郴州省考面試熱點:中國結婚率"五連降”


自2018年8月國家統計局公佈我國生育率持續走低的趨勢也隨之迎來了與之密切相關的結婚率也持續走低,2018年年底,大家的關注度還圍繞是否設立生育基金制度以及社會撫養費等話題的討論持續在朋友圈刷屏,而近期各大媒體報紙紛紛重提結婚率五連降的問題。自2013年至2018年5年期間結婚率出現五連降,背後到底是這一屆年輕人都想做“單身狗”還是另有其因?

3月20日,包括人民網、央視新聞網、中國日報等權威媒體再次將結婚率連續下降的新聞作為版面頭條,結婚率持續走低的問題再一次迴歸到我們的視線中。從2013年開始,中國的結婚率逐年下降。2013年全國結婚率為9.9‰,2014年降低為9.6‰,2015年為9‰,2016年降到8.3‰,2017年再降到7.7‰,2018年中國結婚率只有7.2‰,創下2013年以來的新低。2012年以前辦理結婚登記佔結婚人口比重最大的人群年齡大約在22歲左右,而從2017年開始25-29歲的群體則成為辦理結婚登記的主力軍,與此同時持續走低的結婚率還在地域分佈上有明顯的差距,如西藏、青海、貴州等經濟相對欠發達地區的結婚率反而在持續上升。針對結婚率持續走低,晚婚等問題出現的原因各大媒體也從不同的角度進行了對比,既有年輕人主觀方面的原因也有客觀因素,最主要的是結婚率逐年降低其實是社會發展進程中的必然現象,社會各界應該理性地看待,對於部分年輕人的婚戀觀予以正確的引導即可。

【命題預測】

據國家統計局和民政局發佈的數據,至2018年年底我國結婚率連續五年呈下降趨勢,且結婚年齡不斷推遲,對於當前年輕人晚婚、不婚的現象,請談一談你的看法?

【核心考點】

此題的核心考點在於學生能否將年輕人晚婚不婚的現象客觀理性地判斷和分析,能夠通過表面的問題深入挖掘問題背後產生的本質問題,測查學生的綜合分析能力也重點考察學生的政府思維。

【題目解讀】

近期結婚率持續下降、結婚年齡不斷推遲,年輕人晚婚甚至不婚的現象其實是社會發展進程中的必然,我們應該理想的看待,當然從生育率的角度來講對於部分年輕人的婚戀觀進行適當引導即可。

從過去“男大當婚女大當嫁”的傳統婚戀觀,到如今的晚婚不婚現象,隨著社會的不斷髮展,生活當中“單身貴族”、“單身狗”等一系列的網絡熱詞也印證著身邊的單身群體越來越多,甚至在眾多媒體採訪中很多年輕人也認為婚姻不能套公式,正所謂只有必須結婚的愛情沒有必須結婚的年齡。

人們婚戀觀的改變導致晚婚不婚現象背後其實有多重原因。

其一,由於我國人口結構的變化。自1971年起的計劃生育政策造成我國老齡人口不斷增加,勞動人口逐年減少,也導致了適婚人數不斷下降,必然導致結婚率下降。

其二,由於經濟社會的發展。一方面人們的生活水平提高了,過去養兒防老的觀念也逐漸過時,老人養老壓力減小了,年輕人來自家庭的壓力逐漸減少,晚婚或者不婚現象也會隨之出現;另一方面城鎮化進程的不斷推進,很多年輕人選擇進入大城市,生活壓力大,結婚及生育成本過高也導致一部分年輕人選擇晚婚或者不婚。

其三,國家政策推行的必然結果。一方面是法定結婚年齡的調整,1980年通過的婚姻法將法定結婚年齡由此前的“男20歲、女18歲”調高至“男22歲、女20歲”,導致晚婚。另一方面隨著九年義務教育的推廣落實,過去年輕人讀完本科大專等學歷就普遍結婚,這一年齡段也大致在22-24歲之間,而如今由於九年義務教育的全面落實高等教育普及,年輕人讀完碩士、博士才考慮結婚,在一定程度上也導致了晚婚。

其四,由於文化交融。很多年輕人接受了國外獨立自主的觀念,不婚族,丁克族,甚至婚前同居等現象的普遍,導致大家的傳統婚戀觀發生了轉變,這也導致不婚晚婚現象頻發。

但是從國家當前政策來講,不婚代表著不育,晚婚代表著晚育,那麼在未來的社會發展中老齡化問題不僅不能妥善解決還會加劇,勞動人口數量急劇下降,必將影響國家的發展。所以為了正確的引導年輕人的婚戀觀,國家也應該從多方面著手避免上述問題發生。一方面可以幫助年輕人樹立正確的婚戀觀,引導年輕人樹立明確的人生規劃。另一方面也要從政策入手,消除年輕人對於結婚、生育成本的擔憂。

郴州省考面試熱點:中國結婚率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