唸對賈乃亮三個字,真的太難了

唸對賈乃亮三個字,真的太難了

2013年,有一部日本電視劇《海女》火了起來,該劇的女主角被評為“2013年上半年最爆紅女演員”第一名,但是很多中國人,尤其是南方人,卻連女主角的名字都叫不出來。

不是因為她不夠紅,就算把她的名字寫好放在你面前,你也未必能叫得出來,因為她叫“能年玲奈”。

沒錯,只要碰到n和l兩個音節,很多人就會舌頭打轉。這恐怕會成為追星路上的第一阻礙,畢竟誰也不願意看到偶像派的“劉嘉玲”,變成鄉土派的“牛家寧”。除非是像“石原里美”這種,喊成“石原你美”一點錯也沒有。

唸對賈乃亮三個字,真的太難了

石原你美,有錯嗎 / @石原里美微博

對有些南方人來說,最殘忍的事,就是逼著他念“劉奶奶找牛奶奶買榴蓮牛奶”,說不清不許走。

為什麼會有人分不清n、l呢?n和l真的就那麼難以區分嗎?

很多南方人都分不清n和l

一個北方人去南方讀書,可能會遇到過很多奇幻的事情。比如,你去了南京大學,一個本地同學自稱是“藍精靈”,並不是因為他真的有變身的本領,只是因為他分不清n和l。

唸對賈乃亮三個字,真的太難了

在南京大學,很多同學會把自己稱為“藍精靈” / @南京大學微博

當然,不止是南京,放眼望去,在中國不能分清n、l的地區實在太多了,而且他們不分的形式往往還很不一樣,堪稱“花式不分n、l”。

有的地區是會把n-發成l-。比如在“民間普通話等級測試排行”中常年墊底的香港,早在上世紀70年代,就有研究發現香港人的n、l已經開始混同。一項2015年的研究顯示,香港人雖然能分辨n、l,但在口語中幾乎無一例外會把n-發成l-,而很少有反過來的[1]。

比如你經常會聽到粵語中把你好(nei hau)說成是雷好(lei hau),當渣渣輝說“你就會跟我一樣”時,你聽到的卻是“裡造會幹我一樣”。

唸對賈乃亮三個字,真的太難了

渣渣輝:你就會跟我一樣 / @張家輝官方微博

分不清n、l也有好處。對於香港人來說,“我愛你(nei)”的發音,聽起來就跟520(leng)差不多。這種數字間的聯想能力,可不是一個普通話字正腔圓的人能有的。

而在另外一些地區,則有可能把n-和l-一律都發成n-,最典型的就是武漢。在真正的武漢人看來,弩和虜、惱和老、南和蘭,這3對字的讀音都沒有任何區別,全讀n-就對了[2]。

因此,武漢人朱一龍很有可能從小就被叫作“朱一農”,因為武漢話裡l-這個聲母並不存在。而且,在武漢上學的大學生們可能不太好受,當他們在軍訓時唱《團結就是力量》時,本地同學很有可能把發音帶跑偏成:“團結就是你娘,這你娘是鐵,你娘是鋼”。

唸對賈乃亮三個字,真的太難了

2015年9月14日,湖北武漢,約7000名穿著迷彩服的新生聚集在武漢理工大學南湖校區。可以想見他們唱起軍訓歌時一定非常與眾不同 / getty

都說武漢人罵起人來毫不含糊,有的時候,他們可能真的不是在罵人,只是發音不標準。

最後,還有一種自由變體的發音。隨心所欲,想怎麼讀就怎麼讀。這其中以汲取了各地精華的四川樂山話為代表。樂山話中一個字既可以讀n、也可以讀l,甚至還可以讀介於n、l之間的音,這全看你的心情[9]。

當然,這種隨心所欲也給他們區別普通話中的n、l造成了一定困難。四川人謝娜就曾在節目中提到,因為自我介紹說自己“叫謝啦,是牛歲”(謝娜,十六歲)而遭到了老師無情的嘲笑。

而同屬西南官話的重慶也差不多,從小在重慶長大的王源,在節目上玩傳字遊戲時也充分暴露過自己不分“你”和“裡”的問題。

以前分清的地區後來也分不清了

對很多南方人來說,《復仇者聯盟》的標準讀法是“復仇者年盟”,張震嶽有首歌叫《思念是一種病》,很多南方人聽著卻是“失戀是一種病”。不僅如此,就算練了一百遍,自以為普通話很標準了,別人一問你是不是廣東人的時候,一張嘴還是“裡系怎麼雞道的呢”。

唸對賈乃亮三個字,真的太難了

2019年4月23日,好萊塢,漫威電影公司《復仇者聯盟:終局》劇組舉行手印儀式,如果有南方影迷在場,可能會說成"復仇者年盟" / 希帕圖片社

別忙著嘲笑這些分不清n和l的朋友,要知道,往前再追個幾百年,人家的祖先也是能分清n和l的。

比如因為口音問題被全國人民光榮授予“椒鹽普通話”稱號的西南地區人民,他們在古代也曾經能分清n、l。

在明末清初的方言記音書籍《蜀語》中,四川方言中n-聲母和l-聲母就基本沒有混淆,也就說明當時n和l還是不同的兩類讀音[3]。

唸對賈乃亮三個字,真的太難了

四川,經典川劇變臉。雖然四川地區的人們現在分不清楚n、l,但是曾經他們還是可以分清楚的 / Pxhere

只不過在明代,張位的《問奇集》中就已經提到西蜀“怒為路,弩為魯”,說明當時西南地區已經有了n、l不分的兆頭[4]。

江淮官話區也不是一直都這麼不分n、l。另一部音韻書《韻通》記錄,最晚到1673年,當時的蕪湖方言還能清楚、的分清n、l區別。可到了1888年,《古今中外音韻通例》記載,當時的老南京人已經把n、l完全歸為一類了[5]。

