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道之行,不責於人,遇事不責,處世之智慧

站在歲月的路口,你我皆是過客,出走半生,唯有家人常伴左右。年紀越大越發現,家才是最溫暖踏實的地方。在一個家庭裡,什麼最重要?是用之不盡的財富,還是安穩愜意的在家?是富麗堂皇的住宅,還是錦衣玉食的生活?


良田千頃不過一日三餐,廣廈萬間只睡臥榻三尺。
孩子能懂得父母的操勞,老人能理解子女的忙碌;丈夫能體諒妻子的不易,妻子也能慰藉對方的辛苦。我累了,你對我噓寒問暖;你病了,我對你關懷備至;生氣了,隨口開個玩笑就好;委屈了,還可以有個溫暖的肩膀靠靠。父母總是把你想扔掉的舊衣物放進衣櫃,你便和他們爭得面紅耳赤;丈夫帶孩子出去玩摔了跟頭,你只顧著斥責他沒看管好孩子,卻忘了要先幫孩子處理傷口;妻子給你做好了下班後的晚飯,你卻嫌棄菜炒得不好吃,忽略了妻子的感受......

大道之行,不責於人,遇事不責,處世之智慧


錢財乃身外之物,一家人能平平安安,和和睦睦,就是一種美滿。
著名主持人馬東曾在一個節目中提及他的母親,他母親76歲了,最喜歡做的一件事就是關燈,只要沒人在,她就第一時間關掉屋裡的燈。一開始馬東不太理解這個習慣,便告訴母親燈一直開著費不了多少電,而且開關用多了也會影響使用壽命。他的母親每次被提醒後都說“好”,但沒過幾天看到亮著的燈又忍不住去關了。自此,馬東發現母親已經秉持“節約用電”的理念幾十年,一時半會兒是改不了的,就算他再提醒,母親還是會不由自主地延續以往的行為。所以,馬東並沒有責怪母親,之後也很少計較這樣的小事。在家庭生活中,我們也常常會有這樣的時候,不同的是,馬東會試著去理解,而我們的第一反應卻是指責。

大道之行,不責於人,遇事不責,處世之智慧


家只是方寸之間,若裝滿了怨氣,便騰不下溫暖與愛。彼此指摘埋怨,是一種感情的內耗,與其斤斤計較,不妨置之一笑,心底無怨天地寬。老子曾說:“大道之行,不責於人。”遇事不指責,是為人處世的智慧,也是一個家最好的風水。

大道之行,不責於人,遇事不責,處世之智慧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