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是怎麼理解搖滾的,它是一種精神,或僅是一種曲風?

搖滾是音樂。搖滾是一個很廣的範疇,其中包含了許許多多的風格,像是有朋克、金屬等等。

首先,我們需要簡單的來認識一下什麼是搖滾樂。

搖滾樂,英文全稱為Rock' N' Roll',興起於20世紀50年代中期,主要受到節奏布魯斯、鄉村音樂和叮砰巷音樂的影響發展而來。早期搖滾樂很多都是黑人節奏布魯斯的翻唱版,因而節奏布魯斯是其主要根基。搖滾樂分支眾多,形態複雜。

你是怎麼理解搖滾的,它是一種精神,或僅是一種曲風?

搖滾樂多采用大量的切分、三連音,打破了常見的音樂節奏,產生一種動感、不和諧感;音色選擇上加入了更多的噪音(失真),產生一種暴躁、衝動感。

搖滾樂簡單、有力、直白,特別是它那強烈的節奏,與青少年精力充沛、好動的特性相吻合;更多表現年輕人的衝動、不安、憤怒。搖滾樂無拘無束的表演形勢,搖滾樂歌唱的題材,與作者本身所關心的問題密切相關。

你是怎麼理解搖滾的,它是一種精神,或僅是一種曲風?

關於這個方面英國心理學家塞繆爾·戈斯林和劍橋大學的美國助教詹森·蘭德弗朗研究證實,一個人的音樂品味與性格之間存在一定的聯繫,或者說一個人喜歡的音樂反映其內心真實的想法。

喜歡古典音樂的人,理性較強,成熟而內斂。音樂與他而言是一種很個人的經驗,喜歡從音樂中汲取人生感悟,結果常常形單影隻,因為除了她它之外,已很少東西能夠觸及他們內心最深層的思想和感情。
愛好爵士樂的人,對人生持隨機應變的態度,通常憑直覺行事。性格當中感性成分佔的比例較大,許多事情都是憑一時頭腦發熱而去涉及。
喜歡藍調的人喜歡自我沉醉,心情總是低沉落寞的,他把人生視為一段感性而非理性的經歷,因此情緒不易穩定下來,大起大落,即傷害了自己又影響了別人。
喜歡舞曲的人,性格比較外向,開朗而樂觀,他們與愛好民族音樂的人性格剛好相反,追求自由奔放,不喜歡被束縛。

許多人聽過聽音樂來發洩內心的感情,尋找內心的滿足感,讓音樂給予其慰藉,把音樂當做自己的知音。

我們都知道我們的社會正經歷著變革,因此,人作為這個社會主體應該如何存在在這個社會里面?現代生活的壓力、家庭,我們應該怎麼去理解?所以,常常我們會問自己,我們常常會迷失。我們究竟是誰?我是誰?我們就像生活在鋼筋水泥的叢林中間的一隻小小鳥,想飛,怎麼也飛不高,然後不知道生命的尊嚴和生活的壓力哪一個重要。

現如今成年人的生活,早已被鹽米油鹽醬壓的喘不過氣,加之房貸車貸孩子的高昂教育費,每個人都一定有過被壓力侵蝕的時候,有過理想夢想被現實狠狠碾壓而過的時候。可這個時候,我們又能怎麼辦呢?

然而我們的情緒需要有所釋放,需要一個突破口,恰好搖滾裡有不死的決心和最強的韌性。它喊出了你無法喊的,罵出了你不敢罵的,讓你的情感得以釋放。所以搖滾樂恰好就成為了可供我們宣洩情感的一件工具。

你是怎麼理解搖滾的,它是一種精神,或僅是一種曲風?

因為不知道怎麼去發洩,因為沒有志同道合的人,因為沒有人看出來我難受,因為我不能沖人吼……

我看著臺上的樂隊,他們吼,也就當做我自己在吼、在發洩……

你是怎麼理解搖滾的,它是一種精神,或僅是一種曲風?

但是漸漸的,搖滾樂已經脫離

單純音樂形式,演化成為了一種所謂的“精神”。

搖滾強調的是自由。搖滾樂的節奏和旋律是奔放的、狂野的,是無邊無際、任意馳騁的。表達的內容也多是大部分音樂中不敢,或不會輕易涉及的題材。在社會生活中我們想要忠於自己,但卻總無法掙脫生存的問題。那些所謂的枷鎖和束縛,只有在搖滾面前,才會變得不堪一擊。搖滾樂似乎可以賦予我們勇氣去衝破人生中的桎梏。搖滾很真實。簡單利落,單純直接不做作,跟外面的那些妖豔賤貨不一樣。搖滾樂不會去刻意迎合誰的喜好,它接地氣,靠近你的生活……

以上這些雖然看起來很“精神化”,但歸根結底,這些精神化的東西都出於搖滾樂本身,而搖滾樂,又僅僅只是一種音樂形式而已。我寫的歌如果不真實、不自由,那就不是搖滾樂了嗎?那麼界定搖滾樂是搖滾樂的標準又是什麼呢?我們到底該從音樂形式上去鑑定還是從精神上去鑑定它到底是不是搖滾呢?

你是怎麼理解搖滾的,它是一種精神,或僅是一種曲風?

搖滾樂跟其他音樂風格一樣,沒有什麼真假,只是個人喜不喜歡聽罷了。那麼多音樂形式裡,為什麼只有搖滾會有“真偽”呢,我們為什麼從來聽不到說有“偽古典”,卻總會提到“偽搖”?搖滾樂這東西,遇到你自己喜歡聽的那你聽就好了,遇到不喜歡聽的,也沒必要就去鄙視或抨擊。

不要有類似炫耀的心態,別希望可以通過聽一些“另類音樂”來提升自己的逼格,想要讓自己變得與大眾“不一樣”。也沒必要去爭辯什麼是“真搖”什麼是“偽搖”,因為它們只取決於你的個人喜好罷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