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劍雨》江湖是什麼?有人的地方就有江湖,這江湖每天都在上演!

《劍雨》江湖是什麼?有人的地方就有江湖,這江湖每天都在上演!

《菜根譚》一書:“藏巧於拙,用晦而明,寓清於濁,以屈為伸,真涉世之一壺,藏身之三窟也。”寥寥數語道出真諦,也隱隱暗示武俠片《劍雨》中各色人物的命運脈絡。

2010年上映的《劍雨》說不上神作,其武俠格局和深遠意境也談不上大氣。

近幾年武俠路在堆砌特效的歪路上越走越遠,反而襯得這部煙火氣十足的武俠片心思細膩起來。

《劍雨》江湖是什麼?有人的地方就有江湖,這江湖每天都在上演!

江湖不止是武人的江湖,更是平頭百姓的江湖。混江湖便是學做人,也就意味著掌握處事的進退之道。

藏巧於拙

本劇男主角江阿生扮演了一個“扮豬吃老虎”的低調角色,除開局他遭遇到“劇情殺”外,他的文韜武略包括顏值都一直在線。

該角色提供了本片的一大“問號”,到底江阿生是誰?雖然故事講到一半,耳聰目明的觀眾早已猜出他就是張首府的兒子:張人鳳。

但他如何死而復生、隱秘換臉,並且成功找到更換“身份證”的女主角都是藏起來的劇情,不得而知。

我們看見的只是一部古風版的“基督山伯爵復仇”。拋開換臉只為復仇,捨近求遠的奇葩設定;成為江阿生後,張人鳳表現出一種藏巧於拙的高深姿態。

面對黑石殺手幾番試探,他巧妙表現出自己不會武功,與江湖諸事毫無瓜葛。

在性格上也透漏出很怯懦的一面以及內向老實的核心性格;如此騙過了所有人。從秉性上脫胎換骨,不可謂不神!

諸多生活化場景與撲面而來的塵土氣是一貫宣揚江湖豪情的武俠片裡不多見的。本片處處細膩體現市井生活;將江湖人拉回到普通人的座位上,一筆一劃地描繪放下刀劍背後的柴米油鹽。

劇中一幕堪稱畫龍點睛;迴歸生活的江阿生以跑腿為業,收入微薄,當細雨與江阿生結為夫妻後,才逐漸手頭寬裕。一日他在跑腿勞累之餘,路過賣豆皮的小攤子。

他只是靜靜站在那裡看著攤主包裹豆皮,喉頭滾動然後默默轉身離去。這一幕被監視的靛青看見,通過這個細節判定他是一個窩囊的男人,更不可能是一個習武之人。

《劍雨》江湖是什麼?有人的地方就有江湖,這江湖每天都在上演!

主角從一開始帶著目的地接近細雨到最後無知無覺地愛上女主角,生活開始與之密不可分。從局勢掌控者慢慢淪為當局參與者,身份悄然轉換而不自知。

江阿生從一個本該戾氣十足的復仇者融化成普通家庭裡的丈夫一角。

細微心理描寫是本片特色,滲入到極微小的生活瑣碎裡,一改以往武俠的粗線條,跳出一言不合就拔刀的劇情桎梏,更像是甜膩的韓劇(男主角還真是韓國人)。將江阿生這個男人描繪得有血有肉,生活氣息十足。

所以當江阿生從地磚縫隙裡再次拿出參差劍對敵時,他不再是為復仇而戰,而是為這個家庭而戰時。這樣的轉變合情合理,他也真正詮釋了藏巧於拙,君子報仇十年不晚的千古恆言。

用晦而明

出場寥寥的僧人陸竹是劇情的關鍵,也是女主角戰勝轉輪王的關鍵。

很多人不明白既然擁有破敵四招的陸竹為何不聯手細雨反水,直接找黑石的老大轉輪王單挑,相信很快屏幕上就會跳出K.O這樣的大字,然後大家就能歡快地將視線移開屏幕,做其他喜歡的事情去了。

但這就不是武俠片了!

《劍雨》江湖是什麼?有人的地方就有江湖,這江湖每天都在上演!

“我願化成一座做石橋,經受五百年的風吹,五百年的日曬,五百年的雨打,只求她從橋上走過! ”石橋一遇誤終身,連阿難也動了凡塵之心,更何況血肉之軀的陸竹。遇到細雨之後他破了戒。

佛門修行最為講究正根築基,自幼學習佛理,極具慧根的陸竹在遇到細雨的短短三個月,信念已經動搖,他還如何有定力繼續修行?

《劍雨》江湖是什麼?有人的地方就有江湖,這江湖每天都在上演!

故而他和女主提出準備出家,將晨昏為她誦經消業,並求佛祖發願,讓她了悟能斷,脫離苦海而登彼岸。

渡人渡己,陸竹感悟自己已不能渡天下人,惟有渡眼前人,如果功成也是善事一件。他這麼做不是消細雨的孽,斷細雨的法,而是消自己的孽,斷自己的法;可惜彼時的細雨不懂。

其實陸竹只要解釋一通,細雨就會旋即明理,只是結果必不遂陸竹意而已。

昔電影《天龍八部》有一幕,方丈和小和尚虛竹在大殿。老方丈一指殿外問虛竹:“你看殿外,可看見什麼?”虛竹答:“好多人。”老和尚搖頭:“非也,你看殿外熙熙攘攘,實為兩人,一曰名,二曰利。”

這《劍雨》中的陸竹便為名所累,他假意一意孤行,為渡細雨而不惜犧牲自己。看似用了最高明的方式,卻做了最自私的決定。

陸竹不可謂不聰明,也最令人扼腕嘆息。

寓清於濁

大丈夫,雷斌也。他雖身處反派陣營,卻是最符合真實生活的至情江湖人。

雷斌這個混江湖的人很平凡;放下飛針,他就是一普通莊稼漢。當黑石三人眾尋到細雨家中時,雷斌自來熟地拿起鍋鏟,揭開鍋蓋,給自己下了一碗陽春麵,並且狼吞虎嚥地幾口消滅乾淨,就當自己家一樣,可見這就是他的生活常態。

《劍雨》江湖是什麼?有人的地方就有江湖,這江湖每天都在上演!

