魏晉風流-當迷戀轉變成憎恨,他決定殺了自己的偶像

魏晉風流-當迷戀轉變成憎恨,他決定殺了自己的偶像

竹林七賢

如果說三國末期,在名士圈最流行的天團,那一定是——竹林七賢如果說,誰是真正的流量與名氣擔當,嵇康這個名字無疑就代表了魏晉風流。他是酒的真命天子。他,卓爾不群風姿綽約,時人以龍章鳳姿遠邁不群,換做今天的話來說,哇,太帥了,出場的樣子簡直迷死人。


嵇康(223年—262年),字叔夜,譙郡嵇山人。

魏晉風流-當迷戀轉變成憎恨,他決定殺了自己的偶像

嵇康

他早年喪父,家境貧困,但仍厲志勤學,精通文學,玄學、音樂等。嵇康崇尚老莊,稱“老子,莊周吾之師也”,尤好道家導氣養性之說,講求養生服食之道。然而,嵇康並沒有很長壽。


魏晉風流-當迷戀轉變成憎恨,他決定殺了自己的偶像

無為老莊


01.在下嵇康,有何貴幹

我們今天的故事,要從三國洛陽時期的一座雅舍開始。當時還是一位文學青年的鍾會,揣著一卷書簡,在門外忐忑不安地徘徊。他剛剛完成了新作《四本論》,他迫切的希望偶像能給自己稍作點評。這種心情就像追星的小迷妹猶豫著是不是要送給偶像一束花。

魏晉風流-當迷戀轉變成憎恨,他決定殺了自己的偶像

嵇康會酒詩

(這時候的鐘會並不知道後來他會成為三國後期著名的謀士,將領,權臣,同時還是一代書法大家。)

而他的偶像正是這位雅舍的主人,也就是竹林七賢之首的嵇康。或許是因生性靦腆,或是害怕偶像刁難,小迷弟鍾會最終把文章丟進了雅舍。


魏晉風流-當迷戀轉變成憎恨,他決定殺了自己的偶像

又因為害怕偶像出來探尋,鍾會像少女般羞澀而逃回了家。中國史書,向來惜字如金,對於人物相貌,向來是懶得多費筆墨。

潘安雖享有古代第一美男之讚譽,但《晉書》只描述了三字,草草概述,其餘歷史諸多美男子,皆一筆帶過。然而,《晉書》唯獨對嵇康有著格外的優待。身長七尺八寸,美詞氣,有風儀,而土木形骸,不自藻飾,人以為龍章風姿,天質自然。

所以以後夸人長得帥,完全可以說龍章鳳姿,天質自然

魏晉風流-當迷戀轉變成憎恨,他決定殺了自己的偶像

史書

究竟是因何緣故,晉書如此優待嵇康,是背後不為人知的交易?還是文人之間的商業吹捧?

三十二字的詳細描述,談不上後無來者,也稱的上前無古人。而這一切,是嵇康不僅用外貌,更是用才華和人格魅力去獲取的。《晉書,嵇康傳》中記載,嵇康有奇才,卓爾不群,擅撫琴,藝術造詣極高。


魏晉風流-當迷戀轉變成憎恨,他決定殺了自己的偶像

廣陵散

放在今天妥妥的C位出道,必然才子大V人設。所以,在當時,包括鍾會在內的一眾權貴都是嵇康的迷弟。清秀,高潔,好老莊之學的嵇康,好寬袍大袖,不喜拘謹。晉書中還記載了一則趣事,嵇康在山中採藥,山霧瀰漫,袍服隨風鼓盪,嵇康如馮虛御風,飄然若仙乎,山中砍柴農夫,則以仙人下凡,口呼神異。


魏晉風流-當迷戀轉變成憎恨,他決定殺了自己的偶像

神仙吧


02拒官

這一天,賦閒隱居在雲臺山的嵇康收到舊友山濤的一封書信。信中,山濤舉薦他擔任朝廷的尚書吏部郎,嵇康不禁勃然大怒,把信撕成了碎片。古人向來倡導學而優則仕,能為官報效朝廷是讀書人最高的精神追求。


