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29家非金融石油石化公司2019年賺超6800億,資源、地產、基建行業龍頭淨利居前,民企成長性更強

2019年年報進入最後衝刺期。儘管今年遭遇新冠疫情而使得上市公司進行年報披露面臨一些困難,但從目前情況來看,絕大部分上市公司仍然按照最初預約的時間表按時推進年報披露工作。

東方財富Choice金融終端顯示,截至4月3日晚間,已有790家上市公司完成2019年度年報披露,其中非金融石油石化上市公司共有729家完成披露。目前A股上市公司總計3800餘家,大部分仍然等到4月傳統密集期進行集中衝刺式披露年報。

729家非金融石油石化公司淨利潤同比增長14%

根據《每日經濟新聞》記者計算,790家上市公司合計實現營業收入25.18萬億元,同比增長9.48%;實現淨利潤2.58萬億元,同比增長13.53%。729家非金融石油石化上市公司合計實現營業收入11.99萬億元,同比增長10.05%;實現淨利潤6876.01億元,同比增長14.06%。

雖然金融石油石化仍然佔據盈利大頭,但目前公佈的729家非金融石油石化上市公司2019年淨利潤增幅仍然大於全部A股淨利潤增幅,某種程度上顯示出目前實體經濟具有一定的抗風險能力。

如果包括金融石油,那麼A股前十名盈利王的榜單全部被大金融、大石油佔據。工商銀行以年賺3122.24億元繼續穩居盈利榜榜首。其次是建設銀行,2019年淨利潤達到2667.33億元,第三名為農業銀行,2019年淨利潤2120.98億元,中國銀行排名第四,2019年淨利潤1874.05億元。剛上市的郵儲銀行2019年淨利潤也達到609.33億元。

所以在進行業績分析時,策略分析師往往喜歡將金融石油石化扣除後,對實體企業再進行詳細分析。目前已經公佈年報的729家非金融石油石化上市公司中,前二十名的榜單如下:

中國神華以年賺432.5億元排名第一,同比小幅下滑1.41%。萬科A以388.7億元淨利潤排名第二,同比增長15.10%。海螺水泥實現335.93億元淨利潤,同比增長12.67%排名第三。此外,中國中鐵、中國鐵建、中國交建、工業富聯、新城控股、中國中車等淨利潤也都超過100億元。

從上述公司所屬行業來看,資源、地產、基建等仍是賺錢龍頭。而從淨利潤增幅榜來看,民營企業成長性更強。

在729家非金融石油石化上市公司中,共有57家公司淨利潤增幅超過100%。宏創控股實現淨利潤3.25億元,同比大增3652%排名第一。在業績說明會上,公司財務總監劉興海介紹,公司年產15萬噸高精度鋁板帶鑄軋線項目於2018年12月全部建成達產,實現原材料全部自給,降低了生產成本;公司年產8.5萬噸高精度鋁板帶生產項目2019年度全部建成達產,主要產品為高精度鋁板帶產品,為生產鋁箔的主要原材料,項目的達產對公司業績產生了積極影響。

排名第二的是中海油服。受益油服市場回暖,2019年公司業績大幅增長。全年實現營業收入311.4億元,同比增長41.9%;實現歸母淨利潤25.0億元,同比增長3434.2%。

創業板公司智動力於3 月6 日披露年報,公司2019 年實現營業總收入17.4 億,同比增長167.7%,實現歸屬於母公司所有者的淨利潤1.3 億,同比增長1793.1%;2019 年公司毛利率為22.4%,較2018年提高3.1個百分點,淨利率為9.3%,較2018年提高8.2個百分點。公司同時預計今年一季度盈利3500 萬元~4300萬元,扣非利潤同比預計上升129.23% ~181.62%。

智動力的主營業務包括手機等消費電子器件的研發、生產和銷售等。產品在三星、OPPO、小米等主流消費電子廠商的手機和可穿戴設備上有廣泛應用。吳加維陳奕純夫妻為公司實際控制人。