殺人領賞只是他的職業,陪伴家人,煮麵吃麵才是他的愜意天地。他和以往心目中的武俠人多少格格不入,一個顧家的人絕不會是一個合格的江湖人。

當他與主角交手失敗後,愣是拖著流血的身體,硬撐回家,先是看了看熟睡中的妻女,然後又給自己煮了一碗麵,最後死在了餐桌前,多少有點悲情的意味。

《劍雨》江湖是什麼?有人的地方就有江湖,這江湖每天都在上演!

如果他不踏入江湖,或許會是一個很好的廚子,也能活得有聲有色。可惜他入了江湖,就不得不被裹挾著做一些事,在渾流中沉浮。

常言道:出淤泥而不染,能真正做到的有幾人?

他是整部劇中最為清醒的人,卻做了最錯誤的判斷。在城牆下,黑石集團內訌,彩戲師和輪轉王都想要搶羅摩遺體,但雷斌並沒有這個需求,局勢均衡。

只要雷斌出手,必有一方慘敗。彩戲師知道雷斌想脫離組織,慫恿他一塊兒造反,但是雷斌猶豫了,並沒有幫助彩戲師,而是助紂為虐。

於情於理,雷斌都不應該幫助作惡多端的大反派,懲奸除惡是武俠片的固有思維,也是我們樂意看見的劇情結果,可雷斌沒有。

《劍雨》江湖是什麼?有人的地方就有江湖,這江湖每天都在上演!

最為真實的可能性就是雷斌依舊缺錢,存下的銀兩不足以讓他完全脫離江湖,去過一個真正的普通人生活。

也如常見老港片的套路:幹完最後一票,就金盆洗手,而這最後一票往往最為致命,少有人全身而退。

寓清於濁,是江湖人無奈的最真實體現,如果有可能,誰願意做自己不愛做的事呢?

《劍雨》江湖是什麼?有人的地方就有江湖,這江湖每天都在上演!

以屈為伸

近些年來反派角色大多三觀正,天資高外加勤奮努力,起早貪黑,兢兢業業。只是倒黴遇到了一個三觀不正的主角(此為笑話)。

本劇反派轉輪王也是一個三觀極正的人,作為一個從小入宮的太監,沒有心理扭曲當上大宦官禍國殃民;也沒有一夜障目,依仗絕世武功挾持皇帝以令諸侯;只是低調地做個最低等的信差。業餘愛好就是數銀票,賺點外快改善生活。

《劍雨》江湖是什麼?有人的地方就有江湖,這江湖每天都在上演!

在和女下屬細雨的接觸中,慢慢對其有了感情,一個生理有缺陷的人嚮往愛情,何錯之有?

如果羅摩遺體不現世江湖,轉輪王也不會重燃希望,而他只是眾多搶奪者的一員。

試想一個身體殘缺的人突然被告知有希望恢復健全,他會不會努力爭取?這麼一論,也就不會有眾多觀眾所謂“一根(和諧)引發的血案”的調侃。

《劍雨》江湖是什麼?有人的地方就有江湖,這江湖每天都在上演!

明眼可見許多所謂的正義人士也為了羅摩遺體明裡暗裡做殺人勾當。

很可惜羅摩遺體不是唐僧肉,可以分而食之。要不然,江湖中人或許會和平地將那羅摩遺體放陰涼處晾曬幾天,選個黃道吉日地來個“蟠桃(羅摩)勝會”,也就不會掀起這麼多腥風血雨。

《劍雨》江湖是什麼?有人的地方就有江湖,這江湖每天都在上演!

費盡周章,耗費人力物力,只是為了恢復雄風。大篇鋪墊和最終目的不相稱堪稱本劇的巨大漏洞。然而瑕不掩瑜,一個老太監的奮鬥史,從忍辱負重多年一步步學習武功,到老虎眼皮子底下慢慢建立起自己的黑暗帝國,如此雄韜偉略,隱忍如斯不值得尊敬嗎?

昔韓信受胯下之辱,修成偉業,載史千秋,今轉輪王亦受胯下之辱,也成大業。可以說轉輪王能有今天的成就是他幾十年以屈為伸的結果,只不過時運不濟被主角消滅了。

當然了,正義必將戰勝邪惡。轉輪王在實現自己的偉大目標過程中過於不擇手段,傷害了太多的無辜人。

在殘酷揭露江湖的慘烈同時,也被一腳踢入了窮兇極惡的腐臭深坑裡去。其失敗也就成了必然,之前所做的努力全都白費了。

《劍雨》上映距離現在已近10年,現在看來,仍頗多感慨。江湖是什麼?有人的地方就有江湖,這江湖每天都在上演!你真的讀懂了江湖嗎?

《劍雨》江湖是什麼?有人的地方就有江湖,這江湖每天都在上演!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