銀聯與微信將在二維碼支付市場上實現互聯互通 財付通:消息屬實

1月3日消息,據21世紀經濟報道稱,中國銀聯與騰訊旗下財付通公司近日已就條碼支付互聯互通達成合作,雙方正共同研究條碼支付互聯互通技術方案,率先建立全面互掃互認的條碼支付服務網絡。


與此同時,網聯也正在推進跨機構掃碼支付。


財經網就此消息向財付通相關負責人求證,對方表示,該消息基本屬實,財付通公司與銀聯正在開展相關合作試點。


"根據央行金融科技三年規劃,條碼互聯互通是規劃內容,而且這個事情已經規劃很久了,應該也快出結果了。"蘇寧金融研究院高級研究員黃大智向財經網表示。


互聯互通已納入頂層規劃


實際上,監管很早就已經將此事納入規劃中。


早在2017年12月,中國人民銀行就發佈了《關於加強條碼支付安全管理的通知》及《條碼支付安全技術規範(試行)》和《條碼支付受理終端技術規範(試行)》等相關文件,明確定義條碼支付,並要求建立條碼支付的初步標準及風險監管體系。


同時,也是在2017年底發佈的,2018年4月1日正式實施的《條碼支付業務規範(試行)》(銀髮[2017]296號),對條碼生成和受理、特約商戶管理、條碼支付業務的風險管理等方面進行了規定。


明確支付機構向客戶提供基於條碼的付款服務時,應取得網絡支付業務許可;支付機構為實體特約商戶和網絡特約商戶提供條碼支付收單服務的,應當分別取得銀行卡收單業務許可和網絡支付業務許可。


同時在商戶管理及風險管理方面,央行明確提出要進行分類分級管理。具體來說,二維碼將分為靜態及動態兩種。風險防範等級由高到低分為A、B、C、D四級,不同等級對應不同單日累計交易金額。其中D為最低,也屬於靜態條碼支付,同一客戶單個銀行賬戶或所有支付賬戶、快捷支付單日累計交易金額應不超過500元。


央行有關負責人對此表示,為引導銀行、支付機構提高交易驗證方式的安全性,加強客戶資金安全保護,對於風險防範能力高、交易驗證方式更為安全的,不設定額度上限,市場主體可與客戶自行約定交易限額。基於防替換、防盜刷等安全因素角度考慮,要求銀行、支付機構使用靜態條碼支付時要執行更加嚴格的限額管理措施,以鼓勵市場主體採用更為安全的動態條碼提供支付服務。依據主要市場機構條碼支付交易數據顯示,上述額度已覆蓋絕大部分使用條碼支付付款客戶及商戶的需求。


2019年1月22日,中國支付清算協會發布《條碼支付受理終端監測規範》和《條碼支付移動客戶端軟件監測規範》。中國支付清算協會發布以上兩項監測規範,有利於統一條碼支付標準,防範偽冒、詐騙的條碼交易,加強對條碼支付的監督管理。


2019年9月,央行發佈的《金融科技(FinTech)發展規劃(2019-2021年》中提到,對二維碼支付(即條碼支付)互聯互通作出頂層設計:推動條碼支付互聯互通,研究制定條碼支付互聯互通技術標準,統一條碼支付編碼規則、構建條碼支付互聯互通技術體系,打通條碼支付服務壁壘,實現不同App和商戶條碼標識互認互掃。最晚到2021年末,將實現二維碼支付的互聯互通,實現"一碼通用"。


此外,央行科技司司長李偉也在《清華金融評論》月刊中提及此事,他在撰文中稱,將組織編制條碼支付互聯互通行業技術標準,推動條碼支付編碼規則統一,構建條碼支付互聯互通技術體系,實現不同手機APP和商戶條碼互認互掃。同時,組織商業銀行、支付機構、中國銀聯、網聯等,穩妥開展條碼支付互聯互通技術驗證和應用試點,逐步打通支付服務壁壘,為人民群眾提供更安全便捷的支付服務。


或很難改變市場格局


"對於支付行業而言,互聯互通是體現在基礎設施上的一種建設,更多是對於消費者、其他支付機構的便捷性和公平競爭而言的。目前來看,並不存在對於行業格局改變的力量。除銀聯推出的雲閃付,因為在資源和合作夥伴方面都有優勢,有可能脫穎而出,其他中小支付機構仍然只能在第二梯隊競爭。"黃大智分析稱。


根據艾瑞諮詢2019年上半年《中國第三方支付行業數據發佈報告》顯示,2019年上半年,第三方移動支付交易規模約110.4萬億元。第二季度第三方移動支付交易規模約為55.0萬億元,同比增速為22.6%。


在移動支付市場競爭格局上,支付寶、財付通仍保持壟斷地位,佔據了54.2%和39.5%的市場份額。


實際上,今年以來銀聯開始大力發展雲閃付業務,目前已經打通多家銀行。據不完全統計工商銀行、農業銀行、中國銀行、建設銀行、交通銀行、招商銀行等已支持此功能。


中國銀聯黨委書記、董事長邵伏軍在發佈新年致辭時提到,銀聯移動支付產品深入覆蓋多個日常生活場景,雲閃付用戶數超過2.4億。


雖然二維碼支付互聯互通看上去大勢所趨,但也有業內人士提出了擔憂。"條碼互聯互通不存在技術上的壁壘,但在模式的選擇上仍會存在分歧。"


"簡單說就是用支付寶的標準還是用微信的標準,是網聯統籌還是銀聯統籌,這些應該說是商業利益的博弈。"他補充道。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