此外,如牧原股份則是受益於“豬週期”的景氣度而業績大漲。牧原股份2019年實現營業收入202.2億元,同比增長51%;歸母淨利潤61.1億元,同比增長1075%。這家公司的實際控制人亦是秦英林錢瑛夫妻。3月31日,牧原股份取代了海康威視成為中小板總市值冠軍。

而某不願透露姓名的策略分析師在對A股2019年業績快報進行測算後對記者提供數據表示,2019年四季度創業板、中小板、科創板淨利增速分別達到52.9%、8.9%、24.5%,相比2019三季報的-5.9%、2.5%、44.8%,創業板和中小板增速顯著回升,科創板增速回落。結合業績快報和年報預告來看,年報歸母淨利增速的中樞(上限與下限算術平均值)分別為:全部A股(10%)、創業板(50%)、中小板(9.5%)、主板(8%)、科創板(25%)。總體而言,目前已披露的財務數據符合市場之前預期。

一個好的跡象:經營現金流增幅達到24% 高於淨利潤增速

值得一提的是,有一項重要財務數據顯示出實體企業經營一些好的因素——729家非金融石油石化上市公司合計實現經營現金流1381.39億元,同比增長24.46%;這一數據大於營業收入和淨利潤的同比增幅。雖然各家公司之間千差萬別,但至少說明有些公司在經營造血方面仍有“護城河”。

某註冊會計師在審閱上市公司年報統計數據後指出,經營現金流增幅高於淨利潤增幅,部分原因是一些上市公司仍然在進行如商譽等資產減值準備鉅額計提;而無論資產減值準備還是信用資產減值準備計提,都隻影響淨利潤,並不影響實際現金流。另一方面,即使不考慮新冠疫情影響,去年宏觀經濟增速下滑至6%區間的背景下,一些上市公司在進行現金管理時會更加謹慎。

目前公佈年報的上市公司中,華能國際計提減值準備最多。公告顯示,2019年華能國際計提資產減值損失58.1億元,由此導致盈利大幅低於市場預期。主要包括固定資產減值損失40.7億元,其中山東、山西、上海地區部分電廠根據政策要求須於2020年底關停或等容量替代,山東、黑龍江、雲南部分電廠預計經營形勢轉差,另外滇東煤礦及部分電廠資產擬報廢;以及在建工程減值12.6億元(滇東礦業相關)。2019年華能國際實現營業總收入1734.8億,同比增長2.1%;實現歸屬於母公司所有者的淨利潤16.9億,同比增長17.2%;每股收益為0.06元。

華能國際每股經營現金流達到2.38元,計提鉅額減值後其每股收益只有0.06元,由此導致其淨利潤現金含量達到2213.16%。

上述註冊會計師指出,有時候經營現金流是比淨利潤更重要的衡量財務穩健性的指標。只有現金流能持續,企業才能真正持續經營。而且相對淨利潤等指標,現金流造假難度更大、真實性更高。即使如華能國際計提大額減值導致淨利潤不佳,也是清理歷史遺留問題。但凡事都有利弊兩面,進行大額減值、清理歷史遺留問題雖然可以為過去“甩包袱”,但也可能會讓企業在未來在擴大投資上更加謹慎。此外,如華能國際這樣的公司,經營現金流穩定,有安全墊消化過去不良投資造成的後果。一些公司光盲目投資卻沒有造血功能,最終對公司可能會造成毀滅性打擊。

樂視網是其中最典型也最極端的例子。公司已經預計2019年虧損約112.8億元。樂視網股票已經自2019年5月13日起暫停上市。它的興衰已經被一寫再寫,故事可以寫一本書。但歸根結底是——講了一個又一個故事,吸引資本盲目擴張投資,卻沒有造血能力。最終只會一地雞毛。

總之,2019年年報披露尚未結束,年報中的故事還會有很多。重視以現金流為代表的“護城河”,在新冠疫情擾動經濟的背景下,對投資者可能尤為重要。

封面圖來自攝圖網

每日經濟新聞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