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小帥曾在戛納直言,“中國電影不可能有第七代導演。他認為“沒有拍過嚴肅電影的導演,就不能稱之為‘代’。”
這話其實沒毛病,王小帥作為第六代導演,拍過很多揭示社會深層次問題的好電影,例如那部挺好看的電影《十七歲的單車》,兩個十七歲的孩子分別從不同的地方、用不同的方式來達到他們相同的理想,講到了青春的彷徨,執念。現在看來那個時代的愛情是那麼青澀,令人回憶。
另外,還有賈樟柯,也是本人特別喜歡的一個導演,他的《小武》、《天註定》都是上乘之作,《小武》中他帶給我們一個不被政府允許卻讓我們同情的小偷,這就是鮮活的現實生活。
《天註定》則是更為大膽的把社會的俠義精神拍進電影。
可以說第六代導演把社會冷冰冰的一面展現給觀眾,沒有商業味道,只有充滿生活氣息的思考。
再往前看,第五代導演們如今基本全部沉淪了,張藝謀已經不再拍攝《一個都不能少》一樣的揭露現實傷疤的電影了,陳凱歌再也拍不出《霸王別姬》一樣的傳世經典了,馮小剛導演雖然拍出不少經典片子,但是依舊不敢觸碰殘酷的現實題材,而是徹底商業化了。
老一代電影人能夠堅持下去拍現實題材的很少了,一個重要原因就是尺度不好把握,拍不好就被禁映,錢打了水漂。所以一窩蜂的都在拍喜劇,都在賺快錢。
然而現實題材稀缺的當下,觀眾正在呼喚高質量的“痛點”電影,比如文牧野、忻鈺坤、郭帆等都是80後,他們成功衝到岸上,正在成長為第七代導演。
文牧野拍攝的《我不是藥神》能成為現象級國產片很大一定程度上是因為它戳中了社會痛點,引發了共鳴。
2015年,忻鈺坤導演的《心迷宮》震驚圈內外,雖然是小成本電影,還是農村戲,演員都不專業,但是講故事的手法,縝密的邏輯,還是震憾了觀眾。隨後,《爆裂無聲》更是震撼了人心。欣賞他的電影,總會感覺自己在進行一場意外之旅,你不知道劇情會按照怎樣的套路去發展,但你總會深深的被吸引看下去。
同樣,這位導演喜歡改編現實,《心迷宮》是改編自其製片人江州家鄉發生的真實案件,而《爆裂無聲》同樣取材於現實新聞事件。討巧的是,他把這類現實主義題材按照懸疑類型片來打造,不但取得了口碑,也帶來了商業價值。
最後就是為中國電影打開一扇門,《流浪地球》的導演郭帆。這部電影看似是科幻片,跟現實主義題材搭不著邊,但是講災難就是極強的現實主義。這部電影之所以好看並不是特效牛逼,在“好萊塢大大”面前,流浪地球充其量算是個剛成年。值得稱讚的是電影的節奏控制相當棒,可以說是高潮迭起,在特效的加持下,觀眾的情緒始終被get著。
另外,電影把災難帶給人的思考呈現了出來,在災難面前是自保還是攜手向前,我想這應該是給全世界的一個思考。
應該說,這個時代在呼喚高質量現實主義題材電影,一批年輕的有思想也有能力的導演正在快速成長起來,他們對現實的思考是犀利的,作品爆發力也是極強的。除了我提的這幾位,還有執導《滾蛋吧腫瘤君》、《動物世界》的韓延,《無名之輩》饒曉志等,這些後起之秀正在重新定義國產好片,也毫無疑問的能代表中國第七代導演。
閱讀更多 跟瘋看電影 的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