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部俄羅斯戰爭類型電影,不輸歐美電影

一、《穿越火線》

十部俄羅斯戰爭類型電影,不輸歐美電影

該片是以2008年俄羅斯與格魯吉亞之間發生的五日戰爭為背景,透過母親的視角,講述戰爭背景下一位年輕母親隻身奔赴戰場歷經九死一生救出兒子的故事。本片是俄羅斯當年度最昂貴的商業片。拍攝動用了近2000名真實的士兵、近萬人的群眾演員參與演出。武器道具方面使用了武裝直升機和坦克等100多件重型裝備,而M4機槍、T-72坦克、達納火箭炮等先進武器也有一定的亮相。

一場毫無徵兆的現代戰爭一觸即發,無數大兵、先進武器聚集一地,戰事愈演愈烈,導彈在天空中呼嘯而過,子彈像雨點般的肆意飛散,形成了一道不可逾越的戰爭火線,而這道火線恰好阻隔了一對母子。年輕貌美的母親不顧一切、試圖隻身穿越火線,救出年幼的兒子,但無奈於敵方火力封鎖嚴密,而且她心中的機器怪物也是萬般阻隔,這個冒險之旅對於一個女人來說就像一場噩夢,幸有一隊勇敢的大兵捨身保護,但她能否克服千難萬險,打敗心魔,營救出兒子……

、《潘菲洛夫28勇士》

十部俄羅斯戰爭類型電影,不輸歐美電影

本片主要講述了二戰期間,蘇聯紅軍伊萬·潘菲洛夫上將率領蘇聯步兵第316師第4連的28名戰士在沃洛科拉姆斯克英勇頑強地向德軍發起衝擊。他們堅守陣地,誓死抵抗德軍,成功地阻擊了德軍的坦克部隊。這場慘烈的戰鬥,將莫斯科保衛戰中戰士們奮勇殺敵的英雄氣概詮釋得淋漓盡致。

三、《第九突擊隊》

十部俄羅斯戰爭類型電影,不輸歐美電影

影片根據真實故事改編,以蘇聯入侵阿富汗事件為背景。1987年到1989年期間,阿富汗戰場異常慘烈。由於穆斯林的強烈抵抗,蘇聯在阿富汗損兵折將,死傷無數。

西伯利亞克拉斯諾亞爾斯克,六名新兵應徵入伍,以協助前線戰鬥。他們接受嚴苛的魔鬼訓練,進行各種特種培訓。1987年末,這支奇兵組成“第九突擊隊”前往阿富汗,受命佔據3234高地,以掩護蘇聯士兵撤退。第九突擊隊保護蘇軍大部隊安全通過,而自己卻彈盡糧絕。血腥而殘酷的戰場上,他們視死如歸的身影顯得異常悲壯。

四、《這裡的黎明靜悄悄》

十部俄羅斯戰爭類型電影,不輸歐美電影

該片根據鮑里斯·瓦西里耶夫的同名小說改編,講述了蘇聯衛國戰爭時期,准尉瓦斯科夫帶領五位女戰士在廣袤的森林中進行激烈殘酷的阻擊戰,最終戰勝數倍於己的德寇的故事。這部電影早期版本於上世紀80年代初引進中國後,其影響程度之大,深入人心之強,恐怕是今天的年青人難以想像的。而《喀秋莎》等電影插曲,更成了無數人的摯愛。

1942年之夏,瓦斯柯夫准尉(彼得·費奧多羅夫 Pyotr Fyodorov 飾)帶領兩個班的女機槍手駐紮在一個靠近小車站的村子裡。一天,班長麗達(阿納斯塔西婭·米庫爾欽娜 Anastasia Mikulchina 飾)在不遠的樹林裡發現了兩個空降的德軍計劃要襲擊蘇聯腹地的軍事設施。瓦斯柯夫帶領一支小分隊去搜查敵軍,成員包括麗薩(索菲婭·列別傑娃 Sofya Lebedeva 飾)、迦爾卡(克里斯蒂娜·阿斯姆斯 Kristina Asmus 飾)、麗達、索妮婭(雅戈尼婭·庫茲涅佐娃 Agniya Kuznetsova 飾)、冉妮婭(葉夫根尼婭·馬拉霍娃 Zhenya Malakhova 飾)等五個姑娘。但敵人的力量與自然環境的惡劣遠比她們想得要殘酷,這些美麗的蘇聯女戰士,不得不在叢林中與人數眾多的敵軍反覆周旋......

