汪建:向高原挺進,走在無人區

近期,華大宣佈參與全球最全面的全民基因組計劃(阿布扎比全民基因組計劃),我不禁回想華大20年走過的路:從1999參與人類基因組計劃的1%,到2019參與百萬人規模的基因組計劃。雄關漫道真如鐵,而今邁步從頭越。造福人類痴心不改,華大人始終堅持科學哲學觀,遵循科學發展規律,永遠向著高原、向著無人區邁進。


1990年,老布什宣佈啟動人類基因組計劃的時候,美國把核物理原子彈計劃、航天登月計劃、人類基因組計劃稱為三大科學創舉。當時我們幾個人在華盛頓大學討論,覺得人類基因組計劃和兩彈一星的意義一樣重大,兩彈一星我們比美國晚了幾十年,人類基因組計劃我們這輩人應該迎頭趕上,把它搬回國去。


40歲生日那天我決定回國,為我們這群決定從海外歸國,參與人類基因組計劃的人寫下四句話:四十不惑,學有所成,家中殷實,施展抱負。


1997年,在學界對參與人類基因組計劃有很大爭論的時候,江澤民總書記親自批示:“人無遠慮,必有近憂。我們得珍惜我們的基因資源。”



1998年8月12日,我和楊煥明、劉斯奇、于軍等科學家共同組建的中國科學院遺傳研究所人類基因組中心在北京成立。


1999年春節前夕,原本定下來春節前簽約先把儀器送過來,春節以後我們就能工作了,結果支持者寥寥,拿不到設備,原定的計劃全部得暫停,把我氣懵了,走投無路啊。


大年三十的一大早,到處都在放鞭炮,我很鬱悶,就開車往外跑。跑過了長城、張家口、呼和浩特、包頭,太陽下山了繼續跑,到晚上才停下來,大家都在看春晚了。


我到商店問,“有沒有飯了?” 商家說,“沒有飯了。”

“有沒有剩的,給我吃點?” “你願意吃剩的多得是,你吃吧。”

我端著碗過去,問“能不能和你們一起看春晚?” “你來吧。”

看完春晚,我又問“你們家能不能讓我睡一個晚上?”


第二天我又開車跑啊跑啊,本想“春風不度玉門關”,去玉門關寫點東西。可走到白銀颳大風沙,只好往南到青海去,又跑過了崑崙山和唐古拉山,到了拉薩。那時候布達拉宮還可以爬上去的,我爬到頂上,揹著一個牌子寫著“招聘:誰和我去珠峰大本營?”,找到了兩人報名和我一起去,經費大家一起掏。快到珠峰的時候遇到大風雪,而且那時候吉普車走不了爛泥路,爬坡困難,我們只能遙遠地看著珠峰。


我問大家“尼泊爾去不去啊?”

“去啊!”


於是我們繼續上路,翻過了喜馬拉雅。

過樟木口岸的時候,一下子從海拔5000多米下降到1000多米,“唰”地開天眼了。越過一個峽谷,發現天高海闊,哎呀太好了,世界這麼大,還有什麼事情要煩心的呢?


往前走!路就開了。


1999年9月9日9時9分9秒,選擇了另外一條路的華大在北京空港工業區B區6號樓正式成立。


汪建:向高原挺進,走在無人區

汪建:向高原挺進,走在無人區


回想華大成立前的那趟“出走”,一路上我從109國道的寧夏和內蒙交界“1111”里程碑,拍到青海的“2222”、唐古拉的“3333”、林芝的“4444”(109國道到拉薩就換318國道了,於是我專門跑到林芝去照了一張),還沒有找到“5555”就到了尼泊爾境內(所以只拍到“5372”)。一共開了一萬多公里,走了這條中國當時最長的線路,新車幾乎散架了。


怎麼在過程中形成遠大的理想、大目標要怎麼分解、如何堅持走下去?


剛開始只是隨手拍了一張“1111”,後來也沒多想就拍到了“2222”、“3333”、“4444”,最後再找“5555”就變成有目的了。


華大也是這樣一步步走過來的:剛開始做1%,也沒想到後來能做100%。再到做十萬人、百萬人,未來再到千萬、億、十億、全世界8B(80億世界人口)。


二十年一路走來,從服務於我們自己和全人類的遠大目標出發,把基礎科研、先進製造業和先進服務業都結合起來的,全世界只有華大。生命時代創新的科學發展觀和貫穿科研、產業的大科學工程新範式,決定了華大是區別於現有企業、科技機構和科研院所的獨特組織。


汪建:向高原挺進,走在無人區

汪建:向高原挺進,走在無人區

上圖:1999年 下圖:2019年


2019年春節,我從深圳出發重走20年前的路。然烏湖邊毛主席語錄依然佇立,“我們不但善於破壞一箇舊世界,我們還將善於建設一個新世界。”正如華大20年痴心不改,志在造福人類、領跑世界。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