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將來在哪方面能成功,你這樣做就可知道

1

做同一件事情,有人成功,有人失敗,為什麼?

每年,都有成千上萬的學生,從一個個單純的學子逐步走向了各行各業,有的繼續深造,有的擠進銀行系統,有的走向車輛維修,有的當了公務員,有的學了計算機,有的走進了建築行業。然而,有的人上了建築專業,但是卻未能出色;有的人當了教師,但是怎麼也上不了一堂好課;有的人當了醫生,卻是一直不敢自己主刀;而有的人卻在自己的行業上,步步高昇。這些人在各自的崗位上,有的成了行業翹楚,有的默默無聞,有的如深陷泥潭。即使在同一行業中的兩個人,結局也可能是完全不同的。

到底是為什麼?

有這樣一個故事:

三個工人在建築工地砌牆,有人問其中一個:“你在做什麼?”這個工人沒好氣地說:“沒看見我正在砌牆嗎!”十年後,該工人依然在建築工地砌牆。

他問第二個:“你在做什麼?”得到的回答是:“我在建一棟大樓。”十年後,該工人成了一位建築承包商。

最後,他問了第三個工人同樣的問題,那個人哼著小調,歡快地說:“哈哈,你看,我在建造一座美麗的城市!”十年後,這人成長為一位規劃城市的大設計師。

同樣平凡的工作,一樣的看似簡單重複,枯燥乏味,有人卻能以快樂的心情面對,在平凡中感知不平凡,在簡單中構築自己的夢想。

樂於享受工作其中的,工作時如魚得水,往往能成就事業,而對工作厭煩之至的,如身陷囹圄,往往一事無成。

一個人對待工作的喜愛程度,決定著他有著怎樣的未來。想讓孩子擁有一個美好的未來,那麼就讓孩子去做他喜歡的事情。

2

我們怎麼知道孩子喜歡什麼樣的工作?

用眼觀察。

孩童時期,孩子還不能通過自我觀察來認清自己,只能是我們做家長的或是做師長的通過觀察,來認清孩子。

有一位工匠帶著他14歲的孩子去看心理師。他進門後對心理師說:“先生,我想知道我的孩子究竟是什麼樣的個性,請你幫他分析一下。我能看出來的是:他有一雙天才的手,他整天削東西玩兒。只要能給他一把小刀和一塊木頭,他就會進學高興,而且他的手也確實非常靈巧。所以,我的想法是不打算讓他去上學了,而是跟著我學做木工,我會讓他成為一個極為精巧的木匠。不久之後,他每天就能賺到八元工錢。您說呢?”

心理師望了一眼那個孩子。說:“你的孩子對人類有異常的愛心。我對他的職業分析是,他喜歡為人們服務。他具有深厚的同情心——幾乎和他的科學家天才一樣大,而且他還有兩靈巧的的手。這當然是很的,但是先生,你不能使你的孩子失學,那將是一件大錯特錯的事情。我建議你給他一個求學的機會,然後送他進醫學院去專業攻外科手術。而不要讓他去刻那一天只能賺八塊錢的木頭,你應該給你的孩子一個幫助別人的真正的機會。如此,既增加了他的快樂,又增加了他對社會的用處與賺錢的能力。”

為什麼心理師這麼說呢?因為他看出了一些不平常的事情,一些比單純的機械天才更重要的東西。他細加分析之後,才說出了那番話。

那位工匠接受了心理師的勸告。後業,他的兒子以全班第二的優異成績從醫學院畢業了。

家長通過觀察,能看出一個人的優點及特長,然後根據他的特長來設計他未來的路,將會是一個孩子一生中的幸事。

如果家長沒有這方面的觀察力,就容易把一個渾身都是藝術細胞的孩子訓練成技術工程師,把天生的音樂家訓練著當商業高手,把一個具有管理才能的孩子培養成園藝師,把一個超級演說家當做程序員培養。這實在太可惜了。

3

觀察哪些方面,可以知道孩子的性格呢?


孩子將來在哪方面能成功,你這樣做就可知道


有一本書,名字叫《身體語言密碼》,是美國的哈里·巴爾肯的著作。講述了透過觀察,憑藉人的一顰一笑、言談舉止,甚至包括相貌等微小因素,判斷其人內在的品性,以之為閱人識世的“身體語言密碼”。

作者提出了“幾種形體上的特徵”。將這些身體外形可以觀察到的幾種特徵弄明白之後,任何人的性格個性便一目瞭然了。

科學的個性分析法所注意觀察的人類九種形體特徵為:

(一)顏色——毛髮,皮膚,眼睛,鬍鬚。

(二)形狀——前額,眼,鼻,嘴,下巴。

(三)結構——智慧神經質型,好動、健壯型,有力或享樂型。

(四)組織——毛髮,皮膚,面貌的粗細。

(五)緊韌——肌肉與骨骼的鬆緊程度。

(六)比例——面、頭與身體的比例。

(七)體積——身軀的大小。

(八)表現——行動,聲音,態度,衣著,字跡,握手。

(九)體質——強弱。

比如:褐膚色人的生活就比較容易。因為他們的先祖的環境與心理狀態的遺傳,他們的天性多是不好動的,愛家庭而不願冒險的。而白膚色人種是比較積極好動而不願安逸的。他們樂觀,易變,無耐心,有時無恆心,並永遠在尋找征服新的領域。從遺傳特性上,白膚色人的天性喜愛征服,總想統治領導別人。

對於如何看人識人,你想了解更多嗎?那麼就親自看一看《身體語言密碼》這本書吧。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