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糧食緊張?我不會囤糧,因為我相信祖國,相信大國糧倉

近日,有一種聲音叫“囤糧”。

是的,由於疫情在全球的蔓延,國外某些疫情嚴重的地區城市不但醫療物資緊缺,一些生活用品也出現了短時間的短缺。

加之今年全球大面積的蝗災,我國又是世界最大的糧食進口國,一時間便出現了糧食緊張要漲價的聲音。

那麼,糧食真的緊張嗎?我們是否真的需要在家裡囤積半年甚至更長時間的糧食?

其實,這種擔心真的不不必要。

一、我們有足夠的糧食儲備,“大國糧倉”絕對靠得住

4月2日,在接受新華社記者的專訪時,國家糧食儲備負責人明確表示,我們國家一直堅持中國人的飯碗必須牢牢端在自己手上,而且主要裝中國糧。我國的糧食生產取得歷史性的“十六連豐”,糧食產量也連續5年達到1.3萬億斤以上。

通過“穀物基本自給、口糧絕對安全”的新糧食安全觀,實施“藏糧於地、藏糧於技”戰略思想,經過多年發展,我們國家已經形成了中央儲備和地方儲備協同運作、政府儲備和企業庫存互為補充的糧食庫存體系,現在的糧食總庫存處於歷史高位。特別是小麥、稻穀庫存均能滿足一年以上的消費需求,成為應對突發事件、市場保供穩價的安全防線。

今年糧食緊張?我不會囤糧,因為我相信祖國,相信大國糧倉


二、我國進口糧食的結構說明,近期部分國家限制糧食出口不會對我國主糧造成影響

近期,受疫情的影響,個別國家限制出口,但這對我國麵粉、大米等口糧供應基本不會產生影響。

我們都知道,雖然我國是世界最大的糧食進口國,但我國進口的糧食主要是大豆和玉米。2019年我國大米和小麥全年進口量僅佔當年產量的1.8%和2.3%。而這部分進口主要是為了品種調劑,比如進口適合生產麵包的優質小麥等,即使不進口也不影響國內口糧供應。

三、新冠疫情向全世界表明,我們有一個強大的祖國

我們在短短兩個月之內基本控制住了新冠疫情,我們也為全世界積累了足夠多的戰勝疫情的寶貴經驗,再看看現在全球的疫情發展,這充分說明了我們有一個強大的祖國,有一個無比英明的中國共產黨。

作為最重要戰略資源的糧食,國家能不重視?

“藏糧於地、藏糧於技”,這個“技”不單是農業技術,更是一種集體智慧。

這些年,每每遇到突發事件,總有謠言滿天飛,我們搶購過鹽,搶購過板藍根,搶購過雙黃連,結果每次搶到的都是虛驚一場。現在變成了糧食,相較於前面幾個物品,這個玩笑開大了,也開不起。

今年糧食緊張?我不會囤糧,因為我相信祖國,相信大國糧倉


我不會屯糧,因為我相信祖國。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