體

祖母綠中固體礦物包體可達20幾種,其中常見的有十餘種。

1,不透明礦物包體。常見的有黃鐵礦(粒狀、反射率強,稱淺黃色)、赤鐵礦、褐鐵礦(紅褐色,不規則外形)等;

2, 透明礦物包體

A,碳酸鹽類礦物:常見為方解石和白雲石。通常呈菱面體外形或不規則粒狀的集合體,突起明顯,有時可見菱面體解理。

B,角閃石類礦物:主要為透閃石和陽起石。陽起石呈長柱狀,晶面縱紋發育,似菱形的橫切面,不完全的底面解理形成“竹節“狀,透閃石呈纖維狀甚至毛髮狀。

C,雲母類礦物:主要為黑雲母、白雲母和金雲母,不規則片狀和似六邊板狀,褐色,無色,有時見綠色。

D,石英:自形、他形的柱狀或長柱狀,突起低。

E,電氣石:呈深綠色。褐色的三方柱狀。

F,磷灰石:通常為無色的六方柱狀,有時見發育完整的錐面。

G,滑石:以不規則片狀的集合體出現

H,綠柱石:六方柱狀外形,綠色。

3,負晶。

多被氣液包體充填的方形、長方形祖母綠生長空穴。

天然祖母綠和合成祖母綠的內部包體及鑑別

合成祖母綠包體

1,助溶劑法合成祖母綠

助溶劑法合成祖母綠以查塔姆為代表,為六方柱狀外形,其內部常見的包體為紗幔狀助溶劑,面狀分佈,突起明顯,有油與水不混溶的感覺。此外,偶見鉑的金屬片,呈三角形、四邊形、六邊形或不規則形,為鉑金坩堝高溫熔融的結果。

天然祖母綠和合成祖母綠的內部包體及鑑別

2,水熱法合成祖母綠

水熱法合成的祖母綠顏色更為接近天然祖母綠,但形狀總是呈板狀晶體,這是由於晶體外形受到晶板的限制,代表性的產品來自林德、俄羅斯及中國桂林。其內部特徵主要是有硅鈹石、氣液包體、渣狀包體,硅鈹石呈釘狀。有時大量的釘狀的硅鈹石組成如麥苗狀群體,硅鈹石中還可有氣液包體,渣狀包體呈面狀分佈,並伴有硅鈹石、氣液包體的線狀排列還可形成規則的羽狀團。

俄羅斯和桂林生產的水熱法合成祖母綠中都有規則的生長紋。

天然祖母綠和合成祖母綠的內部包體及鑑別

結論

內部特徵:天然與合成的祖母綠在所含包體類型上有明顯的差別,即天然祖母綠含有種類繁多數量不等的伴生礦物包體,而合成祖母綠除含有紗幔狀助溶劑(助溶劑法)和硅鈹石(助溶劑法和水熱法)外,還可有少量的氣液包體,而無其他種類的礦物包體。

除了內部包裹體是合成祖母綠和天然祖母綠重要的判別因素,還有其他一些方面,繼續關注,獲取打怪升級大招~

天然祖母綠和合成祖母綠的內部包體及鑑別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