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们画的大白菜,带水珠的卖28万,绿油油的卖50万,都没水墨的贵

绘画学习全套福利

绘画全套学习资料请戳我↓↓↓↓↓↓↓↓↓

绘画全套学习资料请戳我↑↑↑↑↑↑↑↑↑

正文

本文由长篇名家传记《徐芒耀的油画世界》作者陈洪标撰写

在文学的学科中,专业有一门比较文学。

比较,能让人开阔眼界,知道所以然。

比如中外文学比较,范围很大很广,古今比,古古比,今今比,除了文学与文学比较,文学还与其他艺术门类进行比较研究,总之怎么都可以比。

想必,艺术也该如此。没有什么不可以比,因为是美是丑,非美非丑,是现状是未来,都是你所呈现给大众的,大家的感受各有不同,但总的方向不会变。

今天,就来说说这个季节最常见的大白菜。看看这三个画家的笔下的大白菜,及其各自在拍卖市场上的反馈。

第一位画家叫薛广陈。

他们画的大白菜,带水珠的卖28万,绿油油的卖50万,都没水墨的贵

▲图为薛广陈。

他画的大白菜,构图精心设计,为了突出大白菜鲜嫩的色彩,他在下面画了一块破红砖,尽管破红砖是陪衬,但画得一点也不含糊,上面有水泥浆粘黏着,红砖的质地很逼真,而且表现得也很丰富,破损的断截面也很清晰,刻画的非常细腻。

作为画面主题的大白菜,更是精心雕刻,雪白的菜帮子,嫩绿的大菜叶,菜叶上还有晶莹透明滚圆的水珠,仿佛将滚落下来。这还不足为奇,菜叶上还有一只天牛和一只蜗牛,增添了画面的情趣,也体现了画家的绘画功力。

他们画的大白菜,带水珠的卖28万,绿油油的卖50万,都没水墨的贵

他们画的大白菜,带水珠的卖28万,绿油油的卖50万,都没水墨的贵

他们画的大白菜,带水珠的卖28万,绿油油的卖50万,都没水墨的贵

▲图为薛广陈画的红砖上的大白菜及放大的局部。

所以,这棵大白菜这幅作品,在西泠印社拍卖会上拍卖了28.75万元。

第二位画家叫忻东旺。

这位画家是中国当代新写实油画的优秀代表人物。比较有名的陈丹青特别推崇他,为他多次背书。

他们画的大白菜,带水珠的卖28万,绿油油的卖50万,都没水墨的贵

▲图为祈东旺。

陈丹青之所以这么做,据说是“陈丹青佩服他很会调颜色,而且极擅于用猛色,但又控制自如恰到好处”。

初看这句话,感觉不是陈丹青太夸张,就是传这话的人太夸张。油画对色彩的要求,对颜料的调制是最基础的,怎么调还专门有一门课程。

不过看了忻东旺画的大白菜,也真是服了。

正是应了一句话,这是把最基础最不起眼的活做到精致了,也能成为大师。

据说,这个忻东旺是直接把一堆油画颜料,往画布上一扔,再用画笔扒拉几下,一块褐赭色的桌布就成了,再把颜料往上一堆,扒拉几下,三颗不同朝向的大白菜也呈现出来了。

他们画的大白菜,带水珠的卖28万,绿油油的卖50万,都没水墨的贵

▲图为祈东旺画的三颗大白菜。

绿油油的菜叶子鲜嫩无比,皱褶翻卷的部分和挺直的白菜帮子,以及被削平的菜根底部露出的菜梗硬茎,让三颗大白菜与菜地里的大白菜没什么两样。

造型精准,用色鲜猛,忻东旺的一幅大白菜作品,在2012年北京传是国际春拍,拍出了约52万。

第三位是齐白石,国画大师。

他们画的大白菜,带水珠的卖28万,绿油油的卖50万,都没水墨的贵

▲图为齐白石。

齐白石画画的特点,什么都能画,卖画的人让画什么,就能画什么。

他自己是最爱画的身边常见的事,早年在湖南做木匠,家里清贫,少不了要下地干活,也没少种大白菜,这也是这个季节最主要的蔬菜。所以他对于大白菜的熟悉,可以说是从眼,到手,到胃,都很熟悉。

所以,齐白石画大白菜是最拿手不过了。随手画两颗大白菜,上面加一只蚂蚱,就是一幅精品。如今,这幅大白菜作品,拍卖的成交价97万。

他们画的大白菜,带水珠的卖28万,绿油油的卖50万,都没水墨的贵

▲图为齐白石画的两颗水墨大白菜。

卖得最贵的一幅是,一颗大白菜和边上围着6只可爱的暖萌小鸡,成交价高达200多万。

他们画的大白菜,带水珠的卖28万,绿油油的卖50万,都没水墨的贵

▲图为齐白石画的一颗水墨大白菜和6只小鸡。

现在,我们看来这三位画家画的大白菜,为什么一个比一个贵,而且一幅水墨画比两幅油画的成交价还要高。原因在哪里?

我归纳了以下三个原因,当然也不一定全面:

一是作品本身的艺术价值不同。第一幅的大白菜,精致没得说,但更像摆拍的照片。第二幅尽管也看似摆拍,但是三颗大白菜的传递的信息,充满了生命感,画活了。第三幅尽管是水墨的,在逼真上不如前两幅,但是在神韵上却超越了前两幅,而且6只可爱的小鸡,不仅为这幅画增加了情趣,而且也增添了生活的气息。这棵大白菜就是百姓人家爱吃的大白菜。

二是画家本人的名气,齐白石是大师级的,自然不用说。忻东旺生于1963年,可惜英年早逝,在陈丹青等人的推崇下,慢慢让大众所熟悉。薛广陈小祈东旺10岁,目前在写实绘画上的名气越来越大。

三是前面两位画家,都是健在的时候,拍卖的价格。而齐白石的作品是在其过世多年后的作品,属于遗作,只会越来越少。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