岐山周公廟

岐山周公廟,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國家AAAA級旅遊景區,是中國同類建築中存世規模最大,形制最完整的周公廟。位於陝西省岐山縣城西北六公里處的鳳凰山南麓,面積約62萬平方米。《詩經》中描述此地為:"有卷者阿,飄風自南"。

據考古專家考證,早在6000多年前,卷阿一帶就有先民傍山臨泉而居。周興起時許多著名事件都發生在卷阿附近,鳳凰是姬姓周族崇拜的神鳥,古卷阿附近至今有許多與鳳凰有關的地名和遺址,如鳳凰山、鳳鳴崗及"丹穴鳳跡"等。

周公旦晚年歸隱於卷阿,逝世後即建祠祭祀,周公廟由此而始。西周末年古卷阿建築遭毀壞,秦漢以後曾重修。唐武德元年(618年),唐高祖李淵為紀念曾助武王滅商立國、輔成王平叛安邦的周公旦,下詔在其制禮作樂的"卷阿"創建周公祠。後經宋、元、明、清歷代修葺、擴建,形成了以週三公(周公、召公、太公)殿為主體,姜嫄、后稷殿為輔,亭、臺、樓閣點綴輝映的古建築群。

2006年05月25日,周公廟被國務院公佈為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岐山周公廟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