五、《兵臨城下之決戰要塞》

十部俄羅斯戰爭類型電影,不輸歐美電影

該片改編自俄羅斯作家謝爾蓋謝爾蓋的小說《佈列斯特要塞》,講述二戰歷史上著名的佈列斯特戰役。本片以紅軍小學員的視角,向觀眾呈現了這場史上交戰時間之長、紅軍戰士之勇敢頑強、戰鬥場面之為'慘烈悲壯'的真實場景!在烘托宏大主題內涵的同時,激戰場面扣人心絃,空襲、爆炸、火炮、坦克重機槍、火焰噴射器,加之大量煙火、音效、特技的運用,戰爭大片所包含的元素精彩呈現,視聽效果空前震撼!

故事發生在1941年的6月,布格河畔迴盪著歡聲笑語,就在一片歌舞昇平之際,幾架飛機飛過投下了炸彈,將一切摧毀殆盡,霎時間,河畔邊成為了鮮血和火焰的海洋。德國人的入侵讓位於華沙和莫斯科之間的佈列斯特要塞陷入了動盪和戰爭之中,為了保護自己的國家,八千名蘇維埃紅軍戰士們拿起了武 器,與親人告別,走上了戰場。

草草建立的軍隊中人員情況十分複雜,但是,每個人心中的信念卻是一致的,那就是頑強抵抗賊寇的入侵。糧食短缺,武器簡陋,裝備寒酸,在及其惡劣的條件之下,蘇維埃青年們和裝備精良的敵方展開了一場又一場險象環生的激烈戰鬥,並且最終獲得了勝利。

六、《星星敢死隊》

十部俄羅斯戰爭類型電影,不輸歐美電影

1944年,二戰已接近尾聲,在東部的蘇德戰場上,紅軍為了摧毀法西斯的最後抵抗,派出了以特拉夫金中尉(Igor Petrenko 飾)為首的七人偵察隊,他們將要深入敵後,去摸清敵人的兵力部署。這次兇險的任務已經導致多名戰士犧牲,但勇敢的偵察隊員們毅然出發了,臨行前,特拉夫金與通信兵卡佳(Yekaterina Vulichenko 飾)約定,用“星星”和“大地”作為彼此在電波中聯絡的暗號。

偵察隊順利的潛入敵後,並陸續傳回有價值的情報,意識到偵察隊威脅的德軍方面如臨大敵,派出重兵封鎖交通,導致偵察隊蒙受巨大損失。特拉夫金面對失去戰友跟電臺的局面,卻決定繼續前行,完成自己最後的任務……

本片獲2002年翁弗勒爾俄羅斯電影節大獎等多項褒獎。

七、《風暴之門》

十部俄羅斯戰爭類型電影,不輸歐美電影

2000年,俄羅斯發動的第二次車臣戰爭進入掃尾階段,俄軍攻克車臣首府格羅茲尼。其中,有一股車臣非法武裝分子被俄軍包圍在阿爾貢峽谷,他們企圖劫持平民逃出邊境。此時,俄76空降師屬104近衛傘降團第2營臨危受命,封鎖敵軍。其中,多羅寧(邁克•普萊切科夫 Mikhail Porechenkov 飾)率領的作戰小分隊,接到的命令是便是在在四面環山的阿爾貢峽谷阻擊叛軍通過。然而,由泰姆拉率領的車臣叛軍竟有千人之眾。面對敵人的瘋狂進攻,他們進行著頑強不屈的抵抗。

最後,大家壯烈犧牲。多羅寧在臨死前,腦海中浮現出與女友阿利桑德羅道別時的情景。他把女友的地址交給了戰友,而戰友們也接連倒下了。炮聲隆隆,硝煙瀰漫,戰爭的倖存者寥寥無幾……

