互聯網消費金融成後起之秀,與傳統信用卡業務形成強勢競爭

互聯網消費金融成後起之秀,與傳統信用卡業務形成強勢競爭

近日,據自媒體【華爾街見聞】報道,螞蟻金服的消費貸規模已經達到6000億元,花唄用戶平均每個月借款約700元,借唄用戶約3000元;2017年至今,螞蟻金服的消費貸規模已經實現翻倍;螞蟻金服的消費者貸款額度,已是中國建設銀行的近3.7倍。

此外,前段時間倍受關注的互金公司趣店在美上市,2017年全年的營收、淨利潤同比均上漲超過200%,去年四季度的總營收同比增長108%,淨利潤增長80%。

互聯網消費金融成後起之秀,與傳統信用卡業務形成強勢競爭

近年來,消費金融行業監管持續加碼,今年兩會政府工作報告中更是提出了“強化金融監管統籌協調,進一步完善金融監管”的具體要求。雖然監管收緊、輿論衝擊,但消費貸的規模在逐漸擴大,利潤在大幅增長,可見,消費金融發展前景廣闊

隨著消費金融的興起、互聯網技術的發展與徵信體系的完善,消費金融市場結構也逐步發生轉變,由原先的銀行消費信貸一家獨大,發展為現在的銀行消費金融、消費金融公司、互聯網消費金融及其他機構百花齊放的格局

互聯網消費金融成後起之秀,與傳統信用卡業務形成強勢競爭

消費金融的格局在悄然變化,隨之而來的是搶奪消費金融領域的用戶和資源,首當其衝的就是來自互聯網金融以及第三方支付等機構的挑戰,諸如花唄、京東白條等均為消費者提供了信用支付渠道,在很大程度上分流了信用卡客戶源。

從優勢上來講,近年來互聯網巨頭進軍消費金融領域,基於互聯網平臺,在獲客渠道、風險管控、業務體驗上都具有一定的比較優勢,因此也成為銀行信用卡業務的有力競爭對手。

從獲客渠道來說,消費金融公司、互聯網消費金融依託互聯網進行宣傳推廣,抓住消費者心理進行精準營銷,相比於傳統信用卡的電話推廣等形式,更加便捷且渠道廣、獲客能力強。

在風險管控上,大多數消費金融公司依託金融科技通過大數據風控、人工智能等技術手段,利用科技能力提高風控水平和抗風險能力。

但由於消費金融公司在我國發展處於初期階段,仍然面臨政策的監管。監管部門要求機構開展消費金融業務時要有場景依託。

但在實踐中,消費金融公司的具體場景拓展面臨諸多困難。例如自媒體【中國金融】所說的,主要問題在於其藉助的第三方支付通道僅支持單一場景的小範圍支付,無法像信用卡一樣滿足用戶多元化消費需求,也大大影響了場景消費金融發展的空間

互聯網消費金融成後起之秀,與傳統信用卡業務形成強勢競爭

自媒體【資金資產那點事兒】總結稱:目前消費金融領域競爭非常激烈,但大家的定位能力優劣各有不同,銀行系具備資金優勢,但營銷、運營等方面相對比較弱;電商系的消費金融業務以場景取勝,其優勢核心是場景的獲客能力,但由於依賴閉環的電商生態數據,風險能力較弱。

競爭有良性與惡性之分,良性競爭會帶動整個行業朝著更好的方向發展。互聯網消費金融與信用卡可以說是相輔相成。

信用卡是消費金融的基礎,信用卡可以推動消費金融的發展因為它是通用的支付工具,在客戶粘性、使用便利度和發展的成熟度方面均優於消費金融公司或互聯網消費金融;同時互聯網消費金融的創新模式也促進銀行信用卡在人群細分、便捷用戶等方面將做得更好

互聯網消費金融成後起之秀,與傳統信用卡業務形成強勢競爭

那麼,互聯網消費金融(如花唄、京東白條)與信用卡你更喜歡哪個?歡迎評論區留言。

NFMA新金融媒體聯盟,將著眼於泛金融領域的行業熱點,總結出不同的新聞媒體觀點,為媒體人士激發靈感、思想碰撞提供思路和素材。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