魏晉風流-當迷戀轉變成憎恨,他決定殺了自己的偶像

入仕

很明顯,咱們嵇康不是這類人。讓嵇康萬萬沒想到的是,同為竹林七賢的山濤,這個看起來濃眉大眼的老實人也去當官了。更況且是司馬氏篡曹魏的天下,山濤自己當官後,如今還想發展下線?嵇康義憤填膺,他當即寫下了一封長長的絕交信,信中陳述了不能當官的原因。

第一,不能早起。這輩子都不可能早起的。


魏晉風流-當迷戀轉變成憎恨,他決定殺了自己的偶像

我也想。。

第二,做官後不能釣魚。

第三,做官後坐姿端正。而咱們的嵇大大不喜拘謹。

第四,當官要工作,工作也是不可能的。處理公文又不會,而與俗人公事、對周公和孔子唯唯諾諾,更是

魏晉風流-當迷戀轉變成憎恨,他決定殺了自己的偶像

上朝

讓他難以忍受。當然,能擺出這些荒唐理由拒官的人,只有嵇康。在司馬氏掌權之後,後期朝廷腐敗,整個國家都面臨著動盪的危機,為了保護內心的一方淨土,嵇康決定成為隱士。他組了個名士間的偶像天團,與阮籍、山濤、向秀、劉伶、阮咸、王戎共稱竹林七賢。隱居雲臺山,每日清談,縱情飲酒。如何晏一般,揮灑自己的肆意。但是“竹林七賢”中一個又一個成員的妥協,甚至出山為官,這個三國末期最轟動的偶像天團名存實亡。

好勒,他們之間出了不只一個叛徒、

魏晉風流-當迷戀轉變成憎恨,他決定殺了自己的偶像

竹林七賢


但是在他們的帶動下,清談,飲酒,和服散以及對超然物外的追求,被更多人傳承下來,並且承前啟後,在後來蔚然成風。也就是我們所說的“魏晉風流”。

魏景元四年,嵇康像往常一樣,拿起自己最愛的瑤琴,《廣陵散》起,聲聲收魂震魄,一樁樁往事歷歷在目,喝酒,清談,服散,曾經的清風傲骨,放浪形骸,如今都隨風而逝。


魏晉風流-當迷戀轉變成憎恨,他決定殺了自己的偶像

廣陵散


而在一天前,牢獄中的嵇康收到了死亡的判決。他的內心,並沒有掀起多大的波瀾。入獄以來,有三千名太學生為嵇康陳情,但還是無法改變結果,嵇康平靜的接受了命運,曲罷,嵇康嘆道:廣陵散於今絕矣說完從容就戮,年僅三十四。


03名士嵇康,因何而亡?

這要從當年那個羞澀的文學青年鍾會說起。


魏晉風流-當迷戀轉變成憎恨,他決定殺了自己的偶像

鶴夢揚州

在嵇康因呂安案入獄後,已成為高官的鐘會對之前的拜訪被拒,懷恨於心。當時不僅被嵇康無視,更被嵇康一句“何所聞而來,何所見而去”打發,當年的迷弟徹底黑化,從愛慕到憎恨。

鍾會演繹了我得不到你,便毀滅你的經典橋段。他向司馬昭進言,稱嵇康不守禮教,舉止放蕩,最重要的是嵇康在朝野上下不乏支持者,並且心向曹魏。一旦謀反,後果不堪設想。

魏晉風流-當迷戀轉變成憎恨,他決定殺了自己的偶像

人在家中坐,鍋從天上來

鍾會的讒言是壓倒嵇康的最後一根稻草,司馬昭下定了殺心。伴隨著《廣陵散》的餘韻,回首嵇康的不羈放縱,愛自由的一生。放浪形骸的自由,竹林中驚起洶濤的清談,義憤中寫下絕交書,他對自我的堅守,使得他劃破那個黑暗時代夜空,成為那顆最閃亮的星辰。

如今,雲臺山上的竹林仍在,聲聲風濤中似有人在清談,在漫步,隔著千年的餘韻,你似乎也能聽到廣陵散的絕唱。


魏晉風流-當迷戀轉變成憎恨,他決定殺了自己的偶像

歷史與你同在


分享到:


相關文章: