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進擊”的弘陽:千億目標打了75折,“彎道超車”成空談

2020年,1000億!中國地產公司的千億夢想,在一家南京本土房企身上曾經“開花”,卻很難看到它“結果”。

近期,弘陽地產發佈了其2019年年報,尷尬的是,其在上市之初,老闆曾煥沙提出的“2020千億戰略”,在這份年報裡,可謂難覓蹤影——2019年,即便同比上升37.6%,弘陽的合約銷售金額依然只有651.5億元,這一數據,甚至無法讓市場記起,弘陽也是期待衝擊千億的選手。

市場記得的是,公司高管曾公開闡述過“彎道超車”的必要性:“整個地產行業留給我們實現超越的時間不多了,我覺得過3-5年,大局就基本定了。”

顯然,以目前的數據,弘陽很可能在“大局定了”之前,就徹底失去“彎道超車”的機會。更何況,在最新的這份年報裡,弘陽的一些其他數據,同樣讓市場對其未來存疑。而針對公司淨負債率“逆勢上揚”、融資成本“居高不下”、毛利率坐上“過山車”以及未來如何佈局全國等問題,本網地產特意向弘陽地產執行董事及行政總裁何捷諮詢,但截至發稿時,沒有收到回覆。

淨負債率“逆勢上揚”

低調的福建商人曾煥沙是在南京迎來他人生的高光時刻。1995年,曾煥沙成立了南京紅太陽商業大世界有限公司,起初只是一家做家居建材行業的小公司。但4年後,他轉戰房地產,作為住宅開發平臺的南京紅太陽在1999年註冊成立,集團名稱也很快由“紅太陽”變更為“弘陽”。1999年,弘陽的首個項目旭日華庭開工,並在2003年開始銷售。


“進擊”的弘陽:千億目標打了75折,“彎道超車”成空談

雖然,近些年弘陽提出了全國化佈局的主張,但市場依然認為,目前的弘陽仍屬於傳統意義上典型的區域型房企。

當然,弘陽並不滿足於一個區域,在開始輻射南京周邊的同時,2017年,弘陽地產首次提出了千億規模日程表:2020年達到千億規模,在做大南京市場的同時,加大對華東市場的佈局。而在當時,弘陽的銷售額僅178.1億元,在百強房企中排名第95位。

激進的擴張離不開資金的支持,對於地產業更加如此。因此,弘陽首先尋求資本的助力,2018年,公司如願以償登陸港交所。不過,和很多公司在資本市場融資後就變得更加穩健不同,或許是上述高管言論提及的“時間不多”,弘陽在上市後,步子邁得反而更大。一個突出的表現就是高負債。

數據顯示,公司2016年的淨負債率為73.8%,到了上市前的2017年,淨負債率上升至87.7%。而在上市之後,弘陽的負債率依然偏高,但也有過短暫的下降——2018年財報披露時降低至68.3%。

然而,最新的年報數據又顯示,截至2019年12月31日,集團的淨負債率依然高達70.4%,再一次實現“反彈”。

對於這一數據,一位地產分析人士指出:毫無疑問,這是市場關注的風險之一,尤其是在當前各家房企紛紛急迫地去降槓桿、降負債的時候,弘陽地產卻逆勢“上揚”,將自己的“短板”置於當前因疫情等多種因素引起的高風險市場中,確實值得警惕。

融資成本“居高不下”

和“逆勢上揚”的淨負債率相匹配,2017年至2019年,弘陽地產的總負債分別為:328.68億元、540.72億元、773.51億元,可以直觀看出,3年間這一數據竟然上漲超一倍。

“進擊”的弘陽:千億目標打了75折,“彎道超車”成空談

同時,另一個數據更加值得關注,那就是弘陽地產近年來的融資成本一直居高不下。根據弘陽地產首次IPO招股書顯示,2015年至2017年,公司的融資成本分別為8.38%、7.72%、7.52%,本已呈現下滑趨勢。

