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巖晚照”《定襄縣誌》

七巖山位於定襄城東南15華里處,山腹地有七巖洞,洞內高大寬闊,可容百人。洞頂滴水如珠。長年不絕。洞內有七寶池,故在宋代以前七巖山有七寶山之稱。七寶池又名惠泉,小巧如壇,水清見底,雨澇不溢,天旱不涸,用去復來,到位即止。洞內長年潮溼幽暗,只有到夏至前後七天,夕陽西下時,陽光可直射洞底,到時候,洞壁被輝映得金壁輝煌,若置身其中,如入仙境,美不勝收。

元好問作詩描繪七巖山景色:客路頻年別,僧居半日閒。同遊盡親舊,舉目是家山。世事風塵外,詩情水石間。悠然一樽酒,落景未知還

七巖山上還有一個不大的山丘,叫老松臺,上有三間石窯洞,裡面供奉著“唐居士王維神”的石刻牌位,定襄縣誌載:王維與弟弟王縉一同在此讀書。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