東方之珠的混亂--約翰·卡爾宏的白鼠實驗充分驗證了

東方之珠最近很亂,亂到各種新聞就像漫天柳絮,洋洋灑灑,你不去關注都不行。

而亂的起因,就是一幫在校讀書的小孩子,他們覺得社會不公平,想要爭取更多的東西。很多人說這是偶然事件,也是積累長久爆發的情緒。

可事實真是如此麼?今天我們借烏托邦白鼠的實驗來看看這次的事件,它發生的原因,到底是因為人權,還只是社會發展的正常反應。

烏托邦白鼠實驗,是一個黑暗的實驗。1968年美國一個名叫約翰·卡爾宏(John B. Calhoun)的生物學家用8只小白鼠做的關於人類社會發展的進程的隱喻,實驗操作如下:

東方之珠的混亂--約翰·卡爾宏的白鼠實驗充分驗證了

約翰·卡爾宏製作了一個可容納3800多隻老鼠的六邊形建築,裡面放了8只白鼠(4公4母),每天提供足夠的食物和飲水,給予最合適老鼠生存的溫度,同時隔絕病菌的侵害。

白鼠每55天繁殖的數量就會上升一倍,到了315天的時候,白鼠總數達到620只的時候卻發生了奇怪的事情。白鼠總數量開始慢慢減少,出生率趕不上死亡率。到第600天的時候,最後一隻老鼠誕生後,這群白鼠完全沒了繁殖,所有老鼠都慢慢等待衰老死亡,直到最後最後一隻白鼠死去,它們也再沒有出現新的鼠寶寶。

這個實驗稱之為白鼠的烏托邦世界,隱喻著人類最後可能走向滅亡的最大可能性---不是因為戰爭或者太陽毀滅,而是因為整個地球的人口達到一個基數,出現自社會自我銷燬。

那筆者就這個實驗,向大家展示下人類的一些已經有的行為,從此來解釋這次東方之珠的突發事件。

1、在實驗最初的315天中,白鼠的繁殖數量已經開始下降,受居住環境的限制,鼠群已經在互相搶奪地盤。失敗的公鼠會離開自己的地盤,而母鼠則代替公鼠捍衛自己的領地(因為男性在職場上賺不夠能維持家庭的開支,女性群體為了生活也開始加入工作中,這就像鼠群的搶地盤。),母鼠因為爭奪地盤,而不能好好養育小鼠,於是將小鼠推出居住地,任其自生自滅(多少女性放棄了母愛的天性,只為了讓生活更好一點?)。

2、鼠群的爭鬥中,伴隨著鼠群的生活習性越發畸形。公鼠之間相互交配,母鼠咬死幼鼠。(是不是像極了同性戀、虐童等可怕事件)

3、315天之後,鼠群出現了一群宅鼠,只願意吃喝、不願意到任何地方走動,不去搶奪(宅男宅女、啃老族的出現。東方之珠基本上9成9的年輕人都是如此。)

4、實驗後期,因為大部分的居住地被老一代鼠群長期佔據,社會出現了兩極化。(就像我們社會的兩極化,有一群人他們享受著所有的有利資源,他們是上層人士;而另一群人,則窮盡一生都無法進入,他們只能被關閉在底層的那個世界裡,成為“失落的一代”。)

說完白鼠實驗,我們說回我們的東方之珠,這群學生真的是為了訴求麼?不是的,他們大多是那群生活在最底層的白鼠,渴望著改變,渴望著趕走老白鼠,讓自己能佔據那些上層的位置。如果不能,那他們都只能繼續啃老、繼續蝸居、繼續做著不切實際的夢。

他們沒有辦法努力,因為他們就像那群白鼠,不會知道父輩是如何努力的,忘了父輩的辛苦,忘了那些頂層白鼠當年也是辛辛苦苦才爬上這個位置。

這也是東方之珠這個小島社會發展到極限的人口基數的表現。很多人都不會願意出去,因為他們覺得這個小籠子很好,食物、水都充足,或者出去就會餓死。

所以這次東方明珠事件的爆發,可以說是偶然事件,又可以說是必然的事件。因為這一群人,他們只是為自己想向上走,找一個藉口。這群學生內心是黑暗的,因為只要整個東方明珠的社會秩序混亂了,金融崩塌了,那麼他們就有機會再次走上上層社會的層次。所以他們不管不顧,只是為了宣洩社會帶給他們的“不公平”。

這次的東方之珠事件,是烏托邦白鼠實驗最好的驗證,當社會兩極化嚴重的時候。底層的白鼠,會希望整個社會崩塌重新建設,而上層的白鼠,則不希望社會秩序出現太大的問題。

據統計,東方之珠的人口達到750萬,而面積只有1106.34平方公里,普通人均居住面積只有9平方米,而大多數的面積是綠化和公園。

也就是說,這個人口已經達到小島的最大人口基數。這時候出現社會行為畸形,也屬於很正常的現象。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