可見,南京人變成“藍精靈”,也就是最近三百年才有的事情。

看到了吧,就算現在還能分清n和l,也不要高興得太早。歷史上,n、l不分就像病毒一樣,一旦開始不分,“傳染”起來是很快的。要不了多久,一個市、一個省的人都成了弗蘭人、藍鯨人。

比如,語言學家趙元任在1934年記錄的湖南的吉首方言,還是分得清n、l的。當時“南≠藍,年≠連”等,都是吉首話的重要特徵。然而到了1993年,《湖南漢語方音字彙》就寫到,吉首話n、l放在洪音(a、o、e等)前已經出現混用了[3]。

唸對賈乃亮三個字,真的太難了

天天向上作為湖南臺一檔很紅的節目,主持人汪涵他們有時候也會說湖南方言,你就會發現湖南也是n、l不分的重災區 / 天天向上微博

還有個例子,1969年的《雲南方言調查報告》顯示,1940年時雲南話還是分n、l的。但只過了20年,1989年出版的《雲南省志》中就記錄到,雲南話已經變成了n、l全混的方言之一[3]。

沒錯,不分n和l的說話方式實在太爽了,所以一出現不分的勢頭,按照雲南、湖南的狀況,只要一代人(40-50年)的時間就能完成,而且看看他們現在發音的狀況就知道,這一改變很難逆轉[3]。

想要分清n、l怎麼就這麼難

一個能分清n和l的人,很難理解那些分不清的人。在他們看來,n和l這兩種看著就差了十萬八千里的聲母,實在沒有理由分不清。

但實際上,n和l雖然看上去差得遠,其實他們的區分度並不高。想一一分清,也確實有點難為南方人。

語音學中,普通話的n-是齒齦鼻音,而l-則是齒齦邊音。就是說,這兩個音發音部位也一樣,唯一的區別只在於,發n音的時候氣流從鼻子流出,l音時則是從舌頭兩邊流出。可以試一下:用手捏住鼻子你發不出n-,只能發出l-音[6]。

因此,發音的時候需要舌頭牢牢頂住牙齦,好讓氣流通過鼻腔。換句話說,舌頭稍微一鬆懈,你可能就發錯音了[6]。

唸對賈乃亮三個字,真的太難了

王牌對王牌節目中,儘管王源很多表現都很出彩,但是讓他分清n、l,就有點難了 / 王牌對王牌微博

然而不止是發音難度大這麼簡單,很多南方人不單是發不出n-音和l-音,他們的耳朵也根本聽不出n-和l-有什麼區別。

這是因為,如果在母語中一些音不影響意思表達,母語者才不會對其有意識進行區分[7]。比方說在四川話中把奶奶叫做“lai lai”,是因為其他人都這麼說,大家也就都能聽懂,區分不區分意義不大。

其實,像這樣聽不出一些音的差別並非中國人獨有的問題,這是一個世界性難題。

英語母語者也往往聽不出漢語拼音p、t、k和b、d、g的區別,而漢語母語者卻對這些音十分敏感。而漢語母語者也常常分不清英語中的清音和濁音(聲帶是否振動)[7]。比如star中的“t”其實是個濁音,但很多人卻會錯誤理解成漢語中的de。

唸對賈乃亮三個字,真的太難了

2019年4月6日,美國明尼蘇達州聖保羅,兩位老人正在交談。以英語為母語的他們往往也聽不出漢語中某些音節的區別 / 希帕圖片社

而對於很多南方人來說,他們母語中本來就沒有n和l這兩個音的區別,所以在聽的時候也很難分清。

當然,也不要光嘲笑南方人,有些時候北方人也好不到哪裡去。

比如在甘肅蘭州,他們的方言中分不清n、l的歷史,最早可以追溯到12世紀。根據12世紀的一本西夏韻書,當時西北人民用了“農、糯”來給西夏語中原本讀“籠、羅”的字注音。而當時的敦煌方言也出現了用“攔”來音譯梵文佛經中的音節“nam”標記的情況[8]。

唸對賈乃亮三個字,真的太難了

敦煌莫高窟,1000年前的壁畫上,文字就沒有嚴格的區別n、l ,所以現在西北人們分不清楚真的不能怪他們 / 莫高窟官方微博

所以西北人民如果分不清這兩個音,可以想想1000年前的老祖宗就分不清了,也沒什麼好自責的。

其實就算是外國人,也有分不清n、l的時候。比如朝鮮語中“勞動”一詞,在北邊的朝鮮,其拼寫是rodong (로동),而到韓國卻成了nodong (노동)。由此可見,n、l不分這個難題早就衝出國門,走向世界了

不過這也提醒北方人,千萬不要過度嘲笑nl不分的南方人,因為說不定哪天,你自己也就從河南人變成荷蘭人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