範偉,不只是彪哥

時至今日,在大多數觀眾眼裡,範偉仍是一個笑星,就像十幾年前《馬大帥》裡的“彪哥”一樣,讓人忘不了。

彪哥當年到底有多火?網上有一個傳說:《馬大帥》播出的時候,範偉去東北任何一家飯館吃飯,都會有人為“遼北第一狠人”買單。

範偉,不只是彪哥


上到老叟,下到孩童,彪哥成功打破了社會代溝,讓60後、70後、80後、90後罕見地擁有了共同話題。那時候的彪哥,是真正的東北全民偶像。

如果照此繼續發展下去,範偉大有趕超趙本山之勢,成為東北的喜劇之王。其實在《馬大帥》播出的時候,作為配角的彪哥就要比趙本山扮演的主角馬大帥更受到觀眾的喜愛,這在之前《賣柺》、《賣車》等春晚小品裡已初見端倪——不是被忽悠瘸了就是被忽悠傻了的“範廚師”要比總是一臉壞笑的“大忽悠”更討觀眾歡心。

範偉,不只是彪哥


可是,彪哥從來都不是一個走尋常路的人,“古有奧地利國佛洛伊德,今有遼北地區範德依彪”的霸氣宣言時隔多年仍擲地有聲。作為彪哥的本尊,範偉自然不遑多讓,在春晚舞臺和趙氏喜劇中塑造了一系列的經典搞笑形象之後,他毅然決然離開了趙本山,拋下了之前在東北積攢下的超高人氣,將家從瀋陽搬到了北京,開始了一段全新的冒險之旅。

可是,“腦袋大,脖子粗,不是大款就是伙伕”的範偉這次走了一條讓所有人跌掉下巴的路——他竟然跑去拍起了文藝片!

範偉,不只是彪哥


這一拍,就是十幾年。範偉在一堆鮮為人知的文藝片裡面盡情展示著自己日臻成熟的演技——《看車人的七月》裡的看車人杜紅軍、《求求你,表揚我》裡的民工楊紅旗、《芳香之旅》裡的司機老崔、《南京、南京》裡的知識分子唐天祥、《耳朵大有福》裡的退休工人王抗美、《車票》裡的單身父親、《跟蹤孔令學》裡的語文老師孔令學、《一句頂一萬句》裡的廚師宋解放、《不成問題的問題》裡的農場主任丁務源……憨態可掬的老範在文藝片的道路上越走越遠,甚至憑藉《不成問題的問題》裡面丁務源這個角色,他還順手拿了個金馬獎影帝。

可是,沒有多少人看過這些片子。這十幾年,能讓人們想起他的,是《天下無賊》裡“劫個色”的笨賊,是《道士下山》裡和林志玲上演床戲的“範政富”,是“和範偉一起打天下”的洗腦廣告。

範偉,不只是彪哥


範偉主演過電影的觀眾數,遠遠比不上他的一場春晚小品。從離開趙本山,執著地走上文藝片的道路開始,這幾乎是註定的結局。對於這樣的局面,闖蕩江湖多年的“彪哥”心裡不會不清楚,但他卻早已給自己寫好了“明知山有虎,偏向虎山行”的劇本。

這個曾經的小品演員對劇情片和文藝片表現出了超乎常人的熱情,他在接片的時候往往不在乎片酬和預期票房,只要劇本具有文學色彩和精神內核,角色具有能打動他的特質,必定來者不拒。

“缺乏經營意識,完全隨著自己的性子來,瞅著他大把大把地浪費自己的觀眾緣,真是心疼。可別人勸他,他也不聽。”一位範偉身邊的多年好友如此說道。

範偉,不只是彪哥


他和每個人的話題都差不多,除了角色就是劇本,偶爾也會憂慮市場和藝術追求,可也只是憂慮而已。除此之外,家庭穩定,情緒穩定,嗜好穩定,連吃飯的口味都是幾十年不變的東北家鄉菜。

他很多東西,都來源於平時不動聲色的觀察。沒什麼出乎意料的言行舉止,但內心時刻在做著快速的運算和思考。

他身上自帶一種中國人慣有的緊張感——老實人被扔在人堆兒裡的那種緊張感。金馬獎頒獎那天,獲得影帝的他站在領獎臺上,不停地用手捻著西服的衣袖,連說了19個“謝謝”。

他喜歡那種不言不語的默契,神交讓他遠離言語間的尷尬。只是,並非所有人都有與他神交的耐心和時間。

“他誠懇得可怕。”金馬獎評委許鞍華這樣評價範偉的表演。

他想寫一部戲,講一個不合時宜的演員的故事。這恐怕就是他自己的故事。在這個流量為王的浮躁年代,他格格不入。就連拍那個讓人啼笑皆非的《範偉打天下》的廣告時,他也在反覆地揣摩著臺詞和表演情緒,以期達到最佳效果。

範偉,不只是彪哥


“我喜歡拍文藝電影,我也不想當焦點。”除此之外,範偉不再多說。

“孤獨的孩子提著易碎的燈籠。”誰也沒想到,曾經“叱吒東北”的彪哥會活成羅大佑歌裡唱到的樣子。

據說,範偉十分推崇日本著名文藝片導演小津安二郎,他特別喜歡小津導演的一句話:“人生和電影都是以餘味定輸贏的。”

“彪哥”的人生餘味,可能就藏在他那“易碎的燈籠”裡吧。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