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心村志》編纂工作正式啟動

涉越中國池州村落的沿革,村志編修古之有焉。清康熙二十四年(1685年)郎遂編撰安徽池州《杏花村志》,“清人為村立志,頗為稀奇,是修村志之啟端。”幸得盛世修志,開展村志編纂,留住鄉村記憶,記載歷史,志啟未來的意義已非同一般。

《江心村志》編纂工作正式啟動

2018年8月4日上午,安徽省池州市最大的少數民族聚居村江心村部會議室顯得格外熱鬧,村兩委就部署《江心村志》編纂工作,特意邀請村裡德高望重的老前輩、退休教師參與具體撰寫方案研討。

歷史上曾有諺語云“江心洲是個苦地方,十年就有九年荒。夏季惡水白茫茫,拖兒帶女去逃荒。柴筍馬蘭當主糧,大肚病兒代代染。有兒不娶江心女,有女莫嫁江心郎。”歷史上的江心洲是苦難羞澀的,但厚重可貴、艱苦奮鬥的江心精神一直都在延續。

編修《江心村志》,是充分利用地方誌的獨特優勢,全面、客觀、系統記述江心村的歷史面貌和社會主義新農村取得的偉大成就,充分反映村落文化的深厚內涵和農民生活的豐富多彩,傳承優秀傳統文化,弘揚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使之成為宣傳江心村的一張閃亮名片。

《江心村志》編纂工作正式啟動

讓思緒回到30年前,那時的江心給你的印象是什麼?你會想到什麼?一眼望不到盡頭的蘆葦蕩?是風景也是一家人生計來源。一位肩挑扁擔的中年婦女,一艘小木舟,一對小夫妻,這30年的時間,他們之間有什麼樣的故事?平凡實在的江心人,總是在不經意之間感動你。

是否記得爸媽乘渡船到安慶趕集的場景?

是否記得爸媽為了生計伐蘆葦的背影?

安慶的小夥,望江的姑娘,現在的我們。

我們與水結緣,輪渡是我們通往世界的橋樑。光與影的交織,我們歷經多少苦難歲月。

是否還記得98年可愛的軍人們與我們並肩的場景?

.......

《江心村志》編纂工作正式啟動

記村史,立村志。載鄉愁,啟未來。

如今江心洲的房子儼然中等城市小區的規模,日子越來越好,早已脫胎換骨,今非昔比。在路口見到以前那個總是肩挑扁擔的老者,有沒有那一瞬間感動了你。政策的春風滋潤這一方土地,勤勞的人們,幸福的一家人相遇時的會心一笑,躍然紙上永遠不被遺忘。

《江心村志》編纂工作正式啟動

編後語:《江心村志》編纂工作正式啟動,歡迎所有的江心人提供真實的歷史素材、影像資料送至江心村部“江心村志編委會”珍藏保留。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