跑偏的"停課不停學",暴露了不僅僅是焦慮,還有對教育的無知


"停課不停學"的通知一出,正在焦慮的學校、家長還有培訓機構,瞬間找到了救命稻草,壓力的泡沫一下子被捅破了。一時間,舉國上下開啟了一場"停課不停學"的活動浪潮。


跑偏的


然而,這種群體性焦慮以及政策背後,映射的卻是整個社會的不成熟和對教育的無知。


1


理想很美好,現實很骨感。


為了實現"停課不停學"的目標,各個學校早早就開始了準備工作。


對接線上培訓機構、技術公司,完成網上授課的技術準備;學校按照年級、學科通知老師在家進行教學準備;家長們準備手機、平板,下載各種APP,幫孩子進入學習群,自己進入家長群。


萬事具備,只欠東風了。


2月9日這一天,上億人開始上網登錄,開啟全球史上規模最為宏大的網絡教學。理想很美好,現實很骨感。悲摧的事情發生了:老師把學生屏蔽了,自己講了一節沒有人聽的課;學生在被窩兒聽課,被老師發現;系統卡頓,全班都在等的時候,發現老師掉線了;家長群裡信息滿天飛,家長們都不知道該看那個了。

跑偏的

頓時,網上吐嘈聲一浪高過一浪。


老師開始訴苦:原來網上授課這麼難啊!光折騰技術了,怎麼保證教學效果呢?原來在教室這幫學生就讓我頭痛,現在,更難管了!


家長開始抱怨:孩子本來就容易上課走神,這下沒人看著,走神更多了;這一天7、8節課,眼睛本來就不好,這可怎麼辦啊;孩子本來就迷戀手機、平板,這下好了,他們有機會玩手機、平板了。


學生開始報復,理直氣壯的說:平板拿來,我要上課!


還有那些無法滿足網上上課條件的家庭,更是怨聲載道:別的孩子能在網上上課,我的孩子卻上不了,過段時間開學,孩子明顯跟不上啊,這不是典型的條件歧視嗎?


客觀來說,對中小學生進行網上教學並不是容易的事。

跑偏的

首先,中小學生的自制力很弱,在課堂上容易分心走神,在面對面的現實課堂中,老師們為了讓學生集中注意力,不知道費了多少精力,這個問題也沒有解決好呢。如果放在網上講課,又能有多少學生認真的聽課呢?


其次,網上上課時,每個學生都在網上,如果他們之間私下聊天,老師如何監管呢?看小說,玩遊戲呢?這些誘惑如何避免呢?


第3, 中小學生還處於身體發育期,長時間盯著屏幕,必然對視力造成影響,看看現在的學生,小學生戴眼鏡的就有很多,這個問題無解。


第4, 大部分老師沒有網上授課經驗,授課過程中,出現這樣或者那樣的問題很常見,這就更讓教學質量難以保證。


第五,現在網上一下子出現了太多的免費的課程,必然會出現良幣驅逐劣幣的現象。本來大家都聽自己老師講課,感覺挺好,現在有了更好的老師,請問,開學以後,是讓學生聽網上這位老師的課,還是自己任課老師的課。如何維護老師在學生心中的威信?


第六,從這兩天的網上授課情況來看,技術支撐也不完善。各種培訓機構八仙過海,各顯神通,爭奪流量資源,但由於是突發事件,他們並沒有做好技術準備。所以,出現登錄不上去、系統卡頓的現象,再所難免。


所有這些問題,都在告訴我們一個事實,教育有其本身的規律,我們不能隨意的打破,那樣的結果,只能是誤人子弟,還有自己的子弟。

跑偏的

2


自上而下的設計,並不能滿足自下而上的訴求


這次的"停課不停學"是國家教育部為了防控疫情,針對學校、家長對於延時開學的情況,提出的一種建議,也是一種臨時性的對策。


原本是想通過這種方式,緩解人們特別是家長對於孩子不能上學的焦慮,讓學生通過網絡的形式,學習一些有益的知識,開拓一下思維和視野。


然而,在"高考"這個指揮棒的左右下,學校可不是這麼想的,甚至有的學校提前就開始了網絡教學。


2月11日,國家教育部又專門召開記者招待會,緊急發聲,重新闡述"停課不停學"的目的和意義,規範"停課不停學"的具體落實。

跑偏的

為什麼會是出現這樣的現象和結果,其實這裡有一個重要的原因:各個群體的立場不同。


國家從大局出發,號召教育機構和學校,向學生注入更加優良、更加便捷的教育資源,國家需要的是整體教育質量。


學校的目的是提升學校名聲、地位和中考、高考成績,所以,他們必然要更多的佔用學生的時間,儘可能把考試內容教授給學生,不管使用什麼方式。


家長群體的立場是多元化的,對於初三、高三的學生來講,中考、高考在即,時間緊迫,家長希望孩子能抓住每一分、每一秒,多提一分是一分,這是一個輸不起的時代。


對於其他學生的家長來說,壓力沒那麼大,他們更希望孩子能利用這段時間,搞點個性化的學習,哪科不好補哪科,最好不要讓新課,搞一些課外延伸最好。


面對諸多群體和多元訴求,國家想通過一紙通知就解決問題,結果自然容易跑偏了。


如果要解決這個問題,就必須重塑教育理念,按照共同的教育理念、教育規律來組織教育活動,讓全社會達成教育共識,這才是根本。


3


教育,不單單是分數的競爭


"停課不停學"不僅暴露了人們對教育的無知,更反映了人們對規律的藐視。


教育是一個人點燃人的過程,是一個系統工程,是包含自我認知、自然科學、規則認知等多種知識在內的能力訓練,具有長期性、個體性、科學性。


教育參與主體其實包括很多,最直接的就是家長、學校(老師)、教育監管機構、培訓機構(公司)還有學生自身。在當前的教育體制下,所有的人都把眼睛盯在高考上,為高考不惜一切代價,甚至無情的摧毀著學生的興趣和動力。


當我們不再是用點燃的思維去做教育,而是用競爭的機制來篩選教育,必然會導致教育成果的畸形。


其實,大部分成年人都知道,有成就的人生都主動追求得來的,沒有哪一個人能靠外界的力量獲得長期的成就。可能是因為大家離開學生時期太久了,忘了孩童的成長規律。


假如,我們能把教育的共識放在"點燃"上,家長們就不會去焦慮,因為每個人被點燃的時間有早有晚,只要被點燃的人,必然可以收穫他的成就。高考將不再是唯一的獨木橋,孩子的人生會被打開無數條通道。


學校也不再成為高考和中考的奴隸,老師才能放開分數的束縛,成為每個孩子成長的教父和教練,給他們信仰、方向和方法,這樣的老師才是大家共同的老師,而不再僅僅是個別優秀學生的老師。


學生不再僅僅學習自然科學,還有會有更多的自我認知訓練、規則訓練、逆境訓練,家長們收穫的也不再是一個分數上的利己精英,而是一個更加懂生活、懂人性、懂科學的兒女。


我想,這才是教育。


跑偏的

總結


"停課不停學"暴露了我們焦慮,也暴露了我們的無知,但是人類進步就這樣一個過程:發現問題,解決問題。


5G時代已經來了,越來越多的科技元素,正在向教育滲透,科技必然會顛覆教育模式,教育理論也會重塑。我們要做的其實很簡單:堅持學習,接受未來。


跑偏的

作者:軍號先生,一個畢業於三教九流各種學府的退役軍官,崇尚科學,專注教育和個人成長,發現教育背後的方法論,賦能自己,賦能他人。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