窮酸味、銅臭味,都是一種什麼味道?

窮酸味、銅臭味,都是一種什麼味道?

前段時間,韓國電影《寄生蟲》引發熱議。

可以說,這是一部關於味道的電影。

味道,合理化了故事中人物的動機,推動了劇情的緊張與唏噓。

窮酸味,好像是一個已經消失了的詞彙,好久沒有聽人說過了。

但,在我們的意識中又存在。

在電影《寄生蟲》中,則取之以地鐵的味道,洗衣粉的味道。

可以說是窮酸味的具體表現了。

窮酸味、銅臭味,都是一種什麼味道?

與窮酸味相對應的應該是銅臭味。

這兩個詞其實特別有意思,都是土生土長的漢語詞彙,體現了某種對立的情緒。

換句話說,富人未必為富不仁,但窮人是否一定有窮酸味呢?

我們到底如何去定義與界定窮酸味?

比如說,莊子就很窮,但我們肯定不能說莊子身上一股窮酸味?

這樣講來,窮酸味就是捨不得花錢了?即使很有錢。

如此說來,它的同義詞應該是吝嗇、摳門。

但是,沒錢的人,省吃儉用,不是天經地義的嗎?

再來看什麼是銅臭味?

銅臭味的前提是你得很有錢。而且,還不能掖著藏著,得讓別人知道你很有錢,這算是准入了。

我們都聽過這樣一句話:某某某一身銅臭味。

這說明其的行為舉止令他人不滿意了。

這意味著,想擁有銅臭味這個特質,得讓別人不滿意。

銅臭味應該是一個人很有錢,然而,舉止浮誇,不端莊,愛賣弄。

人有嗅覺。

其中嗅覺又分為感官嗅覺和心理嗅覺。

感官嗅覺就是你聞到了什麼,比如,狐臭、口臭等等...

而,心理嗅覺就是你感覺到了什麼味道,這個比較玄虛,但也是客觀存在的。

窮人可能由於長期不洗澡,身上有一股酸味,窮酸味這個詞就被創造出來了,慢慢的進行演變移植,成為了一個很抽象的詞,感覺上很靠近心理嗅覺了。

銅臭味就是銅錢鏽掉後的味道,後來慢慢變成了一個形容詞。

“窮酸味”、“銅臭味”這樣的詞語很有意思,一看就是底層人民發明的,很形象生動,但同時也存在刻板偏見。

當然,詞彙只是對客觀現實的一種反應,說明現實中存在這樣的事物,粗暴的將這樣的詞彙從漢語中剔除,無異於掩耳盜鈴。

窮酸味、銅臭味,都是一種什麼味道?

有人活得精緻,就有人活得粗糙。別互相嫌棄就好。

同一個世界,不同的癖好。

寄生蟲,寄生這個詞很客觀,世間萬物,皆不能獨自存活,都依附在某一生物鏈下,倒是把人比喻成蟲,則是一種價值評判。

其實,我們應該是共生的關係,大同世界。

可是,由於窮徒困境的存在,共生很難!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