底薪球員帶頂薪球員賺錢?厲害了!

閒著沒事,分享一則小人物的故事。

帕特-康諾頓,來自密爾沃基雄鹿的板凳少年,追隨字母至今已有兩年。從數據上看,場均18.3分鐘5.1分4.2板,看似邊角料一枚,但老哥卻用自己“反膚色”的運動能力在今年扣籃大賽上秀了一把。自打這以後,或多或少有人開始注意到他。至少如今提到這名字,除了資深鹿迷外,已經有不少觀眾知道:

“哦,這不就是雄鹿那個運動能力爆炸的白人啊!”

底薪球員帶頂薪球員賺錢?厲害了!

其實就如今這種動輒幾千萬上億的年代,像康諾頓這種領著100多萬年薪的球員在NBA這地兒和邊緣人物就沒啥區別,雖說還不至於到吃晚上頓沒下頓的地步,但要實現常規NBA級別中的“財務自由”,那哥們還得遠遠不夠。

更何況密爾沃基地方,既沒有洛杉磯、紐約這類大城市這般處處充滿商機,也沒有場場爆滿的收視率。因此,對於這種天賦並不是特別高的球員來說,在這地兒打球基本談不上任何商業價值。

這種情況下,對於康諾頓這種球員來說,想為自己的人生創造更多財富,就必須要想辦法恰點外快。那麼問題來了,諸如老漢、科比這類的商業大鱷都有足夠的本錢供他們選擇投資渠道,那像康諾頓這種並不富裕的球員,如何通過有效的投資去換取更多的保障呢?

一番思索後,老哥決定投資房地產。

底薪球員帶頂薪球員賺錢?厲害了!

首先值得一提的是,老哥的出身並不平凡,他的學術成績一直很好,他畢業於世界頂尖的私立研究型大學諾特丹大學商學院,這也決定他的頭腦不可能只用於籃球,並且從進入大學開始,康諾頓就子承父業 ,成為家中Beach House公司的總裁,這為他日後的創業打下了很好的基礎。

與幾名在密爾沃基地區購買房屋的隊友不同,康諾頓走得更遠,他拆除了一個破舊的雙層公寓,以便可以用四層樓的公寓樓代替。該結構處於拆除的早期階段,老哥在這兒卻可以看到未來。

一個由三間單元組成的建築,裡面充滿了現代化的便利設施,再加上一個3132平方英尺的頂層公寓,他計劃將其作為自己的家。

想成為他的鄰居嗎?別急,老哥正將另外兩個單位出租。(雄鹿的員工可以享受折扣。)他還希望在夏天之前完成該項目。如果雄鹿贏得冠軍,遊行隊伍可以從他的新家出發。

底薪球員帶頂薪球員賺錢?厲害了!

老哥很清楚,疫情當下很可能會讓他本就不高的工資再打上幾折,並且他的房地產開發在短期內也可能受到影響,但他更清楚房地產屬於長期投資項目,對此,老哥說道:

“十年、十五年後可能才是真正的賺錢窗口。我覺得總體來說,這些產業的價值還是會持續上升的。”

除此之外,在密爾沃基,他有兩個項目正在研究中,包括競技場附近的公寓樓。他以325,000美元的價格購買了空置了數月的房產,他預計重建將額外花費80萬美元。他通過宣揚“磚塊,砂漿不會消失的有形資產”的美德在整個NBA傳播房地產福音。

作為海濱別墅投資者,已有六,五名球員加入了該行,其中就包括前開拓者隊友西街麥科勒姆。據西街回憶,彼時在開拓者時,拿著頂薪的他就經常請教拿著底薪的康諾頓很多與房產投資相關的問題。

底薪球員帶頂薪球員賺錢?厲害了!

隨著麥科勒姆繼續擴大自己的房地產投資組合,他已經對康諾頓的影響力有了一定的瞭解。麥科勒姆回憶起他最近與開發商唐·皮布爾斯(Don Peebles)舉行的一次會議,該公司的公司皮布爾斯公司(The Peebles Corp.)引用了價值約80億美元的項目。

最牛批的是,在他們的談話中,麥克勒姆與這位腰纏萬貫的開發商提到他參與了康諾頓的一個項目。後者一聽立即對他說,“哦,我認識帕特。”

瞧見沒?啥叫牌面?

底薪球員帶頂薪球員賺錢?厲害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