而在上市後的2018年,弘陽的融資成本明顯比往年高了很多,達到13.50%,與2017年相比,增幅高達79.52%。到了2019年,年報顯示,集團支銷的融資成本為6.34億元,同比增加達到27%。

或許是為了改變融資成本高企這一現狀,弘陽在上市後也一直拓寬自己的融資渠道。不過,讓人難以理解的是,弘陽似乎在資本市場,並不受到資本的“信賴”。

比如,2018年11月以及12月,弘陽地產先後發行了兩筆金額分別為1.8億美元和2億美元的優先票據,利率均為13.5%。在地產公司近年來紛紛通過發債融資的背景下,弘陽地產相比同期發債的同行,融資利率顯然位於前列。

數據顯示,當時同期發債的萬科、雅居樂、旭輝、融信、世貿等等同行,其融資利率都低於弘陽。而更讓市場摸不透的是,規模遠遠低於弘陽的陽光100,在當時擬發行的美元優先票據年利率也僅為10.50%。考慮到資本方永遠是最“聰明”的,這一融資利率的不同,實際上也反應了它們對弘陽未來走勢的信心,相比其他地產公司有著一定差距。

不僅如此,上述兩次發行票據的到期時間都是2020年,年報最新披露數據也能看出,2019年弘陽地產的總借貸為295.4億元,其中一年內到期的借款與優先票據總計124.1億元,這無疑將考驗公司的短期償債能力。

“進擊”的弘陽:千億目標打了75折,“彎道超車”成空談

與之想對比的是,2019年,弘陽地產手上的現金是168.4億元,同比增加了43.8億元。但值得一提的是,在這所有168.4億元的現金中,受限制存款為23.04億元,已質押存款58.48為億元,因此,真正可用的現金只有86.91億元。

依然“醉心”於佈局全國

當然,通過最新年報可以看出,弘陽地產在2019年仍有一些積極的地方。盈利方面,報告期內,弘陽的毛利潤為38.13億元,淨利潤為16.35億元,分別同比增長32.1%和23.6%。

但是,同樣是報告期內,公司的毛利率和淨利潤率卻雙雙出現較為明顯下滑。其中,毛利率降低6.1個百分點至25.1%,淨利潤率也較2018年同期的14.2%下降至10.8%。

對於這種本質上的“增收不增利”的現象,弘陽高層認為主要源於結轉收入結構,是由於“交付項目和交付城市不一定,有些高毛利的項目今年沒有結轉,而部分毛利相對低的項目做了結轉。”此外,公司還認為,行業下行和政府限價也對毛利產生了一定影響。

“進擊”的弘陽:千億目標打了75折,“彎道超車”成空談

然而,如果對比弘陽地產近年來的毛利變化,我們會發現,公司的毛利如同過山車一般上上下下起起伏伏。從2015年至2018年,公司的毛利一年高一年低,而且年與年之間的差距都較大,這種並不穩定的發展態勢,很容易引發市場擔憂。

或許是明白激進擴張必然帶來這樣那樣的問題,在近期年報業績說明會上,曾煥沙定義2020年為弘陽的“提質增效年”,這一提法明確區別於過往的千億願景。

公司執行董事及行政總裁何捷也公開表態稱,公司將2020年的目標定為750億元,預期增長率15%。顯然,這已經在千億基礎上打了75折。

而對於公司未來發展戰略,何捷依然提出堅持“做透大江蘇,深耕長三角,佈局都市圈”,目前進入城市的土地儲備足夠未來三年發展。

數據也顯示,目前弘陽的總土儲達1693萬平方米,同比增加29.4%。其中,81%位於一二線城市,包含長三角、西南、華南、華中、西北區域,基本完成全國化佈局。

不過,一個房地產行業的基本規律是,拿地只是一個開始,後續還有更多考驗等待著這家有著“野心”的地產公司。而從不甘心“偏居一隅”,到依然“醉心”於佈局全國,“進擊”的弘陽地產未來會走向何方,我們將持續關注。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