本片根據俄羅斯報告文學《連隊消逝在天際》改編,取材自俄羅斯平叛車臣的真實戰役。

八、《莫斯科保衛戰》

十部俄羅斯戰爭類型電影,不輸歐美電影

本片是蘇聯為紀念二戰中蘇聯人民反法西斯鬥爭偉大勝利所拍攝的一部史詩性多集寬銀幕巨片。全片分為《侵略》、《颱風戰役》兩部,每部上下集共四集。1941年6月,法西斯德國集中了一百九十個師的兵力,以閃電戰術入侵蘇聯,蘇聯因準備不足,在戰爭初期節節敗退,德軍直趨莫斯科城下,雙方在莫斯科展開了殊死決戰。

該片拍攝歷時兩年,耗資約六百萬盧布,拍攝場面宏大壯觀,約有五千士兵、近一萬名群眾、二百五十名演員、二百零二名攝影師參加。這部場面宏偉的戰爭和導演其他幾部類似的戰爭片一樣,都在前蘇聯政府的支持下,拍攝的具有很強政治性目的的電影。影片宣揚的正義戰勝侵略今天看來也是正當的,可是一些宣傳國家領袖的場景明顯是一種政治需要。如果排除掉這些政治因素,但就影片對宏觀戰爭場面的描寫,依然是出色的。

九、《煉獄》

十部俄羅斯戰爭類型電影,不輸歐美電影

1995年格羅茲尼之戰,激烈的巷戰有如當年的斯大林格勒,俄車雙方死傷慘重,就連美國軍方也驚歎"打不起這樣的城市戰”。

典型的低成本影片,這是俄羅斯人自己拍的關於第一次車臣戰爭的電影。講述了俄軍一座野戰醫院慘遭車臣恐怖分子襲擊的故事。攝影師用寫實手法,刻意拍攝了許多以往戰爭題材片所未描繪過的慘烈場景。車臣僱傭軍把俄軍士兵的頭割下來,掛在火箭彈上射向對方;俄軍坦克手奉命把戰友們的遺體碾碎。這裡沒有《Black Howk Down》裡"Leave no one behind”式的宣言,只有嗆人的硝煙、無限的仇恨以及苦澀的勝利。

老實說,如果本片有美國大片那樣的資金撐腰,絕對可以成就一番票房,至少也決不會1997的片子至今也默默無聞。可現實就是現實,雖然是模糊的畫面、單調的機位、幼稚的音效以及少得可憐的特技,但這些絲毫不能阻止本片向我們展現一場血淋淋、赤裸裸,充滿死亡與歇斯底里的車臣戰爭。這裡沒有攻克冬宮一樣豪邁的衝鋒,卻有坦克碾壓著戰友的屍體迂迴前進;沒有馬恩列斯光輝思想的指導,卻有兩個專打男人下身的變態的匪幫女狙擊手……本片顛覆了太多東西,又塑造了太多東西。

十、《解放》

十部俄羅斯戰爭類型電影,不輸歐美電影

為紀念蘇聯衛國戰爭30週年,前蘇聯莫斯科電影製片廠於1970—1972年,拍攝了一部堪稱前蘇聯電影史上耗資最巨、規模最大、場面最為壯觀的戰爭題材影片———《解放》。影片從1943年蘇聯紅軍反攻(庫爾斯克戰役)開始,到強渡涅伯河,解放基輔,最後攻克柏林。分為五集,片長將近8個小時。

導演尤里·奧澤洛夫為強調“紀實性”、“史詩性”,在影片中穿插了大量的真實歷史文獻鏡頭。影片還出現了不少歷史人物,如斯大林、朱可夫、羅斯福、丘吉爾、希特勒、墨索里尼等。此外,影片還蘊涵豐富感人的故事情節,從蘇、德兩軍統帥到普通士兵,從蘇軍反攻到德軍覆沒,成功地表現了一種攻無不克、戰無不勝的革命樂觀